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多晶硅产能过剩“后遗症”(2)

2010年04月14日 20:4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陈颖晖

0人参与0条评论

“一拍即合。他们有钱,我有技术。”陈庆文与上述投资金矿的人一起考察投资地点,一个月左右,陈庆文及其合作者就选好地址并获得批文。

另外,陈庆文的项目也得到了银行的支持,国开行已经答应给项目贷款,并已过预审,而浦发行等则答应准备过渡贷款,帮助陈庆文启动项目并获得国开行贷款。

但38号文的发布,让陈庆文的项目遥遥无期,“当初说得好好的,现在从银行到合作伙伴都退缩了。”陈庆文称,“银行说内部出新规定,不能向新的多晶硅项目贷款。那些矿主一看国家准备限制,也不敢投了”

投资转向

38号文提到,“多晶硅……属于高耗能和高污染产品……2008年我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这意味着,多晶硅被列入过剩产业,国内主要银行也收到了收紧多晶硅项目贷款的指示。

但是,包括陈庆文、崔容强在内的多位人士均认为,“多晶硅不存在过剩,现在国内一半以上的多晶硅还需要进口呢”

事实上,根据南京海关提供的数据,2010年1-2月,江苏口岸进口多晶硅1752吨,同比分别增长2.2倍和1.3倍。

令他们不理解的是,根据38号文的要求,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既然过剩了,那为什么还要求上大的,上大的就不过剩了?”崔容强反问道。

据了解,一个3000吨/年的多晶硅项目投资总额大约为27亿。在崔容强看来,规模大小只是提高了一次性的投资门槛,“让有大钱的人来投”

崔容强介绍,3000吨/年的多晶硅可以通过累加获得,就国内来看单个多晶硅生产包产能在500吨/年,“6个一累就是3000吨”。崔容强认同多个生产包可以共用一些设备,降低成本,“但3000吨/年以上是否就是规模经济标准很难说”

按陈庆文的说法,其设计生产线最小年产500吨/年,整个投资8000万,“环保等要求都合格,照样有钱赚”

38号文一出,陈庆文是“转了一圈,还是回到老路上来了”。他做设备起家,现在仍拥有一家设备制造厂,“每年赚个千八百万,但都让我花在多晶硅上面去了”

陈庆文的设备用于多晶硅生产中关键的还原和提纯,每台200万,每千吨产能可以帮助企业节省七八千万元,“我现在已经收到了50台左右的订单,先把设备做出来,在市场上有效果了,到时再做多晶硅生产”

而且“现在,随着多晶硅市场的复苏,这一块的投资意向又活跃起来,这不今天别人就给我一个非常优惠的投资条件了吗”

据透露,自2004年至今,陈庆文在多晶硅上已花4000多万,“一半买地建厂,一半研究技术”。相对于国外十几亿美金的研发,陈庆文一千多万元的投入或许根本不算什么,不过陈庆文觉得已经够了。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多晶硅 陈庆文 项目 投资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