苗画:湘西以西的多彩世界
苗族圣山吕洞山下的苗族村落
梁德颂正在潜心绘制苗画
十字纹在苗画的许多地方可见,它象征着苗族人的太阳崇拜
文/图 本报记者 许伟明 湘西州保靖县报道
黑色背景让颜色翘起来
大部分时间里,梁德颂窝在位于湘西吉首的家里,伏在案前,细致地作画,一点一点地创造五彩的世界。在我到来时,他正潜心绘制一幅2.5米长的画,讲述一个类似“鲤鱼跃龙门”的故事——在翻滚的海浪上,一对鲤鱼和一对龟腾空跃起,它们上方是一道巍峨大门,过了这门,往上是一对围着太阳飞舞的龙与凤。
这还是一个半成品。用来作画的宣纸原是白色,现已一律是染成了黑色,剩下的空白部分现在还是轮廓,里面已经画好了一些线条。他接着要做的是填色,沿着那些线条填上红蓝绿黄等。
现在,他正给凤凰的长翎羽填色。细小的画笔尖蘸点墨水,在柳条一般的羽毛内,来回地画上带粉的红色。从中间到边上,这种红色逐渐变淡,呈现出自然明快的过渡。
这是一个细活。半个小时之内,那根翎毛的尾部的颜色仍没填满。眼下这半成品的面积约为1.5平方米,足够他忙碌地干上半个月。
梁德颂所画的叫“苗画”,一种极具苗族特色的绘画。它所画的往往是花鸟虫鱼、山川日月、龙飞凤舞,颜色浓重而鲜艳,造型也极具民族特色。
苗画要表达吉祥,选取的对象往往是美好的事物,除了自然界的让人赏心悦目的花鸟虫鱼,还有传说中的神兽灵禽:麒麟、龙、凤,以及苗族古老故事里的人物。梁德颂尤其喜欢画龙画凤,因为它们最能象征吉祥。
吉祥的表达,往往通过隐喻来实现。这种隐喻不仅在苗画中有,在中国各处也很常见:牡丹表示富贵,石榴象征“多子”,花瓶寓意平安,蝴蝶和“福”是谐音,鱼类显而易见的是在期待“年年有余”……
学者夏小红研究指出,“苗画的内容主要选择的带有吉祥寓意的麒麟、龙、凤以及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蝴蝶、鱼、鸟、虫、虾、蝙蝠、喜鹊……在苗族人审美观念中,牡丹代表的是最美丽的花……
“苗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衣食住行婚丧喜庆等各方面的风俗民情,还有些取材于神话传说、龙凤等神物,历史人物事件等等。虽然苗画取材非常广泛,但大多数都不是题材上原来的再现或者写生,而是赋予材料以象征比喻意义,将写生转化为写意,重点不在取貌而在于取神。”
在具体的造型呈现上,苗画是抽象的,和汉族人习常所见的绘画造型有很多不同。苗画中的龙不见了凶猛;龟的脖子往往伸得很长,张开的嘴巴吐出蛇一样的信子;鱼的尾巴夸张翘起,有如花朵绽放;而太阳,总让人联想到一个完整的扎手的菠萝……
尤其独特的是,苗画中大量出现了蝴蝶。蝴蝶几乎和龙、凤、麒麟等神兽一样的重要。在有龙、凤的时候,往往能见单独飞的大蝴蝶,骄傲地出现在画面的最中央。并且,麒麟、龙的脸部都是蝴蝶的造型,这也是龙之所以显得不凶猛的重要缘由。
谈话间,梁德颂拿出一张未上色的《麒麟送子》。这画里,送子观音头上戴着是苗族人的头帕。画中出现神兵天将,造型和猴子极其的相似。
这些造型是苗族的传统造型,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它们过去出现苗族人的衣服上、被单上、床帐上。那麒麟送子图,在过去便是绣在布上,新婚之夜挂在新人的床帐帘布上。
苗画中几乎没有梅兰竹菊,也鲜少见有松柏。苗画不是文人画,而是民间画。它所追求的是生活的、大众的旨趣,而非画者个人趣味的表达。苗画无论是鲜艳的颜色,还是吉祥的图案,都是一种“俗”的追求。
当这些斑斓的色彩全都呈现在纯黑的背景前,便会因为强烈的反差,而显得更加的斑斓。黑色像是一切颜色的尽头,排除了任何的杂色干扰,背景于是消失了。呈现在这深邃背景之上的每一抹颜色,都有若在夜空中发亮的光斑。梁德颂说,在黑色的背景上,“颜色就翘起来了”。
一家三代的苗画故事
