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岁老人的“胶囊”试验
黄日新梦想“胶囊公寓”能帮助进城的外来工。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黄大爷因“胶囊公寓”而成名。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梦想修建每月350元租金的“胶囊公寓”给京城外来工提供临时住所
一位78岁的北京老大爷黄日新,花费了一两年的积蓄,在位于北京海淀区六朗庄的一处出租屋里,建设了8间“胶囊公寓”,当这种源自于日本的“舶来品”第一次以实物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迅速引发了包括媒体在内的各方人士高度关注。
如今在六郎庄建设的“胶囊公寓”因为空间过于促狭、被指不利于居住者心理健康,以及不符合政府相关规定等因素被迅速拆除,随后,黄日新开始描画第三代“胶囊公寓”的梦想。
在黄日新看来,经过从一代到三代的设计升级,第二代“胶囊”的迅速招租完成,再到其间引发的种种社会各界关注和热议,自己的“胶囊公寓”实践基本算是成功了,他说,未来希望胶囊公寓能够尽快盈利,吸引投资者关注,从而让“胶囊公寓”成为帮助外来流动人口解决临时居所的一个有效途径,也许自己无法完全完成这个关于“胶囊”的实践,“我可以让我的孙子接着干。”黄日新在日前接受本报记者时如是说。
文/图 本报记者 赵琳琳
“我的第三代‘胶囊公寓’正在建造中。”日前,在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八角中里社区的一栋居民楼里,本报记者再次见到了因打造“胶囊公寓’而迅速成为“名人”的北京老大爷黄日新。
和两个多月前相比,黄日新没有太多变化。他仍然喜欢滔滔不绝地向记者讲述他建设“胶囊公寓”的理念。他说,城市化是世界潮流,而他建设胶囊公寓的探索,就是为了帮助解决中国庞大的进城务工流动人口的临时住所问题,“等到未来大家都对这个事情认可了,房地产开发商都参与进来了,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如果我不能达成我的愿望,就让我的孙子接着干,一定要把这个事情做成。
曾是电力设计院高级工程师
黄日新的家位于北京西四环外的石景山八角中里社区,这里距离北京地铁一号线最西边的起点站很近。
记者到来前,黄日新已经在家里准备好了一个自己购置的小摄像机,他说,要把和记者的采访内容摄录下来留作资料。黄日新和他家都非常简朴,这个年近8旬的老人,穿着有些发黄的短袖衬衫和短裤,因为天热,他打开了空调,同时关上了其他和客厅连通的门。朴素的布沙发一看就有好些年头,古老的家具上斑斑驳驳,角落里堆积着灰尘。
黄日新退休已经10多年了,他告诉本报记者,退休前,他是一家电力设计院热能动力装置设计的高级工程师,曾经参与过国内和国外不少火电站的设计工作。他说,年轻时的他异常钟爱体育,曾是国家一级竞走运动员,身体非常棒,“一直到现在,我每天还坚持冲凉水澡,50年如一日,连孩子们都对此自愧不如。
除此以外,黄日新还是个翻译爱好者,他说自己精通俄语,23岁时,就曾翻译过一本介绍世界长跑名家的书籍《世界长跑名匠扎托皮克谈训练经验》
黄日新告诉本报记者,最初建胶囊公寓的设想,一方面是受到日本胶囊公寓创建者的启发,另外一方面,也因为看到了很多外来打工的人在北京居住不易的现状。
“比如,我看到一些医院的陪护,因为找房子难,有些干脆就长期蹭医院住,后来,偶然我看到了一个关于‘蚁族’的报道,看到那报道的时候我都掉泪了。”黄日新说,“能不能做点啥帮帮这些蚁族们,让这些来北京务工的流动人口和毕了业没地方住的大学生们有个能过渡一下的临时住所,满足他们最基本的居住要求。
从“胶囊一代”到“胶囊三代”
建设“中国版胶囊公寓”的念头源自2008年。
当时,黄日新从一家杂志上看到看了异常局促的日本胶囊公寓,“他们的胶囊公寓是一个个狭长的小房屋,每间房被分隔成上下两层,是全封闭式的,人只能在里面坐着或躺着。”黄日新说,日本胶囊过于注重节约空间,那种太过低矮的胶囊并不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所以,我打算设计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胶囊。
由于是学设计出身,并且承担过火电站的设计工作,黄日新对自己的“手艺”颇有信心,“我只花了两个月就做好了设计图纸。
2008年年初,黄日新建设了第一个“胶囊公寓”
这是个试验品,投入将近1万元人民币,这个试验品几乎参照了日本胶囊公寓的大部分设计,是一个“装修”“豪华”的情侣间。墙壁带有柔软的泡沫,两个胶囊小屋中间的隔板还可以随时抽起,这样两间房可以合并成为一个情侣间。
不过,试验品并不成功,由于是整体进行设计组装的,运输起来非常不便,甚至无法搬上电梯,再加上内部大量的泡沫制品存在火灾隐患,未经申请专利就报废了,黄日新损失近万元。
此后,黄日新开始设计“胶囊二代”,他对“胶囊一代”的方案进行改进,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他说,自己设计的中国版“胶囊公寓”最大特点是“三防”
首先考虑的防火性,每个胶囊公寓都使用钢结构,可以承受高强度的混凝土板嵌入,可满足其防火要求;另外,还要考虑到防盗,所有胶囊全都采用铁门。黄日新说,为了满足通风条件,胶囊的天花板全部采用防盗网,门上还有可开关的窗户用来通风。“除了可以‘三防’外,这个胶囊还可以充分利用外部出租屋里的空调和暖气,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胶囊公寓。
今年春节前,黄日新在位于北京北四环外的六朗庄租下了3间房屋,每间房面积约6平方米出头,租金650元。并在这三间出租屋里建了8个第二代“胶囊公寓”
