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门搜索词:
中行董事长肖钢首次披露港股直通车内幕
2007年09月10日 13:59人民日报投票数: 顶一下  【

关键词:最不满意的,最大的困难

●对改革误解的沟通解释不够;管理体制和公司治理

记者:中行股改已3年多了。3年多来,您觉得最欣慰的是什么?最不满意的是什么?最大的成绩是什么?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当初提出的改革目标是否已实现?国家注资的225亿美元是否保值增值?

÷肖钢:最欣慰的是完成了中国银行的重组上市。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涉及产权制度改革,是一次全新的探索,改革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不同声音,比如“贱卖论”。最不满意的是,对这些误解,我们的沟通解释和宣传做的不够,给改革带来了阻力。

最大的成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尝到了甜头。这是中行广大干部员工的心里话。股改前,中行经营比较粗放,贷款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效益并没有相应增长,有人形容是“大发展、大不良、大剥离”。股改后,我们提出要从单纯注重规模的增长转到以质量效益为中心的增长,力求资本、规模、收益、风险的相互匹配和动态平衡。具体来说,在转变增长方式上有那么“六招”:

——调整贷款结构,提高收益率。客户结构上,AAA级客户占比明显提高;行业结构上,水泥、钢铁等过热行业较少涉足。

——调整负债结构,控制资金成本。中行的活期存款比重已达45%,同样数量的存款,我们支付的利息减少了。

——发展收费业务,增加非利息收入。到今年6月末,中行的核心非利息收入占全部收入比重为24.3%,在国内银行业中名列第一。

——控制经营管理成本。上半年中行的成本收入比降低到32.9%,远低于国际一流银行的水平。

——控制信贷成本。股改以来,中行的不良贷款金额和比率持续双双下降,这种连年“双降”的状况在国有银行中较为少见。

——发展多元化经营,实现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业务三业并举。

几年的实践使我们尝到了科学发展的甜头,增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股改以来,中行每年的贷款增长一直保持在一位数水平,今年上半年仅为9.8%,低于国内银行业16%左右的平均水平,但每年的效益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拿税后利润来说,2005年、2006年、2007年上半年分别同比增长了16.6%、52.9%、45.5%。

最大的困难是内外部的管理体制还没理顺,主管的“婆婆”不少,公司治理和内控机制还有待完善。

应当说,中行已逐步实现了改革的各项目标,完全兑现了上市时对投资者所作的各项承诺。至于当初国家注资的225亿美元,我想说两句话:第一句,股改以来中行上缴国家的税费和股利1200多亿元,可以说国家注资的2/3事实上已经收回;第二句,按照今年8月底中行的股价计算,国家的这笔注资已增值到1万多亿元,增加了近5倍!

 

<< 前一页123后一页 >>
作者: 田俊荣   编辑: 廖书敏
Google提供的广告

>> 发表评论

如果您还不是凤凰会员,欢迎 注册

  •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IP地址

  • 添加标签:

    (*添加多个标签用逗号隔开)

  • * 您要为您所发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 * 以上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凤凰网观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