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派PK悲观派 商品熊市来临?(6)
学者建言: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本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常清:
调控应充分考虑期价信号
本报记者 王超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证券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常清11月17日表示,宏观调控决策应充分考虑商品市场和股票市场发出的价格信号,把握好时机和力度。因为二者对宏观经济和物价走势的反应要远远领先于CPI和PPI等统计指标。
宏观经济的温度计
常清介绍,就反映宏观经济特别是物价走势而言,大宗商品市场最敏感,股市次之,CPI、PPI等统计指标最为滞后。
美国经验表明,代表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的CRB指数一般领先于市场利率3-6个月,因此早已成为美国通胀(通缩)的重要早期预警指标。“大宗商品价格直接影响PPI,进而传导至CPI。CPI作为通胀或通缩的直接观察指标,影响央行的利率决策。与CPI、PPI相比,大宗商品走势是通胀(通缩)的先行预警指标”,他说。
“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的通胀压力,早已通过期货市场价格的变动显现出来。”常清举例说,从2006年8月开始,大连大豆期货价格便开始触底反弹并一路上扬,从最低点的2486元/吨涨至2006年底的2937元/吨,累计上涨了近20%,但是2006年下半年我国CPI却一直稳定在1.5%左右,并无通胀迹象,直到2006年底大宗商品价格变动才传导至CPI指数之中,致使CPI同比增长率一举突破2%,达到2.8%。此后随着大宗商品的价格继续上扬,CPI指数也一路上涨。
“只要大宗商品市场不是特殊管制的,股票市场是全流通的,两者发出的价格信号就会非常明显。”常清表示。
把握好时机和力度
常清认为,宏观调控对于我国这种政府主动性经济而言非常重要,而其中把握好调控的时机和力度等更为重要。否则,调控不但不能熨平经济波动的周期,反而会加剧波动幅度。
从过去一年的实践看,时机和力度都有可改进之处。特别是调控所依据的统计指标和社会舆论反映都非常滞后,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宗商品市场和股票市场发出的价格信号。
他认为,在调控时机上,鉴于大宗商品市场信息往往领先于统计指标半年时间,因此调控应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例如,2008年我国部分商品大涨,实际上期货市场从2007年下半年就发出了明确信号,当时油料油脂等期货品种已经出现大幅度上涨。此外在调控力度的把握上,由于未能足够重视两个市场透露出来的价格信息,往往领下药过重”,给宏观经济带来了不必要的伤害。
“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主要手段,不重视市场发出的信息,只是看重滞后的统计数据,对国民经济将带来更大伤害”,常清建议,首先,宏观决策部门应有专人来研究大宗商品价格信息,要清楚地了解市场告诉了我们什么,这样在信息来源上更加可靠,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求;其次,在决策上要防患于未然,当趋势来临时,应提前实施决策,这样才能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变被动为主动,而不是跟着统计指标走,从而找出一条真正科学、符合中国实际的宏观调控道路。
相关专题:A股牛熊难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