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青年领袖圆桌会议论坛实录(2)

2010年04月09日 17:27
来源:凤凰网财经

0人参与0条评论

芮成钢:下面有请津村启介发言。

津村启介:谢谢。作为日本内阁的秘书,我想讲几点。首先是科技方面的合作,尤其是针对绿色革新方面的合作。第二,有关生态城市的建设,第三是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首先是我想在气候变化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解决这个挑战,日本内中国和其他国家必须合作,进一步加大科技发展的合作,包括财政方面的合作,大学之间的合作,还有人才培养方面的合作。我想这是东亚合作提出的基础。

津村启介:我们还提出了生态城市,也就是说用环境友好的方式和绿色旅游业的发展,通过一揽子的政策计划,包括监管体制的改革,还有税收体制的改革做到这一点。

第三,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也就是说根据环保的技术,比如说高速地铁、高速火车,还有核电厂作为未来生态城市发展的重点,作为今年ECFA的东道主,我们制定地球中长期的发展战略来推动经济一体化。谢谢。

欧翰林:说到这个问题,低碳经济是不是一个秀的问题,那天我没有参加,因为我在出差,但有时候光靠一天的活动是不行的,但这是非常好的信号,促进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大家意识到资源的价值。其中一个例子,刚才讲到电动汽车,现在还没有普及,但是我相信朝这个方向努力是非常正确的,我在技术公司工作过,我们要考虑到未来。低碳经济是否是发展的未来,还是一种泡沫?意识到这一点是制定战略需要考虑的重要方面,所以我们一定要考虑技术创新的问题。这是涉及到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相信在创新方面的投资会帮助我们带来长期的挑战,现在电动汽车可能是一场秀,但未来会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涉及到技术投资方面,能源的平衡是什么,但是我们必须及早地行动,现在就要开始,而且从长远角度来说,我相信这将成为一个发展的趋势,而且必须把它作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

杨文俊:首先说低碳也好,熄灯一小时确实是秀,但这个秀越来越好,这个秀让所有人对绿色越来越重视。低碳并不是我们的目标,如果像主持人讲的那样,北京一天增加1300辆汽车,如果低碳是一个牺牲人工作的高效率、生活的质量作为代价,这个低碳我们是不是考虑用另外一个名词代替,如何做到碳综合?个人消费多少碳,产生多少碳资源?如果通过自己的行动,把排放的碳更多地综合掉,这个概念远比低碳的目的能够提升个人的水平、工作效率更重要,谢谢。

骆怡君:我想不管这是不是作秀的方式,现在的重点不应该只是政府的首领在这里高调说我们应该节能减排,成为国际上角逐的筹码。我们相信世界的希望在亚洲,而亚洲的希望应该在青年,而青年的希望应该在创业,如果我们是这样觉得的话,反而我们应该考虑,怎么样把大家所说的言论变成实际上的行动。我在这里也想提一个建议,今年在青年领袖论坛完成以后,由在座各位,大家都是从不一样的区块来的,本身就有不一样的资源和不一样的经验,为什么不能把我们不一样的经验统筹起来,在各个区块找一些青年人、年轻人做一个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真的有斗志的,定义成为不同的区块。如果都有这样的区块,大家可以到不一样的区块,学习不一样区块的成长,或者他们对绿色能源上独特的经验,或者有些技术、心灵上的绿色能源。我这里借这个机会提出,有可能在除了“说我以外,希望实质上做点事。

王烁:我很支持杨文俊的看法,恨不得这是一场秀,因为秀是轻松愉快的,是自愿参加的,没有听说过这个人被绑着参加秀。短片中出现熄灯一小时和北京限行,熄灯一小时是自愿参加,北京限行不是这样的,是强制的。低碳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是每个人基于充分的信息,基于可接受的程序自愿做出的决定,转化为集体的行动。现在尤其在我们国家看到的,以低碳为名所采取的各种政府行动,未必符合我刚才所说的理由。在这个意义上说,我说恨不得呼吁低碳是一场秀。

