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苏北为什么总受歧视?


来源: 21世纪商业报道

原标题:苏北为什么总受歧视? 在漫长里历史时期里,涌向江南的外地人又大多是江北、苏北人,久而久之,苏

原标题:苏北为什么总受歧视?

在漫长里历史时期里,涌向江南的外地人又大多是江北、苏北人,久而久之,苏北人都穷、脏、素质差这一印象,就被固化了。南北之间互相的不满也就应运而生。

作者:董冬

来源:地球知识局

在地域歧视的话题里,“苏北”一词长盛不衰,让当地居民至今仍然背负着不属于自己的精神负担。刻板印象的力量是强大的,“刚波宁”的调侃已经弥漫到了全国各地,乃至与江苏无关的内地。

刚波宁在哪里

其实作为东部沿海地区,苏北的经济实力在全国来讲都算强的。即使民风有落后的地方,比如闹新娘,也只能说是全国性的通病,并不是一城一地的特殊之处。然而“苏北人”这个名声还在互联网时代被意外地炒热了。

今天的文章就来聊一聊“苏北”的不良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的。

江北与苏北

文化上,江苏可以分为中原文化、江淮文化、和吴文化三块。行政上,江苏才分为苏北、苏中、苏南。这二者有所联系,但并不完全重合。

南京和南通由于高度混合的文化

是两个特别的地区

其中最值得一提,也是围绕“苏北”这个概念争议最大的地区,是江淮文化/地区。这个文化圈西起安徽,东至江苏,沿淮海一路向东流,向北是彻彻底底的北方,向南是彻彻底底的南方,自己则是一片南北混合的文化区域。

由于黄河和淮河的不稳定

“苏北”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大幅摆动

(可横屏食用)

当然,总体来看,江淮仍然属于南方。只是这个地区在江苏的特殊之处在于,其更北的徐州、宿迁、连云港,已经到了真正的北方。

徐州的暖气!

比如说一个徐州人,仅仅出于文化,更容易跟山东人打成一片,而且徐州也有暖气。由此,处于中间地带的江淮人由于来自北方的影响,和吴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差异被无形拉大,也形成了双方的对立。

虽然这一混合区域有相对独特的文化

但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的经济区尚难实现

但实际上,正是因为江淮中间地带的存在,人们其实很难定义真正的“苏北”是什么,也就有了很多认为自己被无端鄙视的抱怨声音。

如果我们认真定义所谓的“苏北”这个概念,会发现划分苏北的方式其实有三种:以南北划分、以长江划分、以文化划分。

第一种南北划分几乎完全看纬度。南是南、中是中、北是北,这也是今天通用的划分苏南苏北的方式。在这种划分方法下,江苏被分为苏北、苏中、苏南。比如苏北人民医院坐落在扬州,但按纬度来看,扬州是苏中。

来自扬州的苏北人民医院

然而,虽然在外地人看来这种说法合情合理,很多江苏人却并不认可这种说法,扬州人自己更是不同意。

第二种是看长江,江北即是苏北,江南才是苏南。在苏南至上海的民间,江北人和苏北人基本是划等号的。但“江北”一词过于歧视,逐渐地在正式场合被淘汰,“苏北”的定义就又模糊了起来。而且,如果以长江来划分,那南通市这个纬度与常州的城市对自己的苏北身份又要表示不满了。

除了长江南北,长江东西也是有不同的

(可横屏食用)

第三种是看“含吴量”,这才是江苏人最接受的方式。就算人在江北,只要讲的一口吴侬软语,也会被认为是江南人。这种地理位置与文化之间的撕裂,在南通市最有体现。

倷好

吴语区内部也是颇为复杂的

由于历史上常州人曾经向南通移民,所以在南通的东南角形成了一片吴语区。讲启海话(吴语)、通东话(吴语)是南通人就称呼讲如东话(江淮官话)、如海话(江淮官话)的南通人为“刚波宁“。而两地的最短距离,不过二十几公里,只是一个北上广白领平时上班通勤的距离。

然而,国内的省界、甚至市界划分基本上都是犬牙交错的,内部文化分裂并不足以完全解释“苏北”一词的过度流行。

南通还真是个混合地带

穷是苏北的原罪吗

在谈论起为什么总有人看不起苏北的时候,最确凿的“证据”,就是苏北苏南的贫富差距。

如果对比江苏省内的GDP、人均GDP、基础设施等硬指标,苏北是远远不及苏南的。但问题在于,不仅苏北,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都难以跟苏南一较高下。

