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体制困境将长期压制欧元

2010年05月10日 01:30
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0人参与0条评论

□陈东海

欧元区和欧元的诞生,是欧洲经济一体化到达一定阶段以后的产物。从目前的局势来看,当初对于欧元和欧元区的设想过于理想化和简单化。欧元区和欧元的制度性设计,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痼疾。

货币和货币政策,是一个主权经济体最为重要的东西。按照常识,信用货币是一个主权现象,必须倚赖一个独立的主权才能存在。欧元区和欧元、欧洲央行作为超主权的存在,是架构在多个主权国家之上的,但是却并没有单一的主权可以依托。然而为了维持这种存在,却又把各成员国的货币权力全部收归欧洲央行。这样就造成两个“单腿”现象:欧洲央行“单腿”走路,没有对应的独立主权的依托和配合,即没有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社会政策等配合;各成员国“单腿”走路,经济政策只能在有限的空间中选择使用财政政策,没有货币政策的配合。

由于各成员国都是独立的主权经济体,而欧盟没有完全的主权,所以欧洲央行的“单腿”无法与各成员国的“单腿”合成一个双腿走路的人。那么,欧洲央行的相关政策就无法与各国的财政政策做到“无缝”配合与协调。由于欧元区各成员国经济增长步伐不一致,经济周期不同步,那么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则对于各成员国要么力度不够、要么无效,要么作用相反,所以最多只能做到平均,无法做到最佳。而由于各成员国只有财政政策等一个手段,因此解决经济问题时财政政策往往力度过大,导致赤字高昂、债台高筑,甚至饮鸩止渴。

同时,超主权的欧洲央行,比通常的央行,其功能也大打折扣。其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往往难以发挥,因为在各成员国之间,最后贷款人的作用会摆不平。在这次希腊危机中,欧洲央行如果对于希腊的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可能会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

更深一层,作为超主权的央行,欧洲央行的政策只能做到对个别国家公平,而无法对所有国家公平,甚至会导致货币政策为个别大国所左右。对于欧元区最大的两个国家德国和法国,欧洲央行的政策只能向这两个国家倾斜,尤其是会被德国所控制,对于边缘国家就会有所忽视。

所以,各成员国为了经济增长和解决困难,只能使用财政手段,往往导致赤字和债务危机,而欧洲央行也缺乏有效的救助手段。因此在制度上,欧元区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陷。这个缺陷的克服,只有将欧元区各国统一为一个国家才能彻底解决,但是这实在是困难太大了。

除了制度上的缺陷以外,欧元区还有着严重的经济和社会缺陷,使得欧元区的危机雪上加霜。欧洲多年来福利水平过高,因此经济僵化、创新不足、经济增长缓慢。同时,畸高的社会福利导致财政支出膨胀,在经济失去活力时,自然导致欧元区各成员国普遍财政赤字超标,且债台高筑。由于福利和工资的刚性,再加上僵化的货币体制,因此未来欧元区出路不多。

只要欧元区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上述的这些缺陷仍然会积累下一轮的危机种子。对于本轮欧元危机来说,在未来的一至三年内,希腊危机难以彻底消散,所以在此期间,欧元可能会跌至与美元的平价水平。(作者供职于东航国际金融)

[责任编辑:robot] 标签:欧洲央行 欧元区 主权 成员国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