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 深度解读 > 正文 |
|
查处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记者:对于清理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项目,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中央也曾三令五申,出台了很多政策,但为何这种政府机关大兴土木的歪风仍然屡禁不止?监管工作面临哪些难点?
任玉岭:本来我们已经出台了一些反对楼堂馆所做法的政策,但是监督不力,在监督上往往没有能够抓住真正的要害去打击,而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我认为最近处理的河南濮阳那些都是“芝麻”,很多更豪华、更堂皇的楼堂馆所没有给予制止。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的结果是使这种情况更加泛滥。“西瓜”的过多,造成导向的错误。
我觉得归根结底是我们在这方面没有真正的问责和追究制度。既然查,就应该把清理范围往前多推几年,多问点责。有些豪华的、起了引导作用的,没人过问,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还有,现在我们政府的执行力太弱,想起来的时候就严查,没想起来的时候就放宽,这样就造成了很大的不公平。有时候政策下来一刀切时,切得是落后地方的脑袋、先进地方的尾巴,对先进地方几乎没有什么影响。这是导致我们很多工作做不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雷明:为什么这样一个看似不大的问题,却始终解决不了,屡禁屡犯?目前我国的预算编制正在逐步走向科学、公正、透明,但有关部门在政绩冲动,形象冲动和名利冲动下,违规花钱行为五花八门,审计署去年审计的38个部门2004年度预算执行情况中,违规问题金额达90.6亿元,其中12个部门存在预算编报不真实问题,26个部门违规转移挪用财政资金10.75亿元,31个部门挤占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21.42亿元;在预算审批上,都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放在现有行政管理中,结果演义成了会要的部门有钱花和能乱花的怪现象;预算外,由于一些政府部门的经费来源存在双轨制,除了财政预算拨款,部分经费还需自筹,不少政府部门一身兼具社会管理者和牟利者两个角色。据估算,从1997年到2004年,我国地方预算外的财力则达到地方预算内规模的一半左右,相当于中央预算的1/10。如此庞大的预算外收入游离于人大的监管之外,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也就能够“放开手脚”,斥巨资建豪华办公楼。
编辑:
陈君
|
Google提供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