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专家:中国低薪时代暂不会终结

2010年08月06日 22:45
来源:华夏时报 作者:商灏

0人参与0条评论

中国劳动学会薪酬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谈大学生薪酬实录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

本报记者 商灏 北京报道

虽然现在并无最坏情况会发生的证据,但包括“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数据都显示中国经济增速开始放缓。

我们看到,为了促进新增需求,投资方面,中央政府批出的土地开发大幅增加,廉租屋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加快,西部开发部署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更多民营企业投资领域开放加快,等等;内需方面,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似乎在正成为新动力,工薪阶层特别是中下层劳动者收入的增加,以及多项促内需政策预期着国内消费的长期稳步增长。

我们还看到,由于美欧经济反弹疲弱,人民币升值以及中国出现劳动力短缺趋势,中国出口下半年将面临更大考验。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不少机构下调了对中国GDP增长的预测,也下调了对中国CPI涨幅的预测。

上述种种,或许预示着央行年底前不会加息。那么,在加息压力减弱的同时,加薪的压力是否正在增强?工资的上涨将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吗?

7月3日,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分析阐述了中国工人低薪时代暂不会终结的基本趋势。8月4日,苏海南再次接受《华夏时报》记者专访,就中国劳动力工资增长新格局、新变化发表意见。

提高两个比重,增加百姓收入须下决心

《华夏时报》:从宏观的角度看,近来有分析认为,中国经济正步入下行周期,通胀压力似不再紧迫,应没有人会同意央行年内加息。倘若经济运行果真开始放缓,则调整工资水平,增加低收入家庭收入,促进他们消费的增加,将如何逐渐形成对经济的长期支撑作用?

苏海南:众所周知,这些年来,中国经济结构一直存在很大问题,“三驾马车”只靠两驾发挥作用,也就是主要依靠外贸和投资拉动,内需的作用力很小。对此,中央政府已有明确判断,认为必须加以调整。

之前的实践证明,这样一个不可持续的经济结构,已经导致中国经济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时,发生大幅滑坡,以至于只好以4万亿巨资投入加以应对,这是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应该说,相关的一系列应对措施对于中国经济渡过2008年至2009年的难关,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长远来看,这也是不可持续的。而且,经过30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可能正逐渐进入减速期,需要更加强调经济的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

对于目前的经济运行态势有几种看法。有观点认为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向下回落;也有分析说,中国经济还有20至30年的较快增长期,包括央行和统计局,还有一些高层人士,包括樊纲先生,都作出了这样的乐观判断。而我个人认为,说中国经济马上就进入下行周期,言之偏重。但我们必须分析经济放缓的原因究竟在哪里。我想,应该还是外部和内部的原因。外部原因在于国际经济形势并不乐观,甚至被认为或有二次探底之可能,我们看到,相关国家失业率大幅上升,欧盟国家经济复苏状况并不理想,这些对中国外贸出口继续大幅提升会形成很大制约。而且人民币汇率上升压力可能还会再次掀起高潮。内部原因一方面主要还是内需不足,另一方面确有加薪等企业成本上涨的压力,以至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出现下跌。出于上述原因,特别是总结30年来经济发展模式的利弊,应该说,现在必须下定决心调整经济结构,也就是像胡锦涛总书记所说的那样,要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放在首位。

现在,外需扩大已肯定不可持续;投资已投入了4万亿,不可能再有多少万亿来投入。惟一的出路,就是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的关键,是要让老百姓口袋里有钱。特别是那些中低收入者,他们既缺钱,也有很强的消费需求欲望。如果我们真正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使内需——投资——外贸形成相互协调拉动经济的格局,并让内需拉动经济的作用占据主要地位,这将是我们惟一正确的选择。

应该说,上述判断或结论,决策层已有共识。现在就看能否真正下定决心。

长远来看,顺应老百姓改善生活的内在要求,着眼和立足于追求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同时考虑到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居民收入、劳动报酬两个比重偏低的状况,应下定决心让居民收入和劳动报酬的增长成为重要的政策选择。当然,两个比重的提高,应建立在提高生产效率、继续发展经济的基础之上,使之与GDP的增长保持恰当的或基本相等的关系,而不是原来那样明显滞后的关系。这是应该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华夏时报》:的确,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GDP增长多少,工资上涨也应是多少,这样经济才会正常。然而决策层面是否仍然对工资上涨的负面效应心存忧虑?

苏海南:是的。所以高层明确表示现在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劳动者要求提高工资,另一方面,企业也确实面临多重压力。现实状况是,目前国民收入分配中,政府、企业相对多拿了一些,老百姓拿得相对少了一些。而企业里,一部分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垄断型企业,效益非常好,其职工工资总体来说不低;那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则由于生产效率、管理水平不高,产品较为低端、税负相对偏重等因素,确实面临经营困难的状况,难以很快发展,也没有能力给其职工增加工资。因此,既然政府决心改变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就应下决心给那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减免税负,让他们能够生存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继续吸纳大量劳动者就业,同时也有能力给劳动者增加工资。惟其如此,才能摆脱两难境地。

《华夏时报》:就经济基本面而言,有人认为中国已进入“刘易斯拐点”甚甚至断言工资上涨速度会高达30%,您同意这样的看法吗?

苏海南:我不同意这个看法,中国并没有达到“刘易斯拐点”。现在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用工荒,是多种原因造成的。从总量来看,中国劳动力并非供不应求。只是由于区域性、结构性和行业性与职业性等多方面原因,才出现局部的用工荒,中国远没有到整个国家出现用工荒的地步。从总量看,我国仍然是劳动力供过于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劳动者工资不会由于劳动力供不应求而大幅上涨。有人曾做过一个调查分析说,如果东部沿海地区工资到达2500元左右,将增强对劳动者的吸引力。当然这也涉及到例如广东地区“腾笼换鸟”那样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部分低端产业需要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由于就业的供求关系并没有真正到达“刘易斯拐点”。所以工资上涨虽然有呼声,有需求,甚至出现少量罢工事件,但并不意味着全国的工资上涨速度会很快。

[责任编辑:liliang] 标签:null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