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财经 > 财富人物 > 正文 |
|
关于宏观经济
对中国经济长期充满信心
广州日报:近期国内外经济学家包括蒙代尔、樊纲等都预测中国经历了20年9.5%GDP高增长后,未来20年仍可保持7%以上增长,作为一名致力于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研究的学者,你怎么看待这种乐观预测?
左晓蕾:我想引用格林斯潘《动荡年代》一书中的观点,即“从不相信经济能被预测”。我是学经济计量学出身,知道各种经济学模型可以被修正。包括学界及国际机构对中国经济的预测,都是在给定现在条件的基础上,对经济现状做出一个判断,在经济“动荡的年代”,集合中的变量总在变化,因而有时预测会变得粗糙甚至毫无实际意义。
广州日报:在看好中国经济未来的同时,很多人也看好当前的经济形势,尽管存在许多问题。你是怎么评价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
左晓蕾:从当前既有的条件判断,我对中国经济长期充满信心,关键是在实现持续发展时,解决中长期不断出现的问题。从中长期来说,中国的经济发展要从“较快”转向“较好”,应该以结构调整为主。近期要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下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应该特别关注通货膨胀、资产价格膨胀和与两类膨胀密切相关的流动性过剩三个问题。
关于通货膨胀
高通胀是短期经济过热信号
广州日报:继7月CPI以5.6%创下近10年新高后,8月的CPI继续走高,其上涨在6.5%以上,继续创下近10年来的新高。中国年内已连续6个月超越3%的CPI增长警戒线,你认为造成通胀持续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左晓蕾:通货膨胀上升通常有两个原因,即需求推动和供给拉动。就中国当前造成通胀的主要原因,总需求推动的作用大于总供给。总需求是靠投资、消费、出口拉动,总供给则受制于成本变化,比如石油、猪肉、粮食、劳动力价格变化。当前两种影响显然都在,之所以是总需求作用更大,原因在于总需求曲线右上行使价格水平和GDP同步上升,也就是所谓“高通胀高增长”的经济形态。目前,中国经济在通胀上升同时仍保持高增长,说明成本拉动相对较小,总需求是推动通胀上升的主动力。
作者:
柳建云
编辑:
陈君
|
Google提供的广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