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政策性红包能否让民资摆脱孤独

2010年05月16日 08:45
来源:新华网

0人参与0条评论

国务院13日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新36条”),文件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与旧版“非公36条”相比,“新36条”第一次明确地把“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写入了文件。同时,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的领域还有市政公用事业以及石油、电信、航空、核电、铁路等垄断行业。(5月14日《新京报》),

无论这算不算媒体所称的“里程碑式政策”,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民资的确迎来了5年来最大的政策性“红包”,在原有“非公36条”非禁即准入的基础上,此次明确允许参与政策性住房建设以及投资诸多垄断行业,文件条文之细化,完善动作之高蹈皆前所未有。

但民资是否真的可以就此风雨无阻、心情惬意地感受春天的明媚,恐怕还难下定论。因为有前车之鉴在那儿摆着———早在2005年2月,第一次以中央政府名义发布的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非公经济36条”颁布后,各部委闻风而动,陆陆续续出台配套文件达37个,地方政府的呼应性文件更是多如牛毛。看到政策层面这么周密的“无缝对接”,许多媒体都兴奋地高呼“非公经济的春天来了”

但事实是,“非公经济”作为推动中国走向强盛的生力军的力量并未真正崛起,而是一如既往地处于相对“孤独”的成长环境中。在中国的产业版图上比重过大的国企“遍地开花”,生出的“溢出效应”将民资远远抛出行业领域。而诸如金融、房产、铁路等行业准入的高门槛及盘根错节关系的隐形障碍与壁垒,更令民资望而却步。即便煞费苦心、勉强介入的,也不得不在实力悬殊的“较量”中狼狈溃逃。

哪怕就在大家公认经济最困难的2009年,中央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后,民间资本都是“孤独”的24万亿元的大蛋糕并未向其倾斜,而是几乎被国有资本心安理得地瓜分殆尽。最终结果是,大型国企在政府补贴及政策的支撑下安然渡过难关,而民企遭受重创,处在出口受阻、国内投资渠道不畅的内外夹击中艰难生存。有一组数据也恰恰表明了这一点,2009年全国投资增长31%,其中,国有企业投资增长40%到50%,民营投资只增长27%左右,民间投资增长明显放缓。由此才有了“国进民退”一词的盛行。

可以说,活化资本,促进民间资本合理流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在经济形势诡秘多变复杂的今年,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将有利于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稳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使不合理经济结构尽快转型。并且,在扩大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拉动国内消费方面作用亦不可小觑。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曾言,“不要提国进民退,也不要提国退民进,应该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平行发展,你把民营企业都挤垮了,你国有企业能发展吗?”但愿这样的醒世警言能为官方制定拓宽民间投资的具体可行性操作提供参照,切实拿出些更具执行力和操作性的配套政策和规范细则来,为民营企业的健康成长营造更适宜环境,创造更大的“舞台”,而不要再纸上谈兵。否则,任由无路可去的民资还像以前一样不是进楼市和股市,就是炒大蒜、炒茶叶或炒黄金,那将不仅仅是增加经济的系统性风险的问题,更是一个发展无法软着陆的民族的悲哀。

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hanfn] 标签:民资 红包 非公经济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