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海外一对多业务的发展与启示

2009年08月17日 01:00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人参与条评论

⊙嘉实基金产品管理部

“特定多个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一对多)正式开闸,这为国内的基金管理行业带来了新的变化。

从海外同类可参考业务的发展历程来看,最初此类业务集中于富有人士和家族圈内,一般具有较高的投资门槛,例如100万美元。通过专属、私密以及专业化的资产管理,这些高端客户享受到了一般人难以获得的理财增值服务。发展到后来,“一对多”在海外所对应的主要业务模式是“单独管理账户”。从投资内容来看,在对冲基金等领域,同类可参考业务也有着深厚的存在基础。在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机构理财规模占据了基金公司整体业务相当大的比重,美国的公募基金资产和专户资产发展速度一样迅猛,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5年,公募和专户均增长了20倍。

从海外过去三十年来看,共同基金业务的蓬勃发展,使得普通大众也享受到了低成本、分散化投资的专业理财服务。但由于单只产品参与人数多,共同基金产品无法改变其与生俱来的大众化特性;因为监管程度是与客户承受力相匹配的,较低门槛对应的是较严监管,而较严监管也就对应着较不灵活的投资策略。例如,在美国,对冲基金投资者的门槛要求高,监管则相对较松,在该领域则孕育了丰富的投资产品类别。

综合来看,高风险高回报机会的稀缺、最优运作规模的限制,以及对复杂投资策略的沟通成本等现实因素,成功推动了“一对多”同类业务在海外的生存与发展。这些业务经常处于一个相对较封闭的圈子,普通大众很难接触到,拥有良好投资记录的资产管理人在发起新的产品时,有时会拒绝新进入者,而老客户一般会成为主要的发售对象,监管限制就是这种做法的出发点之一。

由高净值人士、养老金机构、保险公司、捐赠与基金会、企业以及组织所构成的“复杂投资者”,也逐步认识到以下三点是选择这类业务的主要原因:1、更高回报率的可能;2、与传统投资较低的相关性;3、税收优势(针对家族企业或其他应税实体)。从另一角度来看,资产管理人则一般倾向于与那些熟知行业运作方式、不会过度干预投资、并能为自己的“一对多”业务网络提升价值的高端投资者。

从国内业务来看,“一对多”产品的投资门槛则为100万元,募集规模下限设在了5000万,资产管理人为拥有牌照的基金管理公司。与公募基金相比,“一对多”业务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业务的私密性,一对多业务提供专属化、私密性服务,客户财产隐私可得良好保障;2、费率的激励性,一对多业务提供多样化的管理费、托管费及绩效费率的设计;3、服务的高端性;4、投资的灵活性。可参考比较的理财品种有:证券投资信托、券商集合理财,以及银行理财产品。

对WIND资讯的相关数据分析可得出:证券投资信托的门槛在5万~4000万之间,募集规模的均值为1.2亿元,资金托管不设强制性规定,也就是可不设银行为托管人,其投资管理人包括阳光私募等多类机构。券商集合理财的投资门槛则在5万-20万,募集规模的均值为13.7亿,在资产配置上实施有比例限制的仓位调整,类似基金。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门槛在5000元-3000万,募集规模的预计值平均为1.5亿元,投资方向以固定收益类为主。

一对多产品与上述理财产品的主要区别点在于:1、专业化的资产管理团队,国内基金行业十年发展已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形成了专业化团队运作的优势;2、强大的投资研究平台,在借鉴海外投资经验的基础上,业内品牌公司已建立起强大的投研平台。3、灵活多样化的投资策略。

国内关于一对多业务一系列规则的发布,使得大型基金公司开展一对多专户理财的门槛降低的同时,又保证了业务的规范透明,基金公司以其丰富的产品设计、规范的投资运作,以及安全的资产保障,一定能为“特定多个客户”带来更有价值的差异化服务。

调查

基金专户理财业务调查

1.您是否了解基金专户理财业务:
  非常了解
  一般了解
  仅听说过
  完全不了解
2.您是否会尝试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
  已做好参与准备
  适当时候会考虑
  完全没有兴趣
  不确定,观望
3.您是否担心专户可能会冲击公募基金:
  非常担心
  有些担心
  无所谓
  不确定
4.对于基金专户理财,您最关注(多选):
  业绩报酬提取比例过高
  基金公司内部利益输送
  信息披露缺乏透明度
  中长期投资管理能力
  投资收益税限制发展
  难以提供差异化产品
  其他方面
5.以下委托理财方式,您会选择(多选):
  普通公募基金
  阳光私募基金
  基金专户一对一
  基金专户一对多
  券商集合理财
  券商定向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
  保险理财产品
  信托理财产品
  其他
[责任编辑:robot]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