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第三次冲关 金价是有效突破还是一日游

2009年09月12日 02:56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人参与条评论

每经实习记者杨可瞻

2008年3月13日,国际金价首次冲破1000美元大关,并在多头的乘胜追击下,猛涨至1032.65美元的历史高点。不料此后风云突变,在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多头集体“大撤退”迫使金价急跌至900美元下方。在沉寂了近一年后,2009年2月20日,国际金价再演狂飙大戏,这一次达到了1006.45美元。时隔半年,金价在本月8日卷土重来,以迅猛之势攀至1007.86美元,完成了历史上对“千元大顶”的第三次冲击。

高企的金价如同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让市场憧憬之余也不免令人彷徨。市场人士纷纷猜测:这一次对千元的冲击到底是一次有效突破并从此迎来“四位数时代”呢,还是一次“一日游”的美好陷阱?

【历史回顾】

20美元升至上千美元百年黄金疯涨50倍

黄金因其与众不同的历史渊源,在《货币战争》一书中曾被作者比作“被软禁的货币之王”。

黄金看似仅为一种贵金属,实际上它还有资产投资、保值以及国家货币的储备金等重要作用。位于美国曼哈顿的纽约金库,就因其存放着约占世界各国官方黄金储备总量30%的金块及其森严的戒备闻名遐迩。而围绕着黄金本身的除了其稀有性和财富象征的特点外,还牵扯着各种神秘传言及利益纠纷,如全球央行曾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期间,在市场最低价时离奇出售黄金,最终造成市场的不稳定。

世人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在资本市场中这句话更是无数次应验。我们不妨将时间倒转,在回望黄金的百年风雨历程中,期待能否寻觅到历史留下的宝贵线索。

一战及大萧条终结金本位制

观察国际金价的百年走势,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分水岭时间,即1934年和1968年。

从历史来看,从1880年末至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美国、英国、法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实施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国际金本位制,即以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本位货币。这期间,美国官方金价为每盎司20.67美元,而英国官方金价则为每盎司4.25英镑,此时英镑与美元汇率比价为1:4.87。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奥匈等列强为了筹集庞大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同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由此名存实亡。

1918年11月一战结束,不过由于战争带来的大量战争赔款及各国放弃纸币可兑换黄金的货币体制,直接引发了全球大范围的严重通货膨胀。1929年10月29日,华尔街著名的“黑色星期二”事件爆发,一场由美国股市崩溃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彻底改变了全球资本市场格局。在随后长达10年时间里,美国和全球均进入了经济大萧条时期。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为扭转经济颓势,大刀阔斧地实施了一系列被世人称为“新政”的政策改革,其中就包括停止黄金出口,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将美元狂贬40%等。在新政下,罗斯福已意识到无法再继续履行20.67美元/盎司的法定比价,因此在1934年1月果断将美元对黄金的比价上调为35美元/盎司。金本位制至此几近寿终正寝。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覆没

在二战已近尾声的1944年,44国代表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参会的部分国家在次年签署《布雷顿森林协定》。协定中各国纷纷确认1934年美国规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方价格,同时规定各国可按此价格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质是以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从而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35美元一盎司的黄金官方价格一直持续到1967年。其时美国因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庞大的财政赤字多次冲击美元信誉,于是各国纷纷抛售手中美元,疯抢黄金。随着越战的深入,美国财政状况的恶化终于全面引爆美元危机。1968年3月,全球黄金抢购潮导致伦敦黄金市场成交创天量,美国再也无法维持黄金官方价格,最终不得不宣布放弃每盎司35美元的市场供应。从此,金价正式进入自由浮动。而7年后,由于美元危机加深,西方国家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转而实施浮动汇率制,至此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彻底崩溃,黄金踏上了非货币化改革的历程。

[责任编辑:robot]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国际金价重返1000美元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