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大笨象汇丰控股并未离场 盈利60%将来自新兴市场

2009年09月17日 00: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人参与条评论

低杠杆时代:ROE目标 15%-19%

《21世纪》:最近欧美银行都发了中报,看起来报表情况有所好转,像汇丰、花旗的股票也开始大涨。银行业是不是已开始走出贷款持续减值和经济低迷等问题造成的困境?

郑海泉:现在美国的问题还是没有完全解决,美国的房地产怎么走,看不清楚。不过,我不大担心会出现大的风险和大的拨备出现。各种经济数据已不像以前那样全是坏消息。

银行股大涨已经基本反映了市场对银行的乐观,实际上很多银行的财务状况已经大有改善,不少银行还提出要还掉政府的注资,当然小银行除外,他们还有很多的问题。

《21世纪》:在资金拆借市场上,银行业的信心是否已开始恢复了?

郑海泉:我们对同业的信心确实有所增加,现在银行同业之间的拆借是比较正常的,credit spread(信用利差)缩窄,而且现在资金蛮充裕的。

《21世纪》:这是不是意味着,银行业已度过最糟糕的时期?如果有新的风险,会来自什么因素?

郑海泉:我个人觉得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了,亚洲的经济增长数据比较乐观,比如说韩国GDP相对一季度有所增长,中国也是。但情况会不会再坏呢,我觉得也有可能,但“大坏”的情况不会出现。

现在的问题是过去12个月为了度过金融危机,各国都采取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是不把这些货币供应消化掉,将来通货膨胀就会报复。因此,现在是继续大幅增加政府支出,还是采取比较谨慎的财政策略,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我个人觉得,目前还是应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因为通货膨胀还没有来临。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增加就业、增加需求,如一不小心,经济就会出现W形的走势。而过度的流动性和货币供怎么消除,这是未来需要考虑的。

《21世纪》:在金融危机下,银行都需要去杠杆化,因此会不会对ROE、ROA的目标设定有所下降?

郑海泉:银行还是希望ROE能增加,但现在监管对银行的资产充足率要求有所提高,所以杠杆系数不能太高。

汇丰也研究过自己的业务模式,我们过去一直是比较保守的,在低杠杆率时ROE能达到15%-19%,所以现在即使整个行业进行去杠杆化,对我们的影响不大,我们认为现在的形势下应该也能够保持这样的水平。

混业经营:东方不亮西方亮

《21世纪》:一些专家认为,金融危机证明混业经营模式是失败的,但中国金融机构现在很热衷混业。对汇丰来说,混业经营的难点和风险点又是什么?

郑海泉:我个人认为混业经营是具有优势的。虽然混业经营存在风险,但是如果用不同的人才去管理不同的业务,保险人才做保险,银行人才做人才,把风险管理好,不要太激进,应该对金融体系是好事。

分业经营最大的问题是收入来源太单一,比如说银行只能做贷款,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高,那么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就会有很多问题。相反混业经营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有利于金融系统的稳定。同时,混业经营对提高对客户的金融服务也有利,可以在一个银行办理所有的业务。

从汇丰来讲,在形式上我们银行、保险都是独立的公司,但汇丰控股可以进行混业经营。当然混业经营需要满足各国当地监管的实际情况。

《21世纪》:那你觉得监管上怎么适应混业经营?

郑海泉:监管到底是分开还是组成一个统一的监管体,各有利弊,最终要看哪种方式更适合。

《21世纪》:香港迷你债事件引发了大家对监管的反思。有些人提出监管不应只“管机构”,还应该“管产品”,你怎么看?

郑海泉:金融创新不断创造新的产品,监管产品是非常困难的。我认为监管应是管机构少管产品,不应该就某一个产品是否能推出来进行监管。

但监管和金融机构应注意对投资者的保障,一定要让投资者清楚他所面临的风险。迷你债事件后,香港认为银行应该让投资者清楚的了解风险,但是有些投资者说还是不能理解,所以现在提倡录音。

比如说我买汇丰最近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客户经理就会给我做投资者分析,看我是否懂人民币债券,一般都要半个小时,还要录音。

不过现在也有人提出说,是不是保护过度了。实际上,投资者也有责任理解风险,特别是潜在风险这一块。你不能说我买了这个产品,我完全没有这样的责任,这种说法我不接受。但是对于一般的非机构性的非专业投资者,最好不要推出一些太复杂的产品。这也是雷曼事件应该吸取的教训。

但什么是复杂,什么是不复杂呢?这也是比较难定下来的问题。所以这方面我觉得要确确实实的检讨。

《21世纪》:金融危机中,很多银行的问题来源是银行的自营业务,尤其是一些表外资产,对这方面的监管真空地带,未来应该怎么改变?

郑海泉:这些问题的确引发关注。现在的方向是,金融机构的董事局应该对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有清晰的策略。现在已经有人要求董事局必须要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以纠正过度的风险偏好。

最近英国发布了一个报告,主要是研究高管薪酬和机构风险偏好的关系。未来的方向是,银行的绩效考核不能鼓励过度的风险追求,事实上,内地也已经在做了,对金融机构高管进行限薪。

我想这些方向是对的,我们不能鼓励过分的风险追求。

(本报记者郑小伶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robot]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