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德国:“中国越富有 我们越受益”
2007年07月25日 08:28中国经济网投票数: 顶一下  【

包括《法兰克福汇报》及《德国之声》等德国十数家主流媒体,谁也没对即将失去“第三”位置大呼小叫。论人口和国土面积,德国的确不大。若论德媒的心态,德国很“大”。德媒的心态,是德国人心态的映照,是为大国国民理应具备的心态。

大有大的经济基础,假如今年底中国真成了“第三”,德国人均GDP仍是中国的16倍。德国人与中国交往的“受益说”尤为朴实:以去年为例,德国与中国做成780亿美元生意,总量远不及中日生意总额,可在25个欧盟成员国中,德中贸易额却占近三分之一。还有,今年上半年德中贸易德方逆差近四成,可德国人却没抱怨吃亏。德国讲实际,与法国也有一比。中法外交关系之良好,但以在华投资额、对华高科技产品、技术、专利出口为例,法国没法比。

大有大的文化承传和反思。且不说古代日耳曼人的史绩、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辉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对欧洲的影响,近代自俾斯麦时代以来,一战、二战,战后联邦德国崛起到两德统一,德国可谓四起四落、四落四起。每次起落,日耳曼民族自信、诚实、专注、执著甚至古板机械的文化性格绵延永续,偏执、仇恨、自卑、排外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逐步消解,德国渐成最善于与别国打交道的国度。市场经济形态之下,尤其在全球化背景下,一国文化的包容度与该国市场经济的成熟度有很大的相关性。这个相关性,从当代大国关系角度观察,有正相关形态,亦有负相关形态。德国人面对中国和平崛起所表达的包容与合作,宽怀与大度,当属正相关的实例。

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哪怕降调为“和平发展”,也系地球人必须面对的共同话题,2003年有人把该话题概括为“中国因素”。第二年,中国适才成为“第四”,国内就有媒体在报道这则消息时打出《中国已成全球二号经济大国!》的标题,笔者当时十分惊愕,细读内容才发现还有句“就经济增量而言”的限定词———原来如此!这一回,虽说是否第三要年底见分晓,却又有部分媒体乐观声称“中国经济6至8年后超日本”。乐观预见鼓士气,但“蛋糕”之大不谓大国之大,国民心态的成熟,才是大国之大的标志。“中国威胁论”此起彼伏,很多时候“祸起萧墙”。士气该鼓,但还是请媒体多用温总理2003年底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的“乘除法”,那才是国民理应尽快具备的心态。

来源:东方早报

<< 前一页12后一页 >>
作者: 鲁宁   编辑: 陈君
Google提供的广告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