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凤凰网财经 > 财经滚动新闻

时隔半个月FDA警告信冷饭热炒 华海药业被断章取义再度中伤


来源: 北国网

缬沙坦事件又有新进展。

11月29日,FDA向华海药业川南原料药生产基地出具了警告信;指出,华海药业未能确保质量相关投诉得到调查和解决;未能评估生产过程中的变化可能对缬沙坦原料药质量的潜在影响。在此之前,华海药业已在9月28日收到了FDA对于该厂区的进口禁令。

11月30日,华海药业发布了关于FDA对其川南原料药生产基地出具警告信的公告。

按照FDA的通常做法,进口禁令和警告信结伴而行。业内人士对于此番华海药业收到警告信,并不意外。但FDA在12月12日公开了这封警告信后,却引发了自媒体里的一片哗然。

笔者读了不同自媒体发布的文章后发现,虽然发布者各不相同,内容却是出人意料地雷同,基本将FDA的警告信总结为以下三条:NDMA的发现是客户投诉、杂质和某种溶剂无关、公司将被退回的原料药处理后,再次卖给非美国客户。而仔细阅读警告信英文全文后,结合前期华海的公告、以及FDA和欧盟就缬沙坦事件的多次通告后,笔者真为这家企业感到不平。

一、到底是谁发现了NDMA?

FDA的警告信是这么描述的:“你公司于2018年6月6日收到一份客户投诉,该投诉是对你们工厂生产的缬沙坦原料药的残留溶剂检测中发现一个未知峰。该未知峰被识别为可能的人体致癌物质NDMA。”欧盟EMA 7月5日针对于缬沙坦的通告中指出,由于华海在其生产的缬沙坦API中检出了NDMA而对使用华海缬沙坦原料药的产品进行审核。结合这两个官方文字,没觉得华海药业7月7日的关于缬沙坦NDMA的首个公告中指出公司发现并检定了NDMA杂质有任何不妥。

做原料药的制药公司都知道,客户就告诉你有未知,至于是不是真有这个峰以及到底是什么杂质,那就要靠原料药生产厂家的技术调查能力了。

这个问题能掀起轩然大波,令人匪夷所思。

二、溶剂到底是不是罪魁祸首?

FDA 警告信指出,华海的调查显示NDMA的产生源于3个工艺相关因素的组合,其中之一是使用的某溶剂;后来,在没有使用该溶剂的另一个工艺中也测出了NDMA。因此FDA认为华海的调查不彻底。

笔者这么看,简单地说NDMA(亚硝基二甲胺)的产生一定离不开亚硝根和二甲胺,两者要同时存在并发生反应。根据华海7月30日的公告,这个机理估计就是华海所描述的“3个工艺相关因素的组合”了,且其中一个工艺中使用的溶剂所产生的降解物是因素之一。两个不同工艺中二甲胺的来源不同非常正常。说实话,不太能够理解FDA被这个问题卡壳的缘由。

至于调查不彻底,笔者不得不为华海喊冤了。华海6月15日检定出NDMA,立即进行各工艺的调查,FDA 7月23日来检查就给一句调查不充分?相比之下,欧盟是7月5日发出通告启动审核的,5个月后,欧盟的调查还在继续。而继华海打开了这个潘多拉盒盖后,其他药企也陆续被爆出多个产品被检出含有NDMA或者NDEA:Hetero, Aurobindo, Mylan等。

再多说一句,华海好歹在6月15日就已经开发了NDMA的检测方法(FDA是在11月9日公布检测方法的)。作为制剂国际化的领头企业,华海的技术水平还真不容小觑。

三、被退回的原料药可以返工后继续销售么?

这个必须来点专业解释。按照GMP规则,原料药因质量和非质量原因投诉并退货,在GMP规范下通过风险评估和调查后是允许进行返工或者重加工处理的,并在符合质量标准以后实现再销售。这种做法是业内的常规。有些自媒体利用这点做文章,居心难测。

在最近国家医改的惠民大动作背景下,继相关的483缺陷项早已被公开后,一封意料之内的警告信居然能引起轩然大波,笔者不得不猜想:华海是动了谁的奶酪了?

[责任编辑:张大海 PF086]

责任编辑:张大海 PF086

推荐

为您推荐

已显示全部内容

泡泡直播

热门文章

泡泡直播

精彩视频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X 泡泡直播

泡泡直播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