人尽皆知苗族姑娘爱美,自家的土布在染色之后就是单调的深蓝或黑色,姑娘们就在其上绣一些花草进行点缀。姑娘们尽管手巧,但并不擅长勾画稍显复杂的造型。这时候,她们便向那些读过书的、会拿毛笔的人求救,在预计要绣花的地方用浆画些造型,然后带回家沿着图案线条慢慢绣。
梁德颂的爷爷是教书先生,理所当然地就为别人画轮廓了。“她们把一块布扯下来,拿来画上图案,画好了之后就沿着图案轮廓来绣。”梁德颂说,不同年龄的女人,绣的风格是不同的,年纪大的人喜欢素淡点,姑娘们喜欢娇嫩的、有活力的颜色与图案。绣好之后,一番裁剪缝补,这些绣作就装饰到袖口、裤角等地方。
苗画一开始就是服务于绣花的,它是绣花的底稿。在梁德颂爷爷的画都只是轮廓,留给巧手的姑娘们用针线来填补颜色。
情况的改变发生在1960年代前后开始的农业集体化,农民们被编入了生产小组。在此之前,农民有农忙、农闲之分,女人可在农闲绣花。但集体化后,农民大部分时间在田里干农活赚工分,而绣花是很费时的,爱美这事就被耽误了。
梁永福于是做了一个实验,他从染匠那里弄来矿物质染料,这回,他不再像父亲那样只画轮廓了,而是填上了颜色。他将一种油加入染料中,绘到布上,干透之后,绘画部分虽然变得硬邦邦的,但却可以保证画作在清洗的时候不会消失或褪色。这种权宜之计将画画代替了刺绣,受到了欢迎。尽管处于深山,但保靖县和邻近的花垣县的很多人,都慕名前来请梁永福画画。梁德颂也在父亲的熏陶下,从事起苗画的绘作。相比于父亲,梁德颂的笔法更加的精细,在技法上类似于国画的工笔画。
“破四旧”期间,苗画也受过一定的影响,主要是题材上的影响,龙凤麒麟以及神话故事被禁止,但还可以画花、鸟、虫、鱼等东西。梁永福继续作画,并得以靠给大家画画来赚取工分。
“专业的,还只是我父亲一个。不专业的,也有几个。每一个村庄都有人画,不过他们不太专业,不够细致,线条也不够流畅。”梁德颂生于1964年,在他关于童年的记忆中,父亲一天到晚都在忙碌着画画。“我早上一起来,就看到我爸爸在画画,天天画,整天整天画。”
当初,以绘画代替刺绣是权宜之计。女人们或许还期待有一天重新拿起绣花针。但是集体化结束后,时间就进入了1980年代,机器生产的服装慢慢进入集市,为人们提供了更便捷和多样的爱美选择,绣花和苗画也被逐渐地抛弃了。
梁德颂发现,以前人们每天都穿传统的服装,但后来她们只是偶尔在盛大的节日里穿,每次最多也只穿两三天。渐渐的,女人自己不织布,染匠也消失了,人们也不再需要梁家父子这样的“画匠”了。小伙姑娘们纷纷出门打工了。
有好几年,梁德颂所做的和苗画没有什么关系。他也曾到江西南昌、浙江、北京打过3年工。也曾在老家搞了一段时间的种植、养殖。
2002年之后,“很多人走进苗乡,去发现传统服饰和图案,从那个时候我就发现苗画还是有价值、有市场的。”梁德颂决定抓住时机,重新投入到苗画的创作里。
一开始,他专注于木雕和石雕。因为县城里的政府工程以及大的建筑多了起来,所需要的木雕、石雕也在增多,他将从祖辈传下来的图案,都画到木头和石头上以供雕刻。再后来,他又到了湘西州首府吉首市。
父亲梁永福为苗画配色,促使了苗画在濒危时复活。到梁德颂这代,苗画又一次濒危。让苗画重新回到姑娘袖口已不可能,只能寻找新载体。在梁德颂前,木雕、石雕展示苗画还没有人做过,他第一个进行尝试。发展到最后,苗画直接画在了纸上和布上,成为纯粹的观赏画作。
由于苗画一开始的功能就是给刺绣做底稿,在脱离了这种传统功能之后,苗画依然尽量追求和刺绣一样的视觉效果,尤其在颜色的深浅过渡上追求刺绣的针法效果。细看画里的细节,会发现,每个色块都使用了类似刺绣的走线,像是细密的松针一样细密的排开。这就是苗画所要的效果:一眼看去,以为是刺绣。
前述学者夏小红研究指出,“(苗画)看起来又像画又像绣……单色苗画图案大多都是各种服装的绣花图案,一般情况下都有着特定的外部形状,苗画形状有长方形的、圆形的或多边形的,也有任意形的。这些形状都是要看苗画在苗服上面的绣花的部位决定的。”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