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3·15年度报告揭伪篇:恶俗商业促销手法曝光(2)

2010年03月14日 16:18
来源:中国消费网 作者:刘杨

0人参与0条评论

NO.3

抗甲流口罩

●忽悠伎俩:2009年11月9日,一条占据各大媒体重要版面的新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产抗甲流口罩面世,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杀灭率达92%。”据报道,该产品由天津市明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科技人员运用分子链接抗微生物技术和远红外技术研制而成,利用材料表面的有效功能团去抑制或杀灭微生物。报道中提到,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抗菌材料检测中心对这种口罩针织材料所做的检测报告说,该材料可杀死大量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尤其是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高达99%以上。另据介绍,这种口罩具有长效抗病毒、杀病菌作用,水洗也不失效。

●现象评说:针对“防甲流口罩研制成功”一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表示,该中心没有检测过防甲流口罩,所有口罩都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卫生部表示,目前市场上宣传的“抑制或杀灭微生物”功能,对防控甲型H1N1流感并无特别显著功效。2009年11月11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该生产企业非法生产抗甲流口罩已被查封。

有关专家表示,远红外技术的功能并非针对杀菌,而是增加材料的保暖性,口罩的性能是否优秀,看的是口罩隔离、过滤病原微生物,防止其进入呼吸道的能力,而不是口罩表面灭菌的能力,防甲流口罩宣称有灭菌能力属于概念混淆,没有科学依据。

NO.4

预付费消费被“圈钱”

●忽悠伎俩:一些服务行业的经营者采用预付费消费方式,向消费者推荐贵宾卡、金卡、银卡、会员卡等,消费者往往被这些卡所附带的优惠条件所吸引,而选择预付费式消费。但等消费者交钱办卡后,一些商家的态度立刻变了,承诺的服务大幅缩水;消费者因服务质量差等原因要求退卡时,商家百般耍赖;商家一旦换了老板,往往不承认以前发的卡;甚至有一些店家人去楼空,消费者常面临资金被卷逃的风险。

●现象评说:因实惠、方便,预付款消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但随之而来的消费纠纷也越来越突出。从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来看,2009年,美容、美发、洗浴投诉量同比上升16.7%,预付费消费成为投诉热点。

目前,对预付费消费的监管是盲区,钱一旦到了经营者手里,消费者就失去了主动权和选择权,同时,信用缺失也是原因之一。因此,期待有关政府部门对预付费消费中的不规范行为加大查处力度的同时,消费者也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警惕预付费消费中的陷阱。

NO.5

保健食品“免费”陷阱

●忽悠伎俩:随着经济水平提高,消费者更加关注健康消费,保健食品受到热捧,但由于一些商家采取不正当手法进行经营,购买保健食品后发现上当的消费者为数不少。

在一些不法商家采取的促销手段中,最常见的是“免费”陷阱,多以会议营销方式,租用写字楼、宾馆会议室,打着“名医”、“专家”讲课或现场“义务咨询”、“义诊”的名义高价推销保健品。这些不法商家往往把中老年消费者群体作为重点攻克的对象,主要是进行免费诊断,只进行简单的测血压、血糖等常规检查;让消费者免费试用,有人出于人情就购买了产品;有的组织老人免费游玩,提供免费用餐、专车接送等;还有的推销商雇托宣传,或指使一些人假冒患者写感谢信,现身说疗效等,欺骗消费者。而这些产品一般为保健食品,但销售价格极高,动辄几千元或上万元。

●现象评说:保健食品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生活,然而,一些不法商家抓住了人们追求健康的心理,炮制出“保健食品功能强、无副作用”、“可以当药吃、效果神奇”等噱头,使许多消费者蒙受损失,甚至延误病情、危及生命。我国对保健品分为食品类保健品、保健仪器类,并规定保健食品不是药,不得以治疗效果进行宣传。但不少保健食品往往在广告中称对疾病有治疗作用,有些甚至还宣传包治百病,以治疗效果做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

2009年,中消协受理的保健食品投诉量同比上升22.6%,位居投诉增幅第四位。一些经营者往往采用夸大功效宣传、虚构科学根据、病人现身说法等手法,通过不正当的宣传把保健食品非法宣传成能治疗疑难或慢性疾病的药品,诱导农村消费者购买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疾病的治疗时机。对保健食品的宣传一定要加大整治和规范的力度,以确保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不因保健食品的虚假宣传而受到侵害。

[责任编辑:wangkt] 标签:基因检测 保健食品 2009年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