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中国轻启“微刺激”计划

2012年06月03日 23:13
来源:投资者报 作者:迈克尔·韦恩斯

0人参与0条评论

因对急剧放缓的经济发展有所顾忌,中国决策层已开始启动各项措施,注入资金,继续兴建更多公路、机场,并继续实行补贴政策,以刺激消费。同样是这些措施曾在上一轮全球经济衰退中使中国几乎安然无恙,渡过难关。

但决策层表示,新一轮“计划”的支出额将远低于中国政府在2008年和2009年的水平,当时,中国政府投入了4万亿人民币(约合5850亿美元)。彼时的经济刺激政策使得银行贷款额急剧增加,许多专家称,其中部分银行贷款投资的项目并未完全确定,最终会在来年被取消。

而就在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澄清市场对“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是误解,其审批均依规划进行的时候,中国官方刊物《人民日报》在其一篇文章中援引著名经济学家的话称,“任何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都需谨慎对待”。因受刊出的文章影响,以及从北京传来的消息显示,中国政府的决策者们对新一轮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仍持谨慎态度,当日股市下跌。

也许不叫“刺激政策”,但效果相同

金融分析家们认为,总值约1500亿的新一轮大型投资项目出台的迹象仍很明显。自4月初以来,发改委已批准了数十个大型基础建设新项目,包括如水力发电站等清洁能源公司,4个新机场,以及3个大型钢铁厂的改建和扩建项目。

在这之前,今年至少有另外两个机场和南京的一个地铁项目加快了审批程序。还不包括由地方政府宣布实施的新项目,显然这些项目获得政府的首肯,包括高速公路项目、污水处理项目,以及一项由国有企业投资,在中南部地区重庆市的一个价值3500亿人民币(550亿美元)的投资项目。

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外,政府还将重新启动一项以旧换新的措施,该措施曾在上一轮经济衰退中用于刺激汽车销售,通过发放大额补贴,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车,大型公交车、卡车和农用车可能也包括在内。有报告称,现金刺激措施将延伸至家电销售,这与2009年的措施相似。

香港渣打银行分析家王志浩在一次访谈中曾说“这将大大”提高经济增长率,他说:“你可能会产生疑问,这是经济刺激计划,还是投资决策,或者仅仅是促进经济增长。但很明显,政府将批准项目,很多项目是一些公司等待已久的,是扩大公司生产能力的项目。

不仅如此,5月30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有超过20个大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如先进设备制造以及能源保护项目。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尤其在当前经济运行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

投资保增长屡试不爽,但该改变了

这一系列措施旨在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就目前中国的增长率而言,中国仍认为相当低,而其他大多数国家对此增长率都已艳羡不已。在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8.1%,创全球经济危机以来的最低。中国政府预计2012年的经济增长率将降至7.5%,尽管官方的预测数字向来都相对保守,但该预计数字仍说明了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的担忧。

不仅如此,政府官员长久以来一直担心,就业市场萎靡,新的就业岗位数量增加放缓,以及收入的增加将招致更多国内不安定因素。金融分析家以及经济学家普遍预测,新举措将促进经济增长,但他们认为,这是否能起到好作用,还相当不明朗。

中国近年来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向高速公路融资项目发放的贷款,以及其他超过中国当前需要的项目。其他贷款资金的注入也可以将国内生产总值维持在8%以上,中国自诩这是最低经济增长速度,但代价是加剧债务负担,使长期债务问题恶化。

北京大学教授、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学者迈克尔·佩蒂斯在30日的一篇时事通讯中写道:“中国为促进经济增长而积累的债务越多,最终为改变局面而所做的调整就越困难。但今年在中国政坛是举足轻重的一年,我认为谁也不想在年底为今年的表现而遗憾。

佩蒂斯教授以及其他专家称,中国只有重新调整经济结构,改变其依赖出口和大型建设项目的现有经济结构,转而成为以消费支出为基础的经济结构,才能确保其长期的经济增长强劲势头。

香港瑞士信贷集团首席地区分析师陶冬表示:“国有企业的新项目支出将有能力遏制经济下行的趋势,但不会产生新的经济反弹因素。最终中国需要的是来自民间投资的新型经济发展动力,同时需要进行结构调整,然后中国的经济才会转入上升的阶段。”

[责任编辑:xuzg] 标签:中国 经济 项目 一轮 
打印转发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