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建言“两会”:来自国企的声音(3)

2011年03月03日 18:57
来源:《国企》杂志

0人参与0条评论

低碳经济: 追求绿色的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与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极大

随着“绿色工业革命”的兴起,低碳成为当前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自2010年成为政协“一号提案”后,“低碳经济”再成今年地方“两会”的热门词汇。

据统计,中国目前至少有100个城市提出了打造“低碳城市”的口号。还有数个省市自治区把节能指标如“单位GDP能耗”纳入到考核体系当中。如北京、陕西确定2011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5%;重庆称“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8%”;天津也预备将2011年的单位GDP能耗下降4%。

当然,我们也看到,在大部分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仅公布了节能减排指标,对于碳强度的减排没有过多着墨。各地已经认识到,要完成单位GDP碳排放数字,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去年某些地方到了年底冲刺“拉闸限电”,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就是一例。

发展低碳经济,与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关系极大。有专家指出,“十二五”时期,如果各地没有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主线上下功夫,仍一味追求高增长速度,到2020年即使实现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目标,届时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及增幅仍将相当惊人。

目前,国家已将节能环保产业列居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预计“十二五”期间环保产业投资将达3.1万亿,环保重点投资项目涉及脱硫脱硝、市政污水、污泥、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多个方面,蕴含巨大的投资机会。

我国近期低碳经济与新能源产业领域最重要的发展领域为:清洁煤技术、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新能源规模发电等,与之相关的产业将迎来发展春天。以智能电网为例,经过两年的规划试点工作,中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将从2011年开始全面展开,这将给国内的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中国发展新能源具有更强的紧迫性。中国能源禀赋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煤炭大量消费导致环境不断恶化;对海外石油依赖度不断增加影响国家安全。因此新能源必须成为中国未来低碳经济重点发展的领域。

水利提速: 确保13亿人的粮食安全

目前,中国人口高峰还未到来,粮食总量的需求将继续扩大

文|本刊记者 吴杰

“农业兴百业兴,农村稳天下安”。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并将水利提至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后,不少地方旗帜鲜明地把水利摆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水利提速”成为地方两会热议的话题。

去年的西南五省市大旱和汛期洪灾与今年的冬麦区干旱,显然戳到了中国农业发展的软肋。有基于此,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补农田水利设施的历史欠账,提高农作物抗击极端气候的能力。“一号文件”明确规定,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这体现了决策层欲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的决心。水利问题由此成为“明星级”议题之一,为“两会”代表和委员所关注。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对中小河流治理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在近两年的天灾频频面前,我国水利设施薄弱、农业“靠天吃饭”的现状显露无遗,农田水利建设的滞后已成为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加大水利建设力度正当其时。

目前,中国的粮食安全隐患已经越来越严重,一方面,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十分迅速,大量粮田变作住房;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水田水利建设的严重滞后,农田缺水问题十分普遍,一旦遇到大旱,直接导致粮食大面积减产,造成粮食供应紧张。为了确保粮食安全,中国不得不从全球四大粮仓手中买粮,这往往会面临两大问题:第一,是否买到的问题。中国人口众多,在粮食缺口很大的情况下,一时之间很难买到足够的量;第二,购买价格是否划算的问题。现在全球期货市场出现一个怪圈,只要中国出手购买某种农产品,该农产品价格就会暴涨,中国缺粮缺麦等等说法总能成为市场炒作的概念。

在各地“两会“上,除了夯实农田水利基础外,不少代表委员还建议,要在农业现代化、粮食收购和农民增收三方面下工夫。国家应该增加储备粮投放力度,果断出手干预市场,防止小麦价格出现大涨。尤其是在粮食收购环节,应重视粮食收购企业建设,不断充实国家粮食储备,完善粮食收购环节的各项便民措施。

目前,中国人口高峰还未到来,粮食总量的需求将继续扩大。在现代农业的道路上,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尤其需要国有企业付出更多的努力。近年来,以中储粮、中粮、中纺、华粮为代表的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粮食企业积极执行最低保护价托市收购、临时储备收购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确保了中国的粮食安全,也使农民真正享受到国家惠农政策带来的实惠。

[责任编辑:lizy] 标签:中国 发展 产业 新兴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