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十多家基金哄抢首批一对多 最快本月内开始募集

2009年08月19日 09:38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肖莉

人参与条评论

image

和此前基民排队买基金一样,基金公司为抢夺“一对多”专户理财首批,昨日也在证监会门口排起长队(CFP 资料 图片来源:东方早报)

近百只“一对多”基金专户产品昨上报,最快10个工作日内可开始募集

东方早报记者 肖莉

昨天是证监会正式接收基金公司“一对多”业务报备的第一天,十多家基金早早赶到证监会门口排队。抢得首个递送“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报备材料的是汇添富基金公司。当天清晨5时30分左右,汇添富基金的工作人员便守候在了证监会接待室的门口。

早报记者了解到,来自交银施罗德基金、富国基金、大成、国投瑞银、光大保德信基金、建信基金、国泰、博时、中银基金等基金公司,昨日均已递交“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共有近百只“一对多”产品在这一天上报至监管部门。

申报现场,有站在队伍后面的基金公司工作人员笑称:“只有买火车票时才会出现今天的场景。”

摸黑赶路争“头家”

事实上,中国证监会8月7日公布“一对多”专户细则之后,各基金公司开始了疯狂的加班生活。赶着头批申报“一对多”的多家基金公司,面对突然下发、很快实施的“一对多”细则有些忙乱,此前与多家银行商谈的专户方案预案开始进入实质洽谈阶段,合同往来文件让快递公司业务异常繁忙。

上周六和周日,基金公司专户人员集体加班,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赶工,甚至熬夜不休。8月15-17日这三天,被称为基金公司专户人员集体“打鸡血”的72小时。

第一个递交材料的汇添富公司,其工作人员直到昨日凌晨2点才把材料逐字逐句审核完。

所谓基金“一对多”业务,是指取得特定资产管理业务资格的基金管理公司,向两个以上特定客户募集资金,或者接受两个以上特定客户的财产委托,担任资产管理人,并由商业银行担任资产托管人,将委托财产集合于特定账户,进行证券投资。

眼下,公募基金、基金专户、QDII基金是各基金公司的三大主营业务。其中,专户“一对一”业务之前早已实行,但由于“一对一”业务客户的活性资产要求在5000万元以上,导致投资资金有限。而将资金门槛降低至100万元的“一对多”业务,由于和私募基金具有很多共性,被认为是公募基金的私募产品。兼之采用备案制而非审批制,因而“一对多”业务引起了公募基金的极大兴趣。

最快本月内可募集

从早报记者目前了解到的信息来看,“一对多”业务的报备和发行规则主要是:证监会自收到完整的备案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予以备案登记,若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备案这一关,便可开始销售“一对多”计划,募集期不超过一个月。

国泰基金总经理助理、国泰基金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梁之平昨天说,拥有30多人的国泰基金财富管理团队前期已在北京、上海、广东等主要城市,与一些主要银行渠道和目标客户群进行了前期沟通和意向性谈判,并且就风险偏好、投资方案等达成了一致意见。而此次首批推出的多只“一对多”专户理财产品,在产品设计、客户基础以及系统联调方面已经万事俱备。

据透露,国泰基金首批上报产品分别拟由5个不同渠道代理发行。

中银基金相关人士则表示,本次能够在专户“一对多”业务上占得先机,得益于与大股东中国银行发挥协同作战优势,在接下来的“一对多”业务的推进中,中银基金还将与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部联合建立交叉营销机制。

“银行对‘一对多’业务也很重视,因为是第一批,一些银行的‘钻石级’客户可能都会入场。”有基金公司人士说,“从现在的预约情况来看,市场调整更让一些厌恶风险或追求绝对收益的投资者借道专户入市。”

此前,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基金公司上报“一对多”产品,一方面受制于自身专户资产管理团队情况,同时与代销银行的合作情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调查

基金专户理财业务调查

1.您是否了解基金专户理财业务:
  非常了解
  一般了解
  仅听说过
  完全不了解
2.您是否会尝试基金专户一对多业务:
  已做好参与准备
  适当时候会考虑
  完全没有兴趣
  不确定,观望
3.您是否担心专户可能会冲击公募基金:
  非常担心
  有些担心
  无所谓
  不确定
4.对于基金专户理财,您最关注(多选):
  业绩报酬提取比例过高
  基金公司内部利益输送
  信息披露缺乏透明度
  中长期投资管理能力
  投资收益税限制发展
  难以提供差异化产品
  其他方面
5.以下委托理财方式,您会选择(多选):
  普通公募基金
  阳光私募基金
  基金专户一对一
  基金专户一对多
  券商集合理财
  券商定向理财
  银行理财产品
  保险理财产品
  信托理财产品
  其他
[责任编辑:xinmiao]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