芮成钢:我想第一场的讨论到目前为止还是比较充分的,接下来把危机的话题从国家和地球的层面引入到企业的层面,大家和我一起再看一个小片。

(短片播放)

芮成钢:我们的问题提出来了,在开始第二个问题的讨论之前我们先做一个表决,每个人只能表决一次。因为这是三个答案,绿色是第一个答案,红色是第二个答案,黄色是第三个答案,第三个是公关危机。

芮成钢:请工作人员宣读一下投票结果。有5个人认为是质量危机,有9个人认为是管理危机,有7个人认为公关危机。接下来开始我们的讨论,在表决结果出来以后,大家似乎潜台词是对企业的重视程度是成本还是收益,接下来有请杨莹女士对问题做第一个发言人。

杨莹:刚刚播放丰田召回事故,是股东权益追求节约成本,对消费者负责任这两件事情之间没有做好选择。这是证明什么呢?为了追求股东利益,放弃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包括消费者的利益。以股东权益出发点运营这个企业,最后使得企业丧失的还是股东权益。对于这个事情,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对于我们刚刚提出的问题,社会责任到底是成本还是效益?刚才讲到了,社会责任其实不仅仅是针对股东的权益,你要对他负责,还有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负责,要负责任肯定要付出成本。企业付出社会责任有两块的责任,一块是刚性的责任,企业组织生产经营要付员工工资,要确保质量,确保消费者权益,要依法纳税,要按照国家的要求遵守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如果这一些基本的责任都不能付起的话,我认为这个企业是不能生存的,我称之为刚性的社会责任。要承担这个责任,企业当然要付出成本的,这跟他一般的运营成本是一样的,是不可避免的。另外一块的社会责任是柔性的,比如说为社区做公益工作,做一些支持、捐赠,这些我觉得企业是量力而行的。即使是量力而行,你要做这些事情,承担起这个责任,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一个成本。所以社会责任对于企业来说是成本,但这个成本不管是刚性还是柔性的,最后它还是会为企业带来效益的。

芮成钢:丰田之所以出现危机,是因为发展太好了,盲目扩张带来的结果。接下来有请谢若谷先生。

谢若谷:首先我想说的是,我的观点只是代表我个人,不代表机构。刚才视频短片非常有意思,主要给我两点启示。首先我们看到,有时候要用50年或者100年的时候建立起百年老店,但这样的生意很快就输掉,这是我的第一个启示。第二个启示,我们在这里谈到了丰田、雷曼、三星、汉莎、英航,这是两方面的事情,一方面是对员工负责的事情,另一方面是要对客户和其他的利益相关方负责的事情,这两类事情应该分开来看,不管是什么原因,强调了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其实这是与利益相关方相一致的,如果作为一家企业努力履行其社会责任的话,这与有关各方利益相一致,我们回答这里的核心问题,这是成本还是收益?是成本还是收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我觉得这首先是成本,而且需要合规的问题,比方说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做审计的,很多企业家做过合规的工作,我们有年度的审计,每个公司都有合规成本,这是必须要做的。我觉得企业公民和社会责任是一项收益,因为和各方面的利益相一致,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合规,也是有利益的事情,也就是说公司要努力扮演好企业公民的角色,这符合股东和员工的利益,这些利益其实是一致的。

刘洲伟:谈到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函数,中间包含的权重很多,有企业责任、股东责任,社会责任是一大堆。企业看待责任箱的时候,在不同的阶段区别权重,选择有利于它的方式思考问题。刚才很多嘉宾反思了企业本体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企业给社会造成的东西?为什么企业看中股东利益最大化,把它放在第一位,因为我们有股市的机制,把它进行正反馈的积累。谈到社会责任应该两方面看待这个事情。

