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房价从抑制到遏制,我们“假装欢呼”一下

2009年12月15日 21:33
来源:南方网 作者:舒圣祥

0人参与0条评论

作者:舒圣祥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明确提出,“加强市场监管,稳定市场预期,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有专家认为,与以往相比,本次会议明确提出的是“遏制部分力度明显重于“抑制”,更狠于“稳定市场可以预见,明年二套房贷等政策将收紧,房价下跌可能性加大。

无可否认,从“抑制”到“遏制”的用词改变,显示出部分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已经引起中央的担忧。但是,要求被“遏制”的也仅是“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而已,对于“投资投机性购房”使用的依然是“抑制”到更何况,仅从少数表述用词来自以为是地分析问题,不说太过迂腐,至少也有点无聊。与某些专家惊呼“短短几天,国务院对过快上涨房价的态度上了一个新台阶”的过度阐释相比,公众倒是显得普遍比较理性,即便只是“假装欢呼”也非常之少。

此番住房政策新的表述中,在投机性购房之外,将投资性购房亦列入“抑制”之列,应该算是一个新的变化;可惜的是,被“继续支持”的改善型住房消费与投资性购房甚至投机性购房,互相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清晰的边界。如果无法准确界定这几种住房消费形式,特别是何谓“改善型住房消费与投那么住房消费政策上的“有保有压”,就完全有可能陷于混乱和失控。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在近日接受央视采访时,身为副部级官员的他亦坦言“买不起房”。他对房地产泡沫的原因分析有两个:一个是政府炒地,一个是社会资金炒房。其实,与高企房价紧密相关的利益群体,远不止于这两个方面,而且随着房价越长越高,寄生在房地产市场的利益群体也越来越多,地方财政、国有银行、国有企业、保险公司纷纷深陷其中,而它们任何一个都严重关系到“国计民生”与高企房价紧金融安全”,这是房价始终无法被有效“抑制”的重要原因。

在房地产市场上的附着利益,越来越厚实越来越重大,无论“抑制”还是“遏制”房价过快上涨,首先在政策制定上就难免投鼠忌器。因为过快上涨固然为政策制定者所不愿意看到,但急剧下降却是更不愿意被看到的,这种“良苦用心”传递到利益相关方那里,非但没有换来应有的理解和遵从,相反却作为一种被窥破的暗示,始终助推房价火箭式飞涨。然而,无论美国次贷危机,还是“迪拜楼市崩盘,都充分证明“不可控的市场惩罚”并非只是传说。

要想有效“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必须首先在剥离附着利益上发力。地方财政要逐步减少对土地出让金的依赖,银行放贷要严格加强风险控制,国有企业要关注主业,不能允许其动辄制造“地王”,保险资金进入楼市更需尤为谨慎,以避免成为高房价新的“陪绑者”。唯有附着利益首先得到有效剥离,房地产市场才可称为一个相对纯粹的市场,有关住房政策才不至于在落实过程中严重变形,否则就难免重蹈“国六条”、“国八条”的失败覆辙。

曾经有一句流行语叫:房价假装下跌,公众假装欢呼。其实,这种廉价的欢呼无非增添一些无用的泡沫而已。中央住房政策用词从“抑制”到“遏制”,当然为公众所乐见,但真的不需要拿着放大镜做过度阐释,更不需要咬文嚼字地廉价欢呼。看房价统计数据,要远比看政策表达用词,更为真实也更为理性。

[责任编辑:wangft] 标签:抑制 房价过快 投机性购房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