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夹心层”——政策制造的困难群体[陈序专栏]

2009年03月12日 01:18
来源:东方早报

0人参与0条评论

陈序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夹心”。像一件黑白条纹相间的恤衫,你是黑条时,觉得自己被夹着;你是白条时,还是觉得自己被夹着。总之,无论目光的焦点如何切换,你永远处在焦点之外。当一位年轻的女性说起她对结婚的困惑时,我想到了这些。

女孩子是上海人,有一个相互深爱的外省籍男友,准备结婚。她父母要求男方提供产权婚房,或者由双方家庭合资购买婚房。但男方在上海无房产,家庭积蓄有限,合资也难购到满意的房子。即使由双方或一方家长首付,婚后每月还款压力也会大大限制两位年轻人其他消费开支,他们的生活恐怕会长期失去恋爱时的浪漫与随性。

这个故事令人同情,进而可能生出对内地房价、房地产商甚至住房政策的种种不满。转念一想,所有的困惑、怨愤,都源自“现在就拥有一间产权住房”的要求。它的介入,完全改变了这对恋人对自身生活满意度的评价,像一块硬石子掉进了原本合脚的鞋里。存款变“少”了这收入变“低”了这恋人变“穷”了这开销变“紧”了这工作变“寒酸”了这结婚变“贵”了这爱变“迷惑”了这对恋人对自

在居住问题上,从“夹心层”成为一个群体概念,对其研究,为其呐喊的声音就一浪高过一浪。自托底的廉租房政策明确后,我再没听到过同样规模,同样深度的舆论关注是不是每一个居住最困难的家庭已经获救,似乎有了廉租房制度的文件,一切已经解决,不用废话了。廉租房还在建造中,其保障的对象多数还没有开始享受这项政策的阳光雨露,但网上线下的媒体早已把虚拟空间和物理空间,时间和人力资本更多地投入为“夹心层”争权益的采访报道中。

现在关于住房“夹心层”有多种定义,至少分两类。第一类“夹心层”是指既不符合廉租房申请条件,又买不起经济适用住房的家庭;第二类“夹心层”是指既不符合经济适用房申请条件,又买不起经济适用商品房的家庭。两类。夹心层”有都不妨称之为“政策夹心层”,即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出台以后产生的两类群体。在这两项住房保障政策之前,只有一类“收入夹心层”,即买不起市场价格的商品房,但还能在市场上租得起房子(且租房支出不影响其他生活必需支出)的群体。完全租不起市场上任何房子的群体即廉租房政策应该覆盖的对象。

有趣的事发生了。本来,市场可以解决“收入夹心层”的基本住房问题,也不能以“困难”称之;现在,因为出台了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策,硬生生制造出两个新“困难”群体。怎么可能?政府为民生计,投入资金加强住房保障,怎么会越保障越困难呢?

很简单,因为决策层把“买”引入了保障政策的范畴。请注意两类“政策夹心层”的定义,其居住困难的标准是“买不起”:买不起经济适用房,买不起商品房。要知道“买不起”无形中把政府保障责任扩大到什么范围,听听一位企业主最近向我叹的苦经就知道了,“形势这么差,马萨拉蒂也买不起了。”一个在贵州居住宽敞宅子的家庭搬到上海生活,就成了需要政府帮助的困难户了。

所以,政策提醒租房子上班谈恋爱的年轻人,你连单身公寓也买不起!政策提醒女儿准备嫁给外来打工仔的父母们,你女婿本地房产证也没有!而突然感到自己困难得不得了的年轻朋友们,恰恰是工作在政府机关、企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媒体第一线的骨干力量。因为某种集体心理上的痛苦,他们团结起来了。

如果产权住房拥有率不能保证人民总体和个体的福利更高,还是不要急于保障买房的权利吧。租房提供的居住感受、便利程度、成本负担以及为其他生活开支省出的空间,与买房比较各有所长。安居社会应该创造一个无论买房、租房提均能完成人生所有重要而美好经历的制度环境。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电邮:chenxuchenxu@msn.cn,本专栏每周一至周五刊出。)

[责任编辑:robot]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