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量再融资“虎兔相逢” 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须纠偏
贾玉宝
“虎兔相逢大梦归。
曹雪芹二百多年前写给元春的判词,如今正应了虎去兔来之年惊弓于银行再融资的散户们。连日来的银行股下跌和自觉地资金流出,让他们只能在股市的冬日里兴叹,而无法像雪莱那样憧憬不远的春天。
正如坊间所议,已经公布再融资计划的民生银行(600016.SH、1988.HK)、农行(601288.SH、1288.HK)、兴业银行(601166.SH)等,只是新一轮银行再融资的开始。在监管层不断提升资本约束和银行自身信贷扩张之下,所谓的银行家不再融资承诺已是浮云,再融资正在成为银行的行事常态。
然而,股市不是提款机,该还的早晚要还。对股市不给力的银行再融资,不仅要遭遇散户用脚投票的尴尬,还会受公众圈钱的质疑,更要迟早面对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明日变局。
尽管大的变局同时需要利率市场化、息差缩小等政策要素之变,但深发展(000001.SZ)前董事长纽曼曾经被动实施的,以及工行(601398.SH、1398.HK)董事长姜建清目前主动提出的内涵式发展路径,未尝不是对其他银行家的警示。
融资模式之辩
肖遂宁是位坚韧不拔的沟通者。2007年2月履新深发展行长,他首要应对的是就当年股改与监管层沟通;2010年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入主且肖被提名为董事长,他首要应对的是就平深整合提出不降薪、不降职、不裁员的“三不”承诺。
日前,他又上书证监会高层,希望重启混合资本债,让深发展实现65亿元融资计划。2009年5月,作为获批发行80亿元混合债的一部分,深发展发行了15亿元混合债,但随后该债务融资工具被叫停。
而在2011年中完成平深整合后一个年度,也就是2012年中之前,深发展按照规定并无股市再融资可能,但眼下不融资,恰如肖遂宁去信中所言,“资本充足率跌到监管要求的10%以下”,将面临“流动性风险”
深发展2010中报显示,该行向平安人寿非公开发行提升资本充足率至10.4%,核心资本充足率至7.2%。但即便严控资产增长并在本年末艰难达标,2011年一季度也将滑至10%监管线以下。而按照资产规模3年翻1倍的平安规划,假设资本充足率提高3个百分点,即需融资600亿元(其中占股权52%的平安需承担约300亿元),这也是月初盛传平安将天量再融资的事理根据之一。重启65亿元混合债,可缓解深发展在关键阶段的燃眉之急。
与深发展的旧念重启不同,争议多日的银行新一轮再融资风潮仍在继续。此事发端于农行1月6日500亿元次级债方案、兴业银行1月7日150亿元次级债方案、民生银行1月8日215亿元定向增发方案。
此三家银行合计拟融资865亿元,股价的纷纷重挫表明了投资者的基本态度。市场质疑,农行刚完成IPO募资221亿美元,此次再融资是上市准备不足还是信贷扩张太过?民生银行定向增发则因摊薄散户和小股东权益18%而遭来质疑。兴业银行亦在2010年5月有180亿元配股融资。
2010年7月农行IPO路演时,农行行长张云等高管表示此次融资可用3年。2009年11月民生银行港股上市融资267.5亿元时,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表示“未来3年不再融资”。而今,话犹在耳,却已纷纷食言。按照董文标回应定向增发的说法:“不融资,明年银行开不了门。
事实上,目前存在再融资压力的绝非农行、兴业、民生,以及曲线融资的深发展。截至2010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加权平均核心资本充足率为9.5%。同期的农行、兴业、民生,深发展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75%、8.79%、8.34%、7%。除这四家外,光大(601818.SH)、中信(601998.SH)、招行(600036.SH)3968.HK)、浦发(60000.SH)、华夏(600015.SH)当期为8.99%、8.8%、8.03%、7509%、6058%。按照银监会大型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要达10%、中小银行要达8%的监管规定,多家上市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已处在达标边缘,这也意味着股份制银行将充当新一轮再融资的先行军团。
在再融资只剩下时间窗口的情况下,再融资模式则成为了争议的新焦点。
在2010年银行近5000亿融资(含未实施,不含农行IPO)中,股权融资和可转债融资占了八成,买单者为各类投资者;次级债和混合债融资占比不足一成,买单者为银行间债市投资者;定向增发占一成多,买单者为产业资本。其中,五大行融资方案均选了配股融资,中小股份银行则属意定向增发。
此番三家银行首开再融资,选择的是次级债和定向增发,其买单者为银行间债市投资者和史玉柱式的产业资本,已与2010年融资模式大有不同。
深圳某金融人士称,这种融资模式是在减冲股市影响,但融资者忽略了股市投资者已成再融资惊弓之鸟,任何再融资潮都会对股市构成冲击,特别是民生银行的定向增发摊薄了散户权益,没有好的补偿机制,没有可资匹配的分红(14家上市银行2009年现金分红合计1597亿元,2010年再融资额超过4000亿元),试图一融再融了之,股民们自然不愿意。
信贷何处扩张?
