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的冲动与尴尬(2)

2009年12月23日 15:56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0人参与0条评论
通过CDM机制,企业确实为减排项目找到了新的融资渠道、技术转移途径和国际合作平台。但接受本刊采访的多位专家同时指出,目前CDM项目的收益主要还是体现在资金方面。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2009年6月发布的《CDM市场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报告中指出,CDM与全球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尔多边基金”(MLF)和“全球环境基金”(GEF)资金机制相比,引资效果显著。中国自1991年获得MLF资助以来,共获得其赠款8亿美元;自1991年首个项目获得GEF批准至今,共获得其赠款7.3亿美元。而实施仅3年多的CDM项目,通过CERs(核证减排量)转让带来的直接经济收益已超过6.5亿美元。

“目前中国已注册成功的项目如均能顺利实施,预计每年通过CERs转让为我国带来的直接收益将超过10亿美元。”这份报告说。

“这些资金为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上。近年来,风电、生物质都通过CDM机制获得了大量资金投入。”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专家李丽平告诉本刊记者。

而杨宏伟也同时指出,不能太高估了CDM的效应---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来说,如果没有国家强有力的《可再生能源法》,光靠CDM帮忙,并不能推动风电等新能源的发展。CDM的主要优点是,面对巨大的投入成本,可以为企业补充额外收入。“CDM就像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它并不发挥最主要的作用,但没有它不行。

核心技术转让“没有真正实现过”

CDM即便是个能生钱的金蛋,也并非完美无缺。

一份来自环保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总体上,中国的CDM项目对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距《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参与评估的李丽平指出,尽管CDM对中国的促进作用在评估的结果上是“良好”,里面问题还是很大,“特别是核心的技术转让,没有真正实现过。

按照《京都议定书》的预期目标,发展中国家通过做CDM项目可以获得先进技术。而事实上,在中国的CDM项目中,目前虽然约有40%的项目涉及技术转让,但其中2/3的项目只是设备输入,而且设备购买也是一般商业价格,没有优惠条款。另外1/3的项目只是简单的设备运行和维护培训,没有核心的设备制造技术和维护技能的输入。

在湖南CDM中心律师刘钢的印象中,联合国公约在CDM机制中严格规定的“无偿技术转让”,基本没有发生过。他所熟悉的“技术转让”通常是这样的模式:“在CDM项目一般的PDD(项目设计文件)里都会提那么一句话:国外买家来开发CDM项目的时候,会派该国的专家、顾问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指导。签署PDD时,他们把这种做法写进去,就算是体现了技术转移的精神了。

多次操作下来,湖南CDM中心的工作人员逐渐明白,发达国家在CDM项目中,基本还是走“资金转移”这条路线。如果转让技术,不会白给。

于是,湖南CDM中心想要采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解决:假如国际买家的技术设备要1000万,可以先让国内企业免费使用,等做成CDM项目,减排量核证后,再用CER产生的效益来抵消设备的购买资金。但即使是这种较妥协的“技术转移”方式设想,也没有得到真正实践。操作到最后,还是不了了之。

现有CDM基本是水电等技术含量低的项目

除“核心技术难转移”之外,赵觅指出,业内还存在这样一种担忧:现有的CDM项目几乎都是风能、水电等低成本、高效益的资源利用型领域,这些领域开发成本少,技术含量低,收益很高,通过大量的开发这些项目,发达国家实际只是简单地付出了资金,恰好规避了转移技术的义务。

以水电领域的CDM项目为例,它不需要增加新的投资,操作简单而成熟。水电CDM项目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安个电表就能来钱的项目”

而中国更应该关注的工厂节能改造、城市节能等技术改造型的CDM项目,却乏人问津。这些恰是中国最需要支持的碳减排难度大、对技术要求高的领域。

在CDM主管部门的统计中,本刊记者看到了这样的结果:截至今年10月,可再生能源项目数量上占70%,但产生的减排量只占30%; 而工厂节能改造等所属的节能类项目数量上只有20%,产生减排量却也达到20%。

湖南CDM中心也存在着类似情况:目前该中心在联合国通过的26个CDM注册项目中,清一色是水电项目。

[责任编辑:wangxy] 标签:null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