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建言“两会”:来自国企的声音(2)

2011年03月03日 18:57
来源:《国企》杂志

0人参与0条评论

收入分配: 推进社会财富全民共享

分配制度改革是“十二五”最难的攻坚战,涉及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关系

文|本刊记者 吴杰

收入分配一直是近几年两会上的焦点话题。这与当下中国的现实情况紧密相关。据财政部的一项调查显示,代表社会贫富差距指标的基尼系数大大超出0.4的警戒线,显然,中国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已经进入了“危险区”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中央明确主张要提高劳动者工资性收入,要让老百姓有尊严地生活、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今年,重庆“两会”上传来消息,重庆作为全国率先将基尼系数写入“十二五”规划的地方政府,明确提出将衡量社会贫富差距的指标基尼系数由0.42降到0.35。这无益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此外,还有其他地区的代表委员建议尽快制定《工资法》;控制垄断行业过高收入,上调最低工资,提高民众收入在GDP的比重等等。

收入分配改革,已如剑在悬不得不发。中国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更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使经济有持续发展的活力和能力。而以往社会发展中的“收入隔行如隔山”,以及分配结构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扭曲,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当然,在这种背景下,也容易出现一些不理性的声音。有观点认为,只要是央企或者国企,就是“垄断”“暴利”“高收入高福利”、“高管天价薪酬”的代名词。客观地说,收入分配改革,应当逐渐平衡垄断国企与一般国企、国企与民企的收入分配差距,推进国企利润的全民共享。但是,我们要看到,收入分配失衡的深层次原因在于,目前劳动力价格和劳动价值出现严重背离的根源在于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产业结构不合理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的关系及侧重点也没有理顺。因此,把所有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都推到国企头上,显失公平。

分配制度改革是“十二五”最难的攻坚战,涉及政府、企业、劳动者三方关系。目前,有关部门已经展开了多项有关收入分配的政策研究制定工作,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亦正在抓紧对工资条例的起草修订。由此可以推测,中国的收入分配改革很快就会进入实质阶段。

物价调控: 还需多管齐下

温家宝总理今年2月份强调:“今年我们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是稳定物价。

文|本刊记者 刘文君

对2010年的物价上涨,每个中国人都有切肤之感。自去年年中以来,中国消费物价指数(CPI)一路飙升,前三季度持续走高,到了11月竟出乎意料地“破5”,创下了近28个月来的最高。而央行最新调查显示,全国近74%的居民认为物价“难以接受”,物价满意度创11年最低。

2010年11月中旬开始,中国各级政府掀起了稳定物价的政策风暴。国务院一举出台16项具体措施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温家宝总理今年2月份在各地考察时强调:“今年我们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是稳定物价。”2011年开局仅一个多月,货币政策就经历了一次加息、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最近5个月里,央行先后三次加息并五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货币政策操作,历史上十分罕见,体现了决策者严控通胀的决心能力,表明中央不仅将此次物价调控视为一场“持久战”来打,更着力于采取全方位措施,标本兼治地解决物价问题。相信这一方向,将在“两会”上得以进一步体现。

以蔬菜为首的农产品涨价目前虽见顶并逐渐回落,但专家认为,在今年基础上明年物价还会惯性上涨,可能在超出4%甚至更高区间运行。有代表建议,目前虽然蔬菜价格回落明显,但大多数生活物资依然维持高价。国家统计局2月15日公布的数据表示,2011年1月份,CPI(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上涨4.9%。而生活必需品涨价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压力尤其巨大,政府一方面要认真考虑采取措施平抑物价,另一方面要更多地考虑到基层一些低收入的人群,对他们进行一些补贴,以缓解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的影响。

当然,通胀并非洪水猛兽,不要把它看得过分严峻,这是经济复苏后的合理变化,今后物价可能仍在高位运行。同时,物价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调控并非易事。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靠一次“两会”显然不现实,因此,政府应将民生、社会安定、提高公信力等作为发展要务,只要措施运用得当,物价这个经济“头等大事”,有望得以妥善解决。

楼市调控: 破解住房之殇

如果以“房价回归合理水平”为主要目标,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目标尚未达到,调控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文|本刊记者 吴杰

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高房价曾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屡屡“炮轰”,一度人人喊打。因为房价高,许多大城市已是“居不易”,高企的房价,渐成中国城市生活“不可承受之重”

楼市火爆的背后是严厉的打压。2010年,中国开始了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和最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国八条、房产税、加息“三拳出击”,调控措施之严可谓“史无前例”。但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月,我国70个大中城市中依然有九成房价上涨——如果以“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为主要调控目标,可以说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已初见成效。但如果以“房价回归合理水平”为主要目标,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目标尚未达到,调控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今年“两会”,稳定物价、冷却楼市的讨论热度仍然不会减弱。从一线城市京沪深的地方两会来看,三地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11年房地产调控继续从紧的思路。业内人士称,2011年仍是房地产调控年,一些原本是短期举措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常态化,房地产市场短期难以走出政策偏紧的局面。

与此同时,房价问题不再是各地两会讨论的唯一热点。保障性住房在2010年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后,对现有国家保障房政策的关注成为一种潮流。很多代表呼吁要继续大力建设保障房、廉租房。未来几年,以公租房、廉租房为代表的保障房建设及供应将进一步提速。

然而,我们还要看到,自2006年推出保障性住房计划以来,上海、北京、杭州、武汉、深圳等城市保障性计划几乎无一完成。原因在于,保障性住房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和管理,但不产生GDP,地方政府对此积极性不高。

去年“两会”时,因楼市价格大幅上涨,对于“地王”喊打之声不绝于耳,少数央企被推向了舆论的前台。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国资委去年3月宣布了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目前78家非地产主业的央企退出正有序进行。在北交所挂牌的房地产项目超过了16家,中国中钢集团公司、中国黄金集团公司等央企均出现在转让名单中。而此前,中石化、中航科工、中远集团等央企先后转让地产业务,央企被退房”有加快迹象。

但对于火爆的楼市,非地产主业央企的退出,似乎杯水车薪。事实上,在民营企业占统治地位的房地产领域,央企并非主力,客观上并不具备将房价推高的能力和意愿。

对于房价近些年来的持续走高,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分析称,国内“投资渠道狭窄,而货币供应超发,导致大量游资涌向房地产市场推高房价,使得房屋的价格更多被投资属性所左右”。为此,他建议政府应保障居民金融资产保值增值,分流房地产投资资金;只有将房地产的投资属性和真实居住属性分开,加大廉租房建设的同时,放开高端商品房市场,调控才能有效。

[责任编辑:lizy] 标签:中国 发展 产业 新兴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