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零售公司2011年业绩预报亮眼 今年直面多重挑战

2012年02月03日 02:04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韩祯

0人参与0条评论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月份最新统计,201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226亿元,同比增长17.1%,全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5.9%,但增速比2010年放缓2.2%。

国信证券1月30日发布的研报显示,2011年,其重点监测的31家零售公司平均业绩预期增速为38%。多家券商研报表示,2011年零售行业的销售额增长相对稳定。

行业整体平稳增长

多家券商分析表示,2011年第三季度,商贸零售行业整体业绩增速约为22.7%,低于一、二季度33.1%、23.9%的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的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在公布2011年业绩预告的零售行业上市公司中,东百集团预计业绩增长250%左右,预计增幅超过100%的有美克股份永辉超市海宁皮城三联商社轻纺城等;步步高友阿股份潮宏基通程控股苏宁电器等预计业绩增长30%~50%。

永辉超市、步步高、苏宁电器、潮宏基近日更是上调了业绩预增。根据国信证券发布的研报,目前已有12家公司公布了业绩预增,平均预增50%以上。其中预增50%以上的有7家,占比58%;预增20%~50%的有3家,2家预增20%以下。

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指出,从销售额的整体情况来看,2011年零售行业的销售额增长相对稳定。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合伙人王丹青分析认为:“2011年零售行业整体趋势是:规模增加了,利润上涨了,然而利润率却下降了。”他表示,这是人力成本上升、过高的租金、电商的渗透蚕食了部分利润等因素所造成的。

四季度表现疲软

虽然2011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纷纷预计年度业绩均有不同程度涨幅,然而截至2月1日,受制于第四季度消费水平下降的影响,已有部分零售上市公司下调了预期业绩。

天虹商场1月30日发布公告显示,公司原本预计201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5%~50%,调整后预计同比增长15%~25%。

人人乐的预期业绩则下降得更为明显。据该公司发布的公告显示,修正后,公司预计业绩比上年同期下降20%~30%。

东莞证券商业零售行业分析师俞春燕告诉记者:“2011年整个市场零售消费上涨还是比较快的,同比却是趋于下降,特别是10、11月下滑很厉害。

从利润水平来看,由于零售企业面临着门店租金上涨过多和供应商的价格压力,2011年零售行业相关企业的利润空间有所缩小,现在部分零售企业的利润增速已经小于销售额增速。

截至目前,手机及数码电子产品销售商爱施德预计全年业绩下滑20%左右,王府井、天虹商场、首商股份银座股份新华都友好集团新华百货、武汉中商、商业城、重庆百货等公司均发布了去年的年度业绩修正公告,下调了2011年业绩。

而重庆百货2011年的业绩虽然低于预期,但其销售额和利润总额也均同比出现了增长。据悉,重庆百货2011年全年实现销售额250.13亿元,同比增长17.9%;实现利润总额7.2亿元,同比增长15.8%。

王丹青分析认为,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零售市场整体环境趋紧,加上企业在去年第三季度对于业绩乐观的预期,成为影响企业全年业绩的主要因素。

2012面临多重挑战

王丹青指出,在2012年,零售企业面临为了规模效益选择扩张所带来的竞争,加上电商的崛起,企业的运营和经营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除此之外,俞春燕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企业的人力成本等各方面增长速度快,加上新店培育期会有费用增长的压力。”据了解,由于门店租金上涨过多等因素,2011年百佳、太平洋等企业的部分门店已经关闭。

近年来电商发展迅速,最近3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高于传统渠道消费增速。根据统计,2011年我国网购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000亿~9000亿元,同比增长75%以上,占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4%。

王丹青告诉记者,企业为了谋求扩张,往往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而同业态的百货竞争则是更为激烈,太平洋百货由于业态已经不适应北京市场的发展,在去年已经关闭2家店。

杜岩宏指出,近期国内五部委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这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压缩零售企业的利润空间,加上当前各种原材料价格均有所上涨,供应商的提价意愿增强,零售企业正面临来自供应商方面的价格压力。

[责任编辑:xuzg] 标签:零售行业 业绩增长 业绩预增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