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海水淡化扶持一系列政策将出 受益股一览(名单)(4)

2011年04月20日 08:48
来源:凤凰网财经

0人参与0条评论

央企军团将成海水淡化产业主力军

中国化工报

国家环境膜分离工程技术中心日前发布的中国海水淡化发展研究分析报告披露:截至2010年10月,中国已建成海水淡化装置65套,日淡化海水能力接近61.26万立方米,比上一年增长52%。虽然这与2006年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提到的,2010年中国的海水淡化规模将达到日产80万~100万立方米的指标存在一定差距,但国际行业研究组织依然认为,中国是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海水淡化业务市场。

根据国家发展规划,2015年我国海水淡化产能要达到日产200万吨。据此估算,从2010年~2015年,我国每年需形成海水淡化产能为日产30万吨。国内对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技术和装备的需求迫切。

近几年,央企集团和实力较强的民企开始涉足海水淡化,他们分别从设备制造、膜组件、工程建设以及水务投资等环节投入,体现了机制和要素多元化发展的市场选择。目前,中国涉及海水淡化产业工程研究的单位有40余家,配套装置设备的生产企业600 家以上。

中国海水淡化发展研究分析报告认为,以产学研共同搭建平台,推动海水淡化关键技术研究是解决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化发展的根本。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应该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浙江大学产学研平台虽然定位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范围,但其全国引领和示范作用明显。4月5日,中国工程院调研组到杭州开展浙江省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项目专题调研。调研组考察了作为浙江及杭州市海洋产业的主要代表——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海水淡化技术产业现状,肯定了该中心对浙江省及国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推动和引领了海水淡化产业、膜工业的发展,海水淡化水解决了沿海特别是海岛居民的饮用水水源问题。

而在此前,3月21日,中国化工集团依托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在杭州钱江经济开发区建设海水淡化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奠基。该基地一期主要建设项目包括年产160万平方米反渗透膜和纳滤膜生产线,年产100万平方米的超滤膜生产线以及年施工能力达日产70万吨的海水淡化及水处理成套生产线。项目建设期2年,总投资6.5亿元。此举标志着中国化工集团完善膜技术和水处理全产业链,大力推进膜技术成果工程化,推进海水淡化技术产业化发展,向环境科学等未来发展目标迈进的步伐加快。

据介绍,中国化工集团旗下的蓝星总公司拥有良好的海水淡化产业的基础,蓝星的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已经完成了40~50个(套)海水淡化工程项目,工程总量在日产30万吨,并代表国家先后向基里巴斯、马耳他等地区提供海水淡化设备,拥有一支专业工程化队伍。蓝星已成为我国海水淡化领域具备工程设计、建设安装、膜组件生产以及相关业务领域中最具竞争力的中央企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膜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高从?耆衔�0年的研发和示范,中国海水淡化已经形成产业化发展趋势,为大规模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从发展趋势看,反渗透膜法海水淡化发展空间和应用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新的技术和产品正在催生重大的机遇,未来10年中国市场将成为令全球瞩目的市场之一。

面对国内海水淡化市场的强劲需求,央企军团应更好发挥好优势,推动我国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

进行海水淡化的相关上市公司一览

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绿色产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其中包括节能环保产业规划、新型能源建设规划和生态建设规划。绿色产业最主要有两大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涉及到绿色的产品、技术、服务等几大部分。

在内容上包括了新型节能材料、新能源汽车、海水淡化、垃圾发电、水处理、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二氧化碳捕集等先进产品和技术,同时还有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构筑绿色产业体系的整体解决方案。

我国是缺水型国家,发展海水淡化不仅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迫切要求,也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对推动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海水淡化既省钱又环保,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大力发展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这对于长远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战略意义。向海洋要淡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受时空和气候影响,且水质好、供水稳定,而且海水淡化随着科技进步,成本还会降低,接近于自来水价格。

空间海洋技术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以海水淡化为代表的海洋产业和海洋资源利用有望在未来获得策的大力支持。西南特大干旱使水资源变得更加珍贵,海水淡化的战略意义更加突出。

