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本浩:“十二五”是一个加税时代

2010年09月14日 13:08
来源:凤凰网财经 作者:本浩

0人参与0条评论

安邦咨询 研究员 本浩

“十二五”在即,社会各界、内资外资都对“十二五”规划翘首以盼,他们希望从“十二五”规划中看到中国经济的方向、产业发展重点、资源投向以及潜在的市场机会。不过,他们可能想不到,“十二五”也将是中国的加税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近日发布了《中国财政政策报告》。报告指出,“十二五”时期中国财政改革的重点是结构问题,应致力于把全部政府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在财政收入方面,应提高税收、社保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在政府收入中的比重,相应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收入和政府性基金在政府收入中的比重;支出方面则应收缩购买性支出、扩大转移性支出比重,并使资金向教育、医疗、社保收环保等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与民生有关的支出项目倾斜。同时,在税收改革方面,“十二五”时期应以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和开征物业税并结束财产保有层面的无税状态为突破口,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直接税体制;逐步增加直接税并相应减少间接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的比重,以实现直接税与间接税的均衡布局。

这份报告虽然不是政府官方文件,但基本代表了“十二五”财政改革的方向。从以上表述可以看出,提高税收、开征新税、费改税是其核心部分,这也验证了安邦此前在“中国将开始系统性的加税进程”一文中所作的分析。现在情况很明显,“十二五”将是一个新的加税时代!

之所以这么判断,有三方面的理由。

首先,中国“大政府”的管理格局决定了充足的、不断增长的税源是一切改革的根基。虽然中国向市场经济体系前进的步子已经迈了30多年,但实际上,在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上,是中央和地方政府,而非市场,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既然政府将这么多的责任背负在自己身上,没钱可不行。今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43349.79亿元,同比增长27.6%,按照全年8万亿的收入预期,中国政府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富。但收入的增长仍然难以满足支出的需要,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7月份曾强调,财政支出压力依然很大,全年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较突出。支出压力大怎么办?答案只有一个:增加税收。不然,近5000万吃财政饭的人怎么过?同时,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必须投入,众多的国企需要补贴,这些都得靠政府征税拿钱。

其次,经过30多年的增长,中国民间财富,如储蓄水平、房产保有量等,都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可以适当“剪羊毛”了。2008年,中国人均GDP就突破了3000美元,而国际经验表明,这是一个坎。在这个水平上,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会加快,居民消费类型和行为也会发生重大转变;尤其重要的是,居民对财税改革的承受能力也得到质的提高。在这一点上,“十二五”与“十一五”是不同的。拿房产税来说,靠卖地来获得财政收入正激起越来越大的民愤,因为这关系到民生问题,而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为代表的大中型城市,其房产保有量已经大得惊人,用存量开辟新的财源就成为最好的选择,而各地对于房产税的热衷就已经说明问题。

第三,“十二五”规划的一个大方向是结构调整,所谓有保有压,势必会触动到政府原有的收入格局。实际上,以结构调整的名义要求加税的呼声早在“两会”期间就已潮起。如北京、山东、浙江的“两会”上,代表委员建议开征物业税以抑制房价;上海的“两会”上,有人建议开征“绿税”,即生态环境保护税,保护崇明岛;而在甘肃的“两会”上,有人提案要求开征气候变化税、能源税、碳税、碳排放基金、碳信托交易基金;而北京的人大也向中央提出开征机动车环境税的建议。虽然这些都是尚未兑现的提案,但政府“闻税而喜”的态度已经表露无遗。对于中央来说,各种文件、讲话精神都需要各级政府来落实,如果将以前的税源都“调整,掉,是不利于安定团结搞建设的。所以,虽然相关部门声称税收改革是结构性调整,但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关于要“重点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能力”的表态还是抖出了真实意图:税收将是“增多减少”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从现在起,已经进入到加税时代,而“十二五”规划则是加税时代的第一乐章。在政府增收的压力下,结构调整和财富存量将是税收改革的两个关键因素,未来加税的顺序可能是资源税、物业税,然后会有环境税,更远则会有遗产税推出。

[责任编辑:dinghl]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