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券商研报频失实 中国券业更需“中国墙”

2011年05月04日 01:35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刘宝强

0人参与0条评论

随着中国宝安“石墨矿”事件、宁波联合“锑矿”事件以及双汇发展“瘦肉精”事件的发生,券商研报的频频失实把券商分析师推到了一个风口浪尖的位置,券商也因此陷入诚信危机。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与投资者的交流后发现,目前在投资者眼中,券商研报就像被打了“瘦肉精”的猪肉一样,显得那么不安全、不可靠。那么不究竟什么原因让本该客观的券商研报变得如此“危险”呢?如何重塑券商研报的可信度呢?

故意“说谎”还是思维误区?

“每个行业都有潜规则,券商分析师的潜规则就是对于看空的公司不出报告。对于‘卖出’、‘减持’、‘回避’等评级的研究报告尽量不出。”对于券商研报频频失实问题,某券商分析师昨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毕竟研报上要写分析师的名字,如果得罪了上市公司,也许上市公司下次就不会接受你去调研了,所以分析师一般不会“太过分”

据上述分析师介绍,在券商研究报告中,业内规则是对于强烈推荐级别的报告,实际上就是推荐买入该公司;对于推荐级别的报告,实际上就是中性;对于中性评级的公司实际上就是卖出。

而另一券商分析师也表示,除了不愿得罪上市公司外,认识上的错觉也导致大多数分析师出现失误,而故意愚弄投资者的分析师应该是少数,“打个比方,假设某人每天都对着镜子喊自己是最帅的,那么,长期下去,他或许就会真的这么认为,而目前券商分析师对自己所分析的上市公司,很多就存在这种思维误区,最终在出券商研报时也出现失误。

不过,也有北京一家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我觉得有时媒体对分析师券商研报问题有所夸大,上市公司每个季度业绩出现变化比较正常,分析师难免出现失误,这在国外也比较普遍。

上海一家券商分析师也表示,大部分券商研究所对分析师还是有严格管理的,如果分析师出具了有问题的报告,研究所和证监会都有可能对该分析师进行调查。

国内也需建立“中国墙”

“我从来不看券商分析师在报告中对上市公司所做的结论。”深圳一家私募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虽然目前分析师的水平相比5年前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国内券商分析师水平还是参差不齐的,或者分析师就和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着某种利益关联,“所以,一般我只看报告中分析师调研时拿到的实际商业数据,不看分析师得出的结论。

众所周知,在欧美国家,在券商研究部和交易部之间,都存在着严格的隔离,而这种隔离被形象地称为“中国墙”(Chinese Wall),以防止交易部利用自己的资讯优势和资金实力发布歪曲事实的报告和分析研究评论。但在国内,这堵“墙”似乎流于形式,上海一位私募人士就表示,现在有些所谓知名分析师,背后往往都“跟”着很多资金,“这些资金管理方肯定和分析师之间有利益关系”

一家券商研究所的销售人员更是直言,国内有些投行在帮助企业IPO时,往往找到分析师,要求帮忙出报告进行吹捧。更有甚者,国内某小型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某些券商分析师同时还承担着券商自营投资管理任务。而这在任何市场都是不可思议的。

鉴于此,相关分析人士指出,当务之急是在中国券业内部建立真正的“中国墙”,规范券商研报的出具,“只有制度到位了,才能重新树立起券商研报的可信度,杜绝频频的失实现象。

[责任编辑:wangcong] 标签:券商 分析师 中国 报告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券商研报乱相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