根据2005年7月份国家发改委、国家海洋局、财部联合发布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提出了2010和2020年海水利用的纲领性目标:2010年,目标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80-100万立方米/日,海水直接利用能力达到550亿立方米/年,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达到16-24%,并实现海水利用产业国产化率达60%以上。2020年海目标我国海水淡化能力达到250-300万立方米/日,海水直接利用能力达到1000亿立方米/年,海水利用对解决沿海地区缺水问题的贡献率达到26-37%。并实现海水利用(特别是海水淡化)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

目前我国的海水淡化产能约40-50万吨/日,从策规划来看,未来十年内行业市场容量有5倍以上的成长空间,前景较为乐观。事实上,目前淡化海水成本已降到4-5元/吨,经济可行性已经大大提升,考虑到未来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策扶等因素,未来海水淡化行业有望出现爆式增长。

目前全球海水淡化技术超过20余种,包括反渗透法、低多效、多级闪蒸、电渗析法、压汽蒸馏、露点蒸发法、水电联产、热膜联产以及利用核能、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海水淡化技术等等,以及微滤、超滤、纳滤等多项预处理和后处理工艺。从大的分类来看,主要分为蒸馏法(热法)和膜法两大类,其中低多效蒸馏法、多级闪蒸法和反渗透膜法是全球主流技术。低多效具有节能、海水预处理要求低、淡化水品质高等优点,反渗透膜法具有投资低、能耗低等优点,但海水预处理要求高。多级闪蒸法具有技术成熟、运行可靠、装置产量大等优点,但能耗偏高。低多效蒸馏法和反渗透膜法是未来方向。

A股涉及海水淡化的上市公司

一、海水淡化业务

1、青岛碱业(600229):

2009年1月,公司拟与Befesa CTA QINGDAO S.L.青岛市海润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中外合资公司青岛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建设10万吨/天海水淡化项目。公司出资总额2845698欧元的等值人民币,2009年末占8.27%。全部出资以经评估后的土地使用权作价入股。该项目总投资102379万元,工程建设期26个月。项目投产后可年实现销售收入21558万元,净利润2708万元,投资回收期16.9年12010年中报披露,海水淡化项目一期工程试车完成,并于2010年6月22日正式投产,淡化后的浓海水进入公司纯碱生产系统化盐制碱,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

项目淡化出水为居民生活饮用水,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项目所生产的淡化水将全部由青岛海润自来水集团收购。烟台市与清华大学合作建造日产8万吨高品质饮用水的核能海水淡化工程,预计吨成本可降至3.7元左右,这已与目前北京市的自来水价格相接近,而青岛碱业建设10万吨/天海水淡化项目,产量还大于烟台项目,全国领先。

公司持有青岛青碱威立雅水务有限公司50%股权。该公司建一套15600m3/日海水预处理系统,二套共7000m3/日反渗透膜处理系统,同时对现有四套除盐装置再进行相应技术改造。

2、兴蓉投资(000598):

公司拥有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公司的CMF连续微滤设备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空气反冲洗自清洗微滤膜系统,适用于高浊度的变化水质。在饮用水行业中已获得美国、日本、欧共体及澳大利亚zf的安全认证。公司在水处理方面有着不错的成绩,公司旗下的蓝星水处理技术公司是一家从事水处理及膜分离技术开发应用的大型国有专业化水处理工程公司,在膜法工业污水深度净化回用处理工程、膜法苦咸水淡化工程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前期公司蓝星水处理BDA项目竣工投产,总处理水量30000m3/d,采用“微滤+反渗透”组合工艺,该工艺将BDA污水处理厂二级排放水经过深度处理后,达到高品质再生水水质要求,通过配套管网向开发区内工业企业提供生产用水。

二、海水淡化蒸馏设备

1、双良股份(600481):

