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再融资模式之辩:大银行“内退外拓”如何试行?

2011年01月19日 02:16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曹金玲

0人参与0条评论

曹金玲

虽然开年以来,银行再融资对象转向银行间市场和“史玉柱式”的民营资本,但依旧无法消除人们对中国银行业“扩张-融资-再扩张”怪圈的忧虑之情。

“中国金融改革已经站在一道门槛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潘英丽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不应该再通过配股、增发、发债等方式让银行获得融资,而是需要金融变革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这事关中国经济转型、风险控制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

潘英丽提出,金融服务业需要加快对民间资本的开放,可以试点大型国有金融机构分拆分子机构并实行民营化改革,通过“内退外拓”的战略布局形成有序有效的金融市场结构。

“内退”:从支行到民营社区银行

在潘英丽看来,目前国内依然是金融行政垄断与无序竞争并存的局面,金融业分支机构已经出现过度膨胀态势,“中国的存贷款利差比国际平均水平高出两个百分点,如果把存贷款利差剔除,2009年国内银行业处于零利润水平。”她表示。

“另一方面,金融业本身出现‘畸形’膨胀,资产和信贷规模急剧扩张,而在利率管制和高达两个百分点利差‘补贴’的背景下,大量信贷持续流向房地产业,以及包括高速公路、高铁在内的政府项目。”潘英丽称,“相比而言,‘三农’、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没有得到相应的资金支持,银行为实体经济服务并没有做到位。

而潘英丽所说的“内退”,即让大型国有银行试点向民营资本出售其部分支行,改制成单一社区银行,可以从发达地区支行为先,以满足特定区域服务业、中小企业和家庭的金融需求。

“改制后的社区银行有独立法人、自负盈亏,但与大银行具有天然的‘母子’关系,可以实现差异化发展和分工协作的代理行关系,”潘英丽解释道,“比如说社区银行可以委托大银行到银行间市场拆借资金,大银行也可以把一个大项目切分成若干份出售给社区银行。

在风险控制方面,潘英丽建议要加快推进存款保险制度,给小额存款储户以存款保险,来规避独立民营社区银行的倒闭风险;此外还要加快构建独立的金融立法司法体系,可以在发达地区率先试行。

事实上,去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就明确指出,“加快垄断行业改革,鼓励民营资本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进入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领域,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共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相关领域。

“外拓”: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跨国经营

而在“外拓”方面,潘英丽指出,这些试点大银行可以通过回笼资本、换汇后投向亚洲和其他高成长新兴市场经济体,实现跨国经营。

“金融危机之后,西方国家一些金融机构的全球化扩张受限,接下来或从海外市场收缩回归本国,这就给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提供了空间和机会。”她如是说,“可以选择那些人口较为年轻、城市化进程加速中的海外国家开设分支机构。这也是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微观支持,人民币‘走出去’需要更多中国企业和中国金融机构加快海外交易、结算、投资等,而金融机构同时也要为这些企业提供追随型服务。

潘英丽认为,“内退外拓”战略可实现回笼货币降低通胀压力、降低外汇储备美元贬值压力、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支持,以及实现内部有序竞争的市场结构优化等多重目标。

求解动力不足

“事实上,在过去四五年中,监管层对建立分支机构的审批已经非常严格,而大银行对支行的地域布局调整也基本结束,当然,一些中小银行还处于网点扩张的阶段。”上述中资银行人士表示,“问题在于:第一,出售那些赚钱的支行,或难通过上市银行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一关;第二,相比境外市场,目前银行在国内盈利更易,风险也更小,所以作为商业举措的动力可能不足。

一位银行业分析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说:“从现实意义上说,中资银行在国内的发展机会要好于国外,退出部分国内市场而专注海外市场的冲动不大;而且大型银行本身在中国经济格局中具有稳定器作用,从监管角度来说,分拆大型银行造成的风险控制难度更高。

“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的动力不足,而且有本土化偏好,但至少未来5年,中资金融机构伴随人民币国际化而实现跨国经营已经被提上日程。”潘英丽则指出,“中国金融改革已经站在一个门槛上,银行坐拥高息差,继而大放贷、再融资的模式并不可持续,对中国经济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也无好处。”

[责任编辑:liyang] 标签:银行 金融 金融机构 中国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再融资猛于虎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