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被忽悠的券商分析师

2011年05月25日 04:43
来源:证券时报 作者:吴清桦

0人参与0条评论

今年以来,券商研报“乌龙”事件不断,相关负面报道频现报端。业内惊呼,研究行业最坏的时代已到来。暂且不论该如何谴责发布虚假报告的研究员,一个很显然的事实是,炮制研究报告的券商分析师要么是想忽悠别人,要么是被忽悠了。

近几年来金融业发展迅速,人才流动性强于其他行业,而分析师队伍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业内优秀的分析师,或被公募基金挖角,投身基金公司当基金经理;或者投向私募基金,自己担当投资决策人,操盘大笔资金。

优秀人才不断流失,后备力量不足,成了分析师队伍发展的短板。当前,日益年轻化是分析师队伍的另一大特色。登上《新财富》榜首的金牌分析师身价疯涨,有的券商希望通过挖角来提升研究团队的整体素质,但高企成本让他们望而却步。于是有的券商从学校招来大批应届毕业生进行培养,准备自给自足。然而,刚出校门的毕业生缺乏社会经验和人脉资源,他们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

除了人才流失、队伍年轻化,分析师的专业能力欠缺也令其容易被忽悠。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这对分析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个几十人的研究所,研究方向往往覆盖社会的各行各业。一个分析师关注的领域常常要横跨好几个行业。

一个化工专业出身的资深分析师对记者说:“目前化工产品品种多达几百种,我尚且弄不清楚,更别说非专业出身的研究员了。”研究员在调研时,一旦遇到不熟悉、不理解的,便只能听任别人说道。人云亦云的研究报告含金量不高且罢,连真实性都有待考察。

有人这样调侃,证券分析师是多面手,像侦探去调研上市公司,像哲学家去谈战略,像记者去写报告,像明星去路演,像服务员去服务,像销售去忽悠,像政客去拉票。这生动地描述了分析师疲于奔波评选、销售去服务的生活。不少分析师不堪重负,无暇沉下心来做研究。

一方面是分析师的自顾不暇,专业修养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接受调研的对象如上市公司董秘等越来越成熟。以前券商研究员前往一家上市公司调研,上市公司警戒心较弱,透露的信息量大而准确。而如今,前往调研的队伍越来越多,上市公司见怪不怪,应对水平大为提高,调研沦为走过场。引用一个资深研究员的话——“如今的董秘,要忽悠一个研究员,实在是太容易了。

更有股价表现不如意的上市公司变被动为主动,召集各券商基金研究员齐聚公司,在酒桌上对出席的分析师坦言,公司股价下跌太多,希望各位多多支持。还有的上市公司,抓住机会炒作股价。譬如,当国家颁布相关行业优惠激励政策后,在政策是否惠及相关上市公司尚存在不确定性、所带来收益尚不可评估时,就有上市公司借助研究员的平台散布消息,称自己将是受惠最大的企业云云。

调研对象的“狡猾”、海量信息的真真假假,考验着研究员的眼光。研究员若不能辨别出信息的真假,别人说什么信什么,便只会沦落为上市公司的信息发布和炒作平台。

研究员是否被忽悠了,又被谁忽悠?可能只有研究员自己清楚。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有修炼出真本领,才能防止被忽悠。

[责任编辑:wangtao] 标签:券商研究员 券商基金 忽悠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券商研报乱相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