海水淡化主设备(蒸发器、冷凝器)与公司主打产品溴化锂制冷机组(年销售约700台)真空换热设备无论从结构形式、工作原理都相类似,公司强大的科研实力、精良的工艺水平是制作海水淡化设备精品的保障。2009年11月,调整可转债发行规模及用途。原规模不超过7.5亿元。调整为不超过7.2亿元,用途调整为海水淡化设备制造项目及24万吨/年EPS项目。海水淡化设备制造项目建设周期约为24个月,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9套LT-MED/12000吨低温多效海水淡化设备(海水淡化能力10.8万吨/天)的生产规模,项目总投资7274.1万美元。项目正常年销售收入67500万元,项目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为26.79%。(2010年4月公告,公司发行可转债获证监会核准)。24万吨/年EPS项目建设周期约为12个月,建成达产后可形成年产24万吨EPS的建设规模,本项目总投资额为3360.6万美元,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为27.13%。2010年5月,可转债发行结束,并于5月14日挂牌交易,债券简称为双良转债。2010年中报披露,EPS项目完工,海水淡化项目进度为5%。

2、中集集团(000039):

海水淡化装置中的蒸发器公司控股100%子公司大连中集重化装备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3370 万美元。

项目一期投资为3.5 亿元,形成年9000 吨的生产能力;预计 2009 年 8月竣工并形成产能。主要产品范围包括煤气化装置中的煤气化炉,乙烯装置中的乙烯裂解炉,大型合成氨、化肥装置中的高压设备,炼油加氢、加氢裂化、甲醇装置中的关键设备,海水淡化装置中的蒸发器等。

3、久立特材(002318):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工业用不锈钢管的生产、销售,主要产品为工业用不锈钢无缝管和不锈钢焊接管。

2007 年,公司开始实施建设“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关键耐温、耐压件制造项目”。2007 年公司各类工业用不锈钢管产量达3.2 万吨,居于国内同行业第二位。2008 年,公司开始实施建设“年产1 万吨油气输送用中大口径不锈钢焊接管项目”和“年产1 000 吨海水淡化用钛、钛合金焊接管技术改造项目”

4、海亮股份(002203):

公司为中国最大铜管出口商,也是中国第二大铜管生产企业,已经成为业内公认中国铜管行业三大龙头企业之一,是中国最大铜及铜合金管出口企业,耐蚀合金管主要用于海水淡化和发电站建设等领域。公司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如海水淡化装置用铜合金无缝管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舰船及海洋工程用高耐蚀大口径白铜管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铜合金管连续生产高效节能技术、立式连续铸造机列为省重大科技公关项目,同时,除公司的高附加值、高效节能技环保型产品如铝青铜管、无氧铜管、超长冷凝管投放市场外,像内螺纹管、合金管出海水淡化管以及一些小品种附加值高的产品产销比例上升。

5、上海电气(601727):

该公司是中国最早涉足海水淡化领域的企业,已具备国内首套大型海水淡化设计业绩,并形成了这一装置的完整制造能力。今年10月,这家公司同意大利英波基洛达成合作意向,根据签署的意向书,各方将以各自在海水淡化领域的技术、工程以及专有技术开始合作,并以成立一个新的合资公司为目标,该公司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水淡化承包商。英波基洛集团拥有40年的海水淡化设计经验,在世界各地从事海水淡化项目建设。至今其海水淡化总装机量已达220万吨日,建设中的总装机量达72万吨日。已占据全球海水淡化市场的20%。

三、海水淡化反渗透膜

1、南方汇通(000920):

公司控股42%子公司贵阳时代汇通 膜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复合反渗透膜生产基地,公司全套引进美国复合膜大规模生产线和工业化工艺技术,向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膜元件,而且公司具备了较强的膜研发能力,有一个装备完善的膜实验室及一批膜技术专家,在产品不断拓展延伸的同时保证了向客户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时代汇通的膜产品及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饮料行业、医疗制药、市政供水处理、工业用高纯水、锅炉补水、海水淡化、电子行业超纯水、废水的处理与回用、物料浓缩提纯及农业灌溉等多种行业。

2、深圳惠程(002168):

聚酰亚胺合成技术全国领先,反渗透膜核心材料深圳惠程2009年底提出了非公开定向增发方案,融资主要投向与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合作的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项目,项目产品主要应用于环保及国防军工领域,下游需求旺盛,同时可以实现进口替代,前景看好,若项目顺利实施,有望成为公司未来业绩增长的亮点。

[责任编辑:hezl] 标签:海水淡化 反渗透法 多级闪蒸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