刘炽平:我非常赞同刘洲伟的意见。我听下来每一个发言人对于这个问题都是比较一致的,其实我们希望企业应该负更多的社会责任。但是,怎么样才可以达成这一愿望?顺着刘洲伟的意思,每一个企业都有竞争性,都想争先,我们可以顺着这个谈下来,要是我们可以对于社会责任,对社会的回馈进行比较客观的指数,需要每一个上市公司都要进行评估,我们有了这一披露之后,自然所有的评分、榜单都会出来了。有了这个之后,每个企业家都会想如何在这个榜单上做得更好,如果靠后的话企业会非常丢脸,会把更多的心思、成本放在这里,所以可以找出方法,让企业家在制定策略的时候不仅仅想着扩张,也想着在社会责任这方面做得更好。

欧翰林:我想很快谈谈这是成本还是收益。无论是企业社会责任还是技术,可以浓缩到你在什么时间框架下讨论问题,如果在短期之内讨论的话,这个答案毫无疑问是成本。但看丰田这样一家长久历史的公司,品牌重要性毫无疑问,他们强调企业社会责任对他们是有回报的,有益处的。不仅仅对社会责任,对公司来说也是如此,无论是企物价还是年盈利,我们很多人用这个方法衡量管理层,但应该有更多的管理尺度,在CEO和董事会之间,要有这样更加平衡的体制。问题是企业公民社会责任是成本还是效益,我想从另外一个角度发展,任何一个公司寻求长期发展,这是一个必须要做的事情,之前我们谈到可持续发展的公司要建立在合规的基础之上,要不停地朝向新的趋势做出投资,为人民福利做出投资,良好对待员工,所有的做法都要付出成本,都是要有投资的。如果想取得长期成果,这项工作必须成为公司DNA的一部分。

洪政旭:我完全同意欧翰林先生的意见,我看过一部电影,有一句名言我非常欣赏,这件事要花钱,但它可以省前。谈到企业公民社会责任的时候,我们要谈到框架,所有的公司都在同样的一套规则下运行,这样我们防止个别公司有特权,最终消费者、客户他们也要做好成本,做好准备,为长期的收益做出投资。刚才有人提到丰田危机是公关危机,我想做这个选项的人解释一下,这本身并不是危机,或者危机之中公关的成份高于质量的成份。

卫哲:刚才选择公关危机是不会怎么按而按错的,关于是成本怎么看呢?无论是股东还是管理层,没有一个人怀疑你花成本做品牌是错误,股东有很多办法衡量品牌投入是否值得,品牌意味着消费者、用户,相信大品牌能够承担大责任。但责任的投入肯定是成本,但是很难衡量的,衡量是逆向的,才会造成投入责任付出的成本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最容易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的是谁?我相信不是客户,是所谓的股东,我这里有不同的特意,中国的媒体很好,报纸上没有股东,而是股民。我们应该对股民、股东都透明,但只应该对股东负责。买我们公司三天股票的人,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负责,但对他要透明,如果这样的人不喜欢我们为责任付出的成本,可以用脚投票,把这家公司的股票卖掉。最后我想说,很多这样的危机怎么来的?我们以前很多企业,包括最近不断有人在问,你们企业最大的机会在哪里,企业家很多时间把握增长的机会,去找机会、找多了先是投机分子,机会主义,当所有人都去找一个机会的时候,危险出现了。丰田肯定在找节约成本、扩大销售的机会,我想如果要克服类似的危机,唯一的办法我们在工作不是找机会,而是找克服问题的方法。我反对把责任看成合规来看,我宁可把责任看成前锋,是你进球的工具,好的责任,以责任领导公司,一定把它作为成长的机会。避免危机恰恰是避免去现实生活中找机会,机会只会越找越少,但你带着责任心解决问题会越来越多。如果不这么做,不仅是客户抛弃我们,在座都是70后的领导,我们领导的都是80后、90后,如果他们看到自己的领导不负责任,他们也会用脚投票。

[责任编辑:wangkt]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博鳌亚洲论坛2010年会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