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券商研报:测不准的逻辑原理

2011年07月20日 17:52
来源:中国金融网

0人参与0条评论

近日,券商研报甚嚣尘上。从中信证券的“天价榨菜”,到申银万国的“被增”阿胶,再到银河证券的错误计算、国信证券的7倍青啤,无不告诉世人,投资只是对未来的预测。套用王家卫新电影《一代宗师》的台词:投资,无非就是两个字,一横一竖。错了,躺下;对了,站着。

预测百分百准了,你就站着把钱挣了。但,大家都忘了一点,世界万物难以测准,太多太多的不确定性。而近期券商研报频遭质疑,实际上更多的指向是:很多人对于这样的“预测百有不同的看法。

既然是预测,有不同的看法是理所当然的。券商研究部门作为独立的研究机构,也只是一个“可供参考”的价值,作为普通的散户还是别去“捕风捉影”,类似各种“消息”,恰恰是中国股民最惨痛的经历。

于普通股民来说,无论是银河还是国信,仅仅是一个数据而已。银河的失误,攀钢钒钛的公告,也无非给出了两个可以参考的面。参考面很多,如企业的公告、年报、企业上下游情况、市场情况、行业数据等等,相信银河与国信的专业人员有比这更多的渠道。也许我们并不质疑专业券商机构研报的严肃性,但不可否认,银河证券的这次失误及国信证券的“放卫星”,可窥视证券行业的研报质检漏洞,同时,也需要大众理性对待研报的价值。

关于研报的价值问题,可看近期对于研报的业内人士的观点(以下片段来自 中 国 证 券 报的报道)。

“点位和金股只是研究观点的一种表达方式,投资者更应当关注背后的分析逻辑。”申万研究所总经理陈晓升表示,金股往往是每家机构在那个时点给出的最佳组合,研究机构在随后的几个月中会根据上市公司以及市场变化调整评级或者观点,但媒体或者中小投资者并没有完整跟踪了解。一般机构投资者则会保持跟踪,申万研究所也会通过销售将研究员观点的变化传递给自己的客户。所以,单纯从两个时点对比来断定金股的成色他认为不尽合理。

“研报不是大众消费品,是专业机构的观点表达。”陈晓升认为,研究不是算命先生,作为专业的研究工作有它特定的服务对象。这一观点和安信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不谋而合,高善文最近在“卖方分析师是干什么的”一文中提出,“诸葛亮是卖方分析师,刘备是买方投资者,分析师的客户主要是专业(机构)投资人,只有他们才能够相对准确地评价分析师的价值,理解分析师的独立思考结果和对投资的意义。机构投资人一时一地的投资未必成功,但在角色上只有他们才为分析师的工作付费,并是拥有评价权的群体。

显然,在谁来评价分析师以及如何评价分析师上,专业机构与普通投资者存在较大分歧。但归根结底,无论如何评价,对于投资者来说,研报并不是上帝,永远存在测不准及不确定性,需要投资者的谨慎判断,研报仅供参考。还是那句话,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liyang] 标签:券商机构 分析师 预测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券商研报乱相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