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股市年年给银行输血的怪圈
在单一的盈利模式下,不发展就要掉队是银行们的共识。可大块头的银行们从股市补充“弹药”后又有了放贷的底气和动力。这客观上加剧了直接融资与银行间接融资比例不协调。这似乎是个怪圈。
打通银行资本金任督二脉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 郭田勇
2010年4000亿元的天量再融资余热未消,新年伊始,三家上市银行就纷纷发布公告称,将通过发行次级债、定向增发等方式进行融资,或掀起新一轮再融资潮。最近几年大型银行进行再融资时常发生,银行就缺钱”似乎成为一种常态,市场上也随之不断出现恐慌心理。究其根源,在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下,商业银行放贷增速迅猛,随着逐步紧缩货币政策的执行以及监管要求的提高,银行业资本充足率告急。
银行为何总“贫血”
伴随着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也实现了惊人的快速成长,但我国银行在创新能力和运营效率方面与国际先进银行还存在着不小差距,发展方式仍然比较粗放和低效,利息收入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是我国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方式。而银行增加利息收入的主要途径无非就是银行生息资产规模的扩大和存贷利差的提高,在存贷利息由中央银行控制的前提下,扩大信贷投放就成为了银行的利润保证。但如果过度扩大信贷,势必将极大地消耗银行资本金,导致各家银行资本充足率下滑,再融资也就成为银行脱离资本短缺困境的必然选择。
短期看,银行监管的不确定性也是另一重要诱因。目前我国监管机构也正考虑推出巴塞尔协议三,协议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缓冲资本、动态拨备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新规一旦推出,必将对银行资本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央行今年新推出的动态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固然可以根据各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风险状况等,以此工具来对其放贷能力进行动态调整。但需看到,上市银行与非上市银行再融资能力有差别,即便同为上市银行,其再融资能力亦有差异,假如央行以资本充足作为银行放贷的标准,过于强调资本门槛,无疑加剧了中国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资本短缺困境的压力,出于盈利考虑,银行自然就会把融资压力推向市场。
在我国目前银行收益高度依赖利差收入的大背景下,资本限制已严重制约着银行规模扩张,如何解决资本短缺问题已成为促进我国银行业稳定持续所必须着手解决的重点难点。
首先,监督机构应减少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我国新版监管标准细节尚未敲定,市场对其严厉程度有不同猜测,因此也无法做出资本运作的长期规划。因此监管机构和立法机构必须努力澄清这些不确定因素。
另外,央行与金融监管机构之间、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之间既有目标上的差异也有操作上的联系。前者主要关注的是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总量问题,后者旨在防控金融机构的风险。因此,在货币政策与监管之间,必须建立起综合协调机制,防止二者“撞车”产生的负面叠加效应。同时,监管层还应考虑给银行一些创新空间,比如商业银行在信贷资产转让以及资产证券化业务上给一定的创新空间,能够通过这些业务的开展把存量资产进行调整和盘活,这样新增贷款突破指标的压力也会小一些。
探索多元资本补充渠道
通胀已成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挑战。信贷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政府应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银行作为信贷投放的微观主体,应使其微观利益与宏观政策相配合,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严格管理信贷投放。同时,银行还应探索多渠道的资本补充渠道。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并不仅限于二级市场。
首先,发行次级长期债券补充附属资本是国际上商业银行通行的做法。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附属资本比例低,有较大的发行空间,而且居民个人和投资机构的资金充裕,潜在购买力也比较大。银监会已出台政策,允许商业银行发行符合规定条件的次级定期债务,这将推动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定期债务补充附属资本。
其次,还可尝试发行混合资本工具。混合资本工具是一系列同时具有股本资本和债务资本性质的特殊工具,如长期优先股、永久次级债务、可转换债务工具等。巴塞尔协议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混合资本工具可以纳入二级资本。与次级定期债务相比,混合资本工具可以用于银行持续营运的损失,在银行盈利不敷支出时还可以推迟支付利息;次级定期债务仅在银行破产清算时才可用于清偿银行的损失。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借鉴这些经验,创造条件探索发行混合资本工具补充附属资本的途径,可供考虑的混合资本工具有长期优先股和可转换债务等。
再次,可以实施资产证券化或资产出售。资产证券化和资产出售可以把风险权重较高的贷款和其他资产转化为现金,降低资产的风险水平和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从而降低对资本的要求,相应提高资本充足率。最后,银行还可以通过减少分红的方法增加留存利润,从而加大核心资本,解决资本金的问题。
此外,银行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这种高扩张、高消耗的经营模式,调整业务结构,做好战略转型,从而彻底改变银行规模扩张与资本限制的窘境。在业务结构上,大力发展风险权重较低、资本占用较少、综合回报较高的业务,中间业务应首当其冲。由于中间业务占用资本金较少,银行通过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可以摆脱资本金的约束;而且经济向好后,随着居民收入、消费的增加,居民的投融资需求有可能会有增长,中间业务将会是未来盈利的主要挖掘点。因此,银行应大力发展投资银行、债务融资工具承销、银行类理财、企业年金、银行卡以及电子银行等新兴中间业务。
相关专题:再融资猛于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