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在挖大陷阱:95%研报强烈推荐 平安国信最明显
谭婷
推荐!券商研报中最常见的字眼。
如今,在各种利益驱动下,券商研报已慢慢“变质”
今年来,中国宝安、宁波联合、双汇发展等研报乌龙事件,将券商分析师和机构(基金公司)、上市公司、自营以及主力资金间的利益链暴晒,同时研报质量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证券业协会会长黄湘平近日在某座谈会上也指出,证券研究报告的总体质量有待提高。
孰不知,券商分析师力推自家投行项目的情况也比比皆是,研报评级95%为推荐,也不乏强烈推荐。在中小项目“高手”平安证券和国信证券,这种现象非常明显。
事实上,为了防止分析师和自家投行业务合谋调控发行人股价证监会对此采取了“静默期”制度。今年1月1日起实施的《证券研究报告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证券公司从事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同时从事证券承销与保荐、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的,应当建立健全发布研报静默期制度和实施机制。
遗憾的是,静默期只是个泛概念,并没有明确规定而是因券商而异。而在美国和香港却有硬性的天数限制。
各券商的静默期安排各异。
通常情况下,静默期为自股票定价日起至上市后某段时间。据了解,国信证券为上市日起5个交易日内、平安证券20交易日内,而光大证券为自签订业务协议日至新股上市日,国泰君安为相关公司列入限制清单之日起至限制解除日后的40天。而在海通证券的相关公示里并没有静默期安排。
一家券商合规人士介绍,限制清单公司的制定标准很难统一。“比如随着持股比例的增加,可能列入限制清单。总体上说,证券公司的实力、自营规模大小不同,敏感性也会不同。小券商在这方面的要求低一些。
无论怎么独立,怎么隔离,券商研究部和投行部终究是一家人,“防火墙”也许仅仅是“玻璃墙”。何况,所做项目上市后的业绩及股价表现是验证投行实力的重要指标。
本周理财周独家观察平安、国信、华泰联合、招商、广发、海通和安信7家券商研报,揭示“投行+研究”利益链条。发现它们均存在“自荐自推”现象,并一再挑战公正客观的道德底线。
去年以来,它们霸占了IPO市场36%的融资份额。截至5月底,它们保荐215家公司中129家深陷破发泥沼,破发率达60%。如此局势下,它们又是如何“自卖自夸”?
相关专题:券商研报乱相
相关报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