苏北经济虽然比不上苏南

但还是比广大中西部发达很多的

苏锡常的人均GDP在都在2万美元左右,差不多是连云港、徐州等市的二到三倍,下游的上海也是太湖平原的成员。整个地区富裕得如此密集、文化又极为统一,对外产生同仇敌忾的感觉,似乎也是理所应当。

然而这还是不足以成为“苏北”一词格外出跳的理由。谈及省内的贫富差距,另一个富裕省份——广东,其内部贫富差距就要比江苏大的多。

广东核心城市的省内首位度

明显要比江苏高很多

在广东,深圳市2.5万美元的人均GDP是梅州的几乎6倍,粤东粤西粤北等地都是连绵的山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和珠三角的实力差距不亚于苏南苏北之差。而且广东省境内广府、客家、潮汕文化差异极为巨大,互相之间连讲话都听不懂,差异比中原、江淮、吴三大文化只多不少。

语言和文化差异也是相当之巨大

但我们从未听说过“深圳人看不起粤东粤西人”的传说,在广州也较少有这样的排外口径。

要找到苏北成为苏南乃至全国人民口中的落后地区的理由,还需要从更久远的历史角度寻找答案。

江北难民

之所以偏偏看不起“苏北”,要苏南人和上海人说,还不是因为苏北来人太多了。

由于种种原因在家乡难以继续生存者,往往会背井离乡流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讨生活。由于外流人员素质低、文化不适应等原因,他们很容易就与本地居民产生矛盾。

上世纪河南人大量走出家乡,留下了偷井盖传说;如今东北人外流严重,曝光东北人种种不文明事迹的视频也开始大量出现,都是这个原理。

偏见地图?

苏北人惨遭歧视的原因也不例外。他们在苏南和上海早年间的形象,多是以难民身份出现。

1855年黄河改道之后,依赖运河与黄河的江苏北部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在1911年、1921年、1931年都发生了大洪水,苏北生灵涂炭,只好南渡找机会。

从苏北改道至鲁西北

是黄河最近一次大规模改道

其后又有反复,沿岸受灾甚众

水患之后,又是战乱。到了40年代,抗日战争结束就是内战。来自长江以北的难民再度大量涌入苏南和上海。

难民一群一群地渡江而来,没有资本、语言不通,却要养活一家老小,只能从事黄包车夫、搬运工、理发师、搓澡工等非技术性工作,在江南优雅的士绅看来自然就是“低端”。

1946年常州的黄包车夫

就算到了和平年代,苏北人还是喜欢往苏南跑,距离近是一个极大的优势。富可敌国的江南就在省内,跨过江就是,清明还能回老家扫墓,换谁也抵挡不住这份诱惑。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记录,时至2000年,江苏省内流动人口的数量仍然是省际人口流动数量的三倍。当时在江苏南部,本地人每接触四个外地人,就有三个是苏北人。

除了强劲的苏南

徐州、南京也有各自的区域吸引力

大量涌入的外来人口,还是贫穷的外来人口,势必会发生矛盾。其实外来人口能够补充当地的劳动力,对经济的长远发展是好事,至少房价会涨,对于坐拥本地房产的居民而言,稳赚不赔。

上海人眼里苏北人推高房价的最佳阐释

房子的重要性

但是当外地人突然涌入的时候,没有人会考虑这些。倒是交通拥挤、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甚至治安恶化等问题,几乎随着外地人下船的一瞬间一起出现。

在漫长里历史时期里,涌向江南的外地人又大多是江北、苏北人,久而久之,苏北人都穷、脏、素质差这一印象,就被固化了。南北之间互相的不满也就应运而生。

人多带来的不仅仅是拥挤

其实,不管是北京、香港还是上海、苏南,歧视外地人的大多是社会的最最普通的人,是无法立即从外地人身上获得好处的大多数。甚至可以出现这样一种奇景:一个内地人前一秒为香港人歧视大陆游客愤慨不已,下一秒又忠心地希望家门口的外地人滚出去,身陷互相鄙视的食物链中不能自拔。

上海的72家房客

而且地域之间的对立情绪一旦形成,就很难抹去。即使现在苏北已经不再盛产难民,“刚波宁”也仍然背负着历史带来的恶名。

人们期待着伴随着人口移动的空前增长,这些无奈的偏见能逐渐被淡化,无论南北都是一家。

推荐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