再次建设,黄日新吸取了第一个“胶囊公寓”失败的经验,他把公寓设计成组合式,先把一堆拼装公寓用的材料搬运到目的地,然后再现场进行组装。每个第二代“胶囊公寓”的花费为人民币2500元左右,8个公寓共花费了黄日新近3万元,而在黄日新的设想中,这些胶囊如果都能顺利招租,未来可以进行批量生产,造价将会更低。为了能够吸引租客入住,他坐着公交车一趟趟把家中的电水壶、电饭煲等生活用品提过去。
他说,第二代“胶囊公寓”配备有宽带接口、两个插座、电源开关、两个照明灯插头、电视接口,可以上网、做饭,甚至看电视,完全可以满足80后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使用。
媒体介入“胶囊公寓”迅速火了
今年3月,黄日新发布了第二代胶囊公寓的招租公告,却一直罕有租客光临,苦恼之下,他给北京本地一家报纸写了一封电子邮件,详细推介自己的创意产品,仅仅过了几分钟,这家媒体就给黄日新回复电话并相约采访,媒体的介入,使得黄日新和他的“胶囊公寓的迅速在网上蹿红,他也成为众多媒体追访的对象。
不过,让黄日新老人没有料到的是,胶囊公寓引来关注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这让他逐渐感受到了压力。
比如,有专家质疑,胶囊公寓如此狭小局促的空间,一旦长住可能会导致住客的心理问题,时间久了甚至可能引发抑郁。而来自网友的种种质疑也让黄日新感到震动,他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一个来自河南洛阳的网民调侃说,“黄大爷,看了您的胶囊就发晕。”并质疑胶囊公寓看上去更像是国外的监狱。
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在今年4月底宣布,于今年4月29日至5月15日,对《关于修改<北京市房屋租赁管理若干规定>的决定(草案)》征求意见,而在这份草案中,对于群租予以了规范,要求租住成套住宅人均建筑面积不少于10平方米,“很显然,我的胶囊公寓并不符合政府规定。
凡此种种,促使黄日新决定在5月1日前拆除第二代胶囊公寓。
“拆除的时候我有点伤感,挺舍不得的。”黄日新说。
不过,黄日新依然很有自信,“我的第三代胶囊公寓正在生产当中,预计于今年7月底前问世。”他说,从胶囊公寓的一代到三代,积累了不少经验,比如,“刚开始,我只是想建个能够给进京务工人员临时过渡的居所,想着只要能节约用地,能住就行了,糙一点没关系,但是后来发现这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与此同时,在黄日新看来他的“作品”显然是成功的,“我的胶囊公寓已经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具有社会意义;开始搞的时候,家里人都反对,但是现在,他们都非常支持我再投入接着做第三代。
一个为黄日新所津津乐道的例子是,一个曾经居住过胶囊公寓的大学生,在租住了胶囊公寓半个月之后终于顺利地在北京房山找到工作并搬出了胶囊公寓,迄今他仍然和黄日新保持着联系。
但不是每个租客都能最终和黄日新愉快相处,二代胶囊公寓拆除时,他碰到了几个“钉子户”,几个住客说什么都不愿意搬出去,一位租户甚至在与黄日新的争论中差点大打出手,“好在有人保护我”,黄日新大爷说,是身边的记者及时保护了他。
希望一年多能实现盈利
黄日新很喜欢谈自己对于胶囊公寓的建设理念。
早在第二代胶囊公寓建成时,黄日新就曾说,自己最终的梦想是,在城市里建造这样的胶囊公寓,“它们应该住起来非常舒服,有公共的餐厅、厨房、公共的淋浴间以及公共的娱乐空间等等。”他说,如果能够在城市里建设这样的“胶囊公寓建成再以比较低廉的价格出租,一定会吸引那些在城市里工作而又苦于房价太高买不起房也在城市里租不起房的流动人口的需求,希望把农村户口的‘胶囊公寓’转为‘城市户口’。
现在,黄日新已经重新规划了第三代胶囊公寓的建设地点。和原先对于胶囊公寓设置在城乡接合部、选址稍近城里的设想相比,第三代胶囊公寓的选址比以前更远。第二代胶囊公寓紧邻北四环路,和繁华的中关村紧紧毗邻,只需翻过北四环路边的一条天桥就可以感受到北京市区的繁华和忙碌,而第三代胶囊公寓却选址在了更为偏远的西北旺附近,沿线最方便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北京公交特6线。
黄日新说,这主要和胶囊公寓定位、新的管理草案出台后建造成本上升等有很大关系。“我的胶囊公寓的定位就是收入在每月1000元至2000元之间的流动人员,因此,房屋租价始终只能确定在350元以内,如果它超过400元,就显得过高了,在这种情况下还需要增加面积以及改善居住环境,而西北旺则是个不错的选择。
“迄今为止,我对于胶囊公寓的定位从未发生过动摇,就是希望给来北京务工的流动人口提供一个临时性居所。”黄日新特别对记者强调,“注意是临时性居所,如果你的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寻求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
对于第三代胶囊公寓的前景,黄日新的设想也有所变化。在建造第二代胶囊公寓时,黄日新计划花8年时间收回成本,但是对于第三代胶囊公寓,他坦言,希望能够在1年多时间里就有盈利。
在整个胶囊公寓建造的过程中,吸引到更多投资,建设更多的胶囊公寓是黄日新的愿望,在胶囊公寓拆建过程中,也曾有投资商试图和他接触,但是联系过后就没了下文。“后来,我打算继续自己投入建,只有能盈利了,才能吸引房地产商和我合作。”黄日新说,他打算建16个第三代胶囊公寓,哪怕再投入10万元也愿意。
相关专题:胶囊公寓里的青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