银行之所以需要不断的融资、再融资,从表面来看是2010年底巴塞尔协议III标准提高,银监会要求银行提高资本金,但说到根本无非是银行信贷扩张对资本金的占用。
考虑到表外方式融出资金,2010年全年实际新增信贷规模已非7.95万亿元。即便2011年新增信贷或减一成,考虑表外因素,银行的放贷冲动依然不会大减速。除目前的再融资明证外,这两年的信贷投放结构亦是检视的一大因素。
众所周知,2010年是地产信贷调控和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整顿之年,但此轮再融资存在争议的民生银行的两类贷款规模很高。
民生银行2010年的中报显示,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客户数597家,贷款余额2015亿元,占贷款总规模的21.1%,在上市银行中位列第一。而按照银监会标准,占比23%的第三类贷款可能成为银行的阿喀琉斯之踵,按此比例计提,民生银行应补充计提拨备约460亿元,数年利润难以冲减。
此外,民生银行同期地产开发贷款1219.17亿元,占比12.77%,较2009年增加182.04亿元(按其地产金融事业部同口径调整后增加123.87亿元),占比增加1个百分点。
这并非民生银行地产类贷款的全部。民生银行行长洪崎2010年4月在杭州公开称,加上按揭贷款、建筑业等其他贷款,民生银行地产贷款占总贷款比重为37.7%。有市场评论认为,民生银行已成为继兴业银行后的第二个“半个地产股”
不仅如此,民生银行前十大客户中有两个是地产公司、3个是土地整理储备中心、4个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其2010年6月末对前十大客户贷款较年初不减反增,余额至372.71亿元,占全部贷款的3.9%。随着两类贷款调控的持续化,民生银行的信贷风险值得关注。
显然,这两类贷款都是需要大量占用资本金的。民生银行此前融资对应所增信贷的大半也投向了这里。
显然,此项问题并非民生银行孤案。即如地产开发贷款,行业平均占总贷款比约为8.97%,除比重最轻的中信银行(5.07%),以及建行(601939.SH、0939.HK)略减外,其余上市银行地产开发贷款2010年上半年投入均高于2009年。
继地方平台贷款、住宅地产贷款之后,又一个新的个体理性、集体非理性事件就是对商业地产贷款的群拥而上。商业地产贷款作为地产信贷调控的疏漏点,很快为各家银行发现,并演绎为银行和地产商的新合作模式。
但要知道,至今沉沦的日本地产泡沫根源并非住宅地产贷款,而是商业地产贷款。在给予银行再融资、银行得以扩大信贷之时,其具体的信贷投向值得关注,并需要监管层作出新的窗口指导。否则,再多的再融资和信贷投向,收获的无非是新的风险,以及对整体经济的最后利空。
资产负债结构“不变者死”
欲解决再融资模式这一“术”的问题,或者欲解决再融资后信贷投向这一群体理性问题(事实上很难解决),不如解决资产负债结构这一“道”的问题,
2010年银行融资第一波为中行(601988.SH、3988.HK)、招行、交行(601328.SH、3328.HK)、上证指数一季度下跌约5.13%;第二波为华夏、工行、中信、兴业,上证指数5月跌幅9.7%。融资由头均来自2009年11月监管层“提高银行8%最低资本充足比率至10%(对中小银行)、11%(对大型银行)”,以及2009年新增天量贷款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
这就是资本约束之害。加强资本约束是国际上管理金融风险的必须,而对银行而言,减少资本约束就需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大力发展不占用资本金的零售和中间业务。此点已为国际金融市场开宗明义,西方国家传统贷款业务占比仅为50%-60%,而中国则近80%。
这一策略改变已为包括招行行长马蔚华在内的金融家所提及和实施。但本世纪前10年的集体性实施,很快为鹊起的房贷切入口所冲垮。先行的招行零售银行转型也一度遭遇了2009年调控下净利润负增的尴尬。
正如马蔚华所言,“不做公司业务,现在没饭吃;不做零售业务,将来没饭吃。”大多数银行现在选择的依然是公司业务为主导。民生银行2010年上半年净利息收入为211.65亿元,较2009年同期增加72.15亿元,增幅51.72%。净利息收入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生息资产规模的扩大和净息差的上升。
因此,从此方面来看,市场似乎无法单独责难以追逐利润为主要目的的银行的理性与否。没有逐步的利率市场化,甚至是没有息差的逐步缩小,银行不会擅自变更其最赚钱的公司业务。
现在的问题是,监管层增加了资本约束的紧箍咒,银行破解紧箍咒的方法就是融资、再融资。如此一来,中国银行业怪圈无非是从早年的“大息差、大放贷、大剥离”演变为目前的“大息差、大放贷、大融资”而已。融资替代了剥离,无非是资本约束,银行资产负债结构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目前的市场纷争已经表明,再融资无法无休止地持续下去。如果不自行做资产负债配置纠偏,继而再造资产负债结构的话,那么,不少银行会在这场漫长的渐进式改革中,如温水青蛙般地自行萎缩。
姜建清1月12日表示,工行3年内不再向资本市场融资,主要通过内涵式发展加强对资本的管理,信贷结构调整要实现中小企业贷款、个人贷款、贸易融资占比三个“明显增加”
其实,市场分析者毋庸遑论工行在已有450亿元A+H配股融资以及250亿元可转债之下、颇有“站着说话不腰疼”之感,最为可贵者仍是“内涵式发展”一语。这点从深发展前董事长纽曼在艰难股权期间、通过加强资产负债表管理进而不断提升资本充足率一事上可见端倪。
纽曼2006年初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即称,“通过积极的资产负债表管理,可以根据不同风险资产的不同回报率决定其占用规模,从而改善资本充足率。即使无新资本进入,深发展核心资本也会达到4%以上。2004年12月底,我们的核心资本是2.3%,2005年9月底是3.4%以仅仅9个月,就增长了1.1个百分点。留存收益增加也是补充核心资本。
如今,这位硬派改革的老头已经去职,但2004年至2007年,深发展在没有新资本进入且无法融资的情况下,所作的内涵式发展以提升资本充足率之道依然值得业界深思。
相关专题:再融资猛于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