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大浪淘沙后网贷行业谋新变 万亿市场待服务前景仍可期


来源: 凤凰网财经WEMONEY

小微企业天生风险高,传统金融机构无法一一覆盖,而P2P正好可以做一个很好的补充。

凤凰网WEMONEY讯 P2P网贷还能继续玩下去吗?这个问题,不少投资人和互金平台都曾疑惑过。

自今年4月百亿级规模平台善林金融倒下,6月多家网贷平台密集爆雷,从引发爆雷潮的导火索唐小僧、联璧金融等平台开始,再至7月中旬投之家事件爆发,P2P网贷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溃退。

“之前出问题的大都是不知名的小平台,影响面没有这么广,大家感受也没这么深。而现在可怕的是,一些我们熟悉的平台,包括交易额与知名度都位列前茅的平台也在这场爆雷潮中应声倒下……”一位长期报道网贷行业的媒体人士向凤凰网WEMONEY感慨,相较此前网贷行业的周期性阵痛,显然,这次爆雷潮是“动真格”。

具体体现为,很多规模较大、历史“悠久”的平台出现问题甚至倒闭跑路;主动宣布逾期、重组、清盘和退出的平台大幅增加;头部平台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过去的倒闭潮中,它们是“受益者”,更多的资金流流向头部平台,本轮危机中,头部平台同样开始净流出。

比媒体方感受更深刻的当数网贷投资人与平台从业者。自网贷爆雷现“多米诺骨牌”效应后,投资人信心崩塌,维权投资人数量与日俱增,鲜有投资人愿意再往网贷平台进行出借。而作为网贷平台的从业者,也纷纷开始试图跳离网贷圈,行业“跳槽”风起。

照此来看,P2P是否已走向穷途末日?事实并非如此。多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凤凰网WEMONEY,P2P网贷平台仍有其存在价值,且从目前中国市场来看,P2P网贷业务是刚性需求,大浪淘沙之后,优质平台必当茁壮成长,其玩法也会有相应转变。

爆雷潮探因:流动性风险

为何近期P2P平台频繁爆雷?上述多位业内人士指出,要从宏观金融环境、监管政策及平台内部原因等多方面考虑。一方面,宏观金融环境收紧,监管日趋严格,投资人信心流失;另一方面,就平台自身来看,部分平台存在自融、假标、资金池等问题,还有平台产品存在期限错配,加剧了资金流动性问题。

“网贷行业混进来了一些坏人,诈骗的、作假标的,甚至圈钱的都有……”在聊到网贷行业近况时,小赢科技总裁成少勇告诉凤凰网WEMONEY,网贷行业遇危机,目前多家网贷平台金融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因此,遇经济下行,风险便开始暴露。

小赢科技总裁 成少勇

“他们把金融想的太简单了。”成少勇直言,一般来说,传统金融机构通常会出现两种问题:一是信用风险,二是资金流动性风险。很多金融机构都是因为资金流动性风险而倒下,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P2P。

有观点认为,严格意义上,作为纯信息中介的P2P平台,资金和资产一一对应,不应存在流动性风险问题。但往往网贷平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会存在部分违规行为。

据了解,目前平台因违规操作导致流动性风险的情形有两类:一是部分平台为投资人提供债转服务,如果投资人债转数量过多,接盘人太少,则平台会面临巨大压力。二是部分平台的集合类产品存在份额拆分、期限错配等问题,这类平台一旦长时间流出资金大于流入资金,流动性就会出现问题。

此外,当前网贷大环境恶化的情况下,以下两种情况尤其值得注意:一是部分借款人出现恶意逾期,认为平台倒闭后不必还款。此外,部分违规平台“趁乱打劫”,企图通过恶意清盘的方法拒绝履行对投资人的兑付责任,甚至卷款跑路。

行业前景预测:仍有想象空间

历经过大洗牌的P2P行业,还有多少生存空间?成少勇指出,P2P网贷在中国迄今发展已11年,必然有其存在的理由,其作为服务小微、对接实体经济最直接的业务之一,也直接关系到小微企业的经营与生活。

“如果P2P的投入不断下降,则意味着其对小微企业和个人消费的投入也将相应下降很多,很多人的生活也势必受其影响。小微企业转不动,相应的就业问题也解决不了。由此来看,不仅是P2P的投入没了,很多人的信用风险业也会上升,银行也会随之相应收紧放款,这整个过程是个恶性循环。”成少勇告诉凤凰网WEMONEY。

据零壹财经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7月20日,P2P网贷累计满足了2500万左右借款人需求,累计借款金额在7.2万亿元左右(不包含线下理财平台)。扣除净值标、可确认的假标和自融标,累计借款金额依然在5万亿至6万亿元之间。

在成少勇看来,小微企业天生风险高,传统金融机构无法一一覆盖,而P2P正好可以做一个很好的补充。

后半场谋变:小额分散受热捧

行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底,共监测到平台6100家,其中仍有1497家正常运营(占到24.5%的比例)。毫无疑问,溯本清源过后,找准定位、合规发展的优质平台会孕育另一番生机。

进入后半场的P2P网贷平台,该怎么玩?不少人认为,努力做资产和风控的平台会越活越好。其中,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和个人投融资需求的小额普惠资产,势必成多数网贷平台追捧的“香饽饽”。

成少勇告诉凤凰网WEMONEY,消费金融将是与小额普惠相对较契合的一类优质资产,其借款需求主要表现为小额分散、没有固定的时间规律、对时效要求较高、更看重服务体验,不同人群的风险与收益特点差别较大。

在成少勇看来,中国的消费金融很有潜力,其市场规模将可能有数千亿、甚至是上万亿美元。主要体现为三点:首先,国有银行往往将大部分资金贷给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却普遍面临融资难题;其次,中国的信贷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很多人并没有信贷历史记录;最后,对于申请借款的中国消费者而言,可借到的额度是远远未能满足需求。

“目前在工作年龄的成年人,仅有一半被银行服务,而另外一半的融资方法仍停留在向亲戚朋友借款等传统方式。”成少勇坚信,随着中国的技术发展,大数据能力的提高,社会征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这一半的人迟早将被正规金融服务的。

成少勇称,“我们现在就是想用大数据的方法,解决一部分人的需求,弥补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小微企业和信用卡的人群。而未来目标也是朝着这个方向走,这条路很长,也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凤凰网WEMONEY 刘四红/文)

[责任编辑:wemoney PF106]

责任编辑:wemoney PF106

推荐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热门文章

精彩视频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