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财富都跑到政府企业手里使中国陷入恶性循环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姚洋(资料图)
中国政府是一个生产型政府,它不是公共财政。这样下去,真有可能会陷入有增长没发展的境况,老百姓的福利也没有改善。
郑景昕
中国经济过去30年来迅猛发展的秘密是什么?通常人们会将这个“秘密是定义为“中国模式”,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姚洋却向《英才》记者矫正,“中国模式”会带给人一种“终极目标”的错觉,而中国的发展其实还处在向前探索之中,因此称为“中国道路”或者“中国经验”更为妥当一些。
姚洋研究的是发展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门类相比,发展经济学不免更着重于经济体的长期表现。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认为世界的竞争最终是思想的竞争。中国30年来的发展一直不忘强调“中国特色”,也正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才被称为“中国经验”。姚洋认为这种“中国经验”可视为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思想贡献。
但是,过去的成功经验在未来经济发展中也能适用吗?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中国未来会面对什么挑战?中国该往何处走?
“中国经验”的秘密
中国政府比较务实,这与我们的儒家传统有关系。中国人不重视形式,只重视结果。
《英才》:你认为中国经济30年来快速腾飞的秘密是什么?
姚洋:在过去的30年或60年间,我们的成功经验大概有四条。
第一,我们的社会结构比较平等。我们是经过革命的,革命把原来的那些精英阶层全给打散了。比如菲律宾经济几十年来没多大起色,上世纪60年代,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而现在,菲律宾的人均GDP才2000多美元,而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3000美元,很大原因是菲律宾政治、经济和社会都控制在少数特权阶级手里。这些特权阶级享有祖祖辈辈世袭的特权。发展中国家有一个通病,就是存在世袭的强势集团,别人很难进去。
中国的革命不管多么血腥,它造就了一个比较平等、流动性比较大的社会,这是奠定了我们过去30年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
第二,正是因为有这种比较平等的社会结构,我们的政府变得比较“中性”化(disinterested)。所谓中性是指,政府并不长期代表某一部分人的利益,中国政府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但政府自己也有利益。我们过去30年做得比较好的是把政府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结合在一起了。
第三,我们历史上有很强的“贤能政治”传统。在潜意识里,我们中国人是比较相信这种贤能体制的,你要是想当官,就必须有能力、有德行。
第四,中国政府比较务实,这与我们的儒家传统有关系。中国人不重视形式,只重视结果。这有坏处,如法律不严。但在转型期间,它特管用,我们搞了很多不中不西的制度,如乡镇企业、价格双轨制等等。比如价格双轨制,计划经济就是短缺嘛,突然一放开价格,价格就猛涨。一物二价为我们顺利转型奠定了基础,避免了恶性的通货膨胀。
《英才》:这些转轨中有用却又特殊的东西固化下来,是否会对未来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姚洋:对。这就是坏的方面。但从好的方面来说,这对世界是有意义的。西方国家在推行制度的时候,实际上是不管当地的条件。
《英才》:西方推行制度更注重程序?
姚洋:对,西方注重制度的纯洁性。比如推行民主,它就说,要治理腐败,要搞宪政。那具体谁去搞宪政呢?谁去治理腐败?说不清楚。最终你还要靠当地人,否则又回到了殖民时代,你得让本地人自己来建立自己的制度。这时候就会发现如何建立制度可能更重要。中国通过自己的摸索建立了自己的制度。
中国发展的挑战
我们经济在过去十年里失衡得非常严重,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老百姓的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带来一连串的问题。
《英才》: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从世界发展历史看,许多国家在这个收入水平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能否避免?
姚洋:中国要想办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这时期面临的问题是:首先,这个时期贫富差距拉大,造成社会动荡;第二,经济要发生转型,以前是农民变成工人,经济就增长了,这个很容易,进入中等收入之后,再这样搞的潜力不大,要提高人的素质,很多国家对教育、人力资本的投入不足,为什么不足?反过来这又与精英控制有关系,精英不关心老百姓的教育水平。中国为什么有这样的危险呢?我们经济在过去十年里失衡得非常严重,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老百姓的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带来一连串的问题,比如消费占GDP比例下降,使得我们的出口必须很多,出口多了发现用不了,没有足够的需求去购买国外的产品,外贸盈余又很大,外贸盈余大了之后要维持固定汇率,我们的外汇储备增大,外汇储备增大通货膨胀压力增大,通货膨胀对老百姓又不好。进入了这么一个恶性循环。财富都跑到谁那去了?都跑到企业、政府手里去了。这就会出现问题。经济在快速增长的时候,老百姓收入的占比还在下降,这就是问题。
《英才》:历史上有没有避开这种陷阱的例子?
姚洋:日本也发生过这种问题,不过时间不长,很快就过去了。现在日本的基尼系数很低,只有0.36左右。但它在上世纪60年代之前,基尼系数达到0.47,比我们现在还高一点。为什么60年代中期之后,就下降了,这是将财富投资到老百姓身上、实实在在的东西上。中国政府现在收入大概有8万亿,其中40%-50%变成了资本形成,如公共设施铁路、公路,这在发达的民主国家,没有超过8%的。中国政府是一个生产型政府,它不是公共财政。这样下去,真有可能会陷入有增长没发展,老百姓的福利没有改善的境况。
相关专题:收入分配改革全民大讨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