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评论】刺激经济须解除民企后顾之忧
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状态如何?内需:江湖上有关于它的传说,但恨不见应验,怎么哄也跑不起来。出口:以前很得力,但遭了时疫后,贵体有恙,一时也跑不动。看来,为了让经济“快快走,别停下”,“固定资产投资”又得被拉出来千里走单骑了。
2012年5月18日至20日,温家宝总理武汉讲话,释放出强烈的政策信号:“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5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更是提出:“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
由是,我们看到了经济刺激政策的组合拳:央行把存款准备金率降低了0.5个百分点;铁道部宣布获得了2万亿元的银行授信;国家发改委开闸放水,给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颁发了准生证,如宝钢湛江和武钢防城港的钢铁基地项目,产能均为1000万吨,一些原定下半年开工的项目,也被提前到上半年……
可市场反响似没有预期大。刺激政策密集来袭的这两周,上证综合指数仍在2200至2400点之间来回波动,畏葸不前,就像被踩了一脚的大象,感觉不明显。回想2008年11月出台“四万亿”,股市像被踩了一脚的猫一样,反应强烈,短短九个月,股指即从1700点不到上升为2009年8月底的3400点有余,足足涨了一倍多!
难道市场像人一样,面对同样强度的刺激,神经越来越麻木?是的,有日本的教训为证。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衰退。为了提振经济,政府大兴公共工程。由于公共项目投入的80%由中央政府负担,地方政府争相上马高速公路、桥梁、港口和歌剧院等,但这些项目建成之后,大多利用率极低——只因为日本的基础设施本已相当完备。到后来,甚至出现了怪现象:北海道的某高速公路,熊出没的频率比车高。跨海大桥空荡荡,独对大海的呜咽。
原理很简单:政府不可能像民企那样,进化出对市场信息的敏锐触角及对成本与收益的敏感头脑。在日本,如果一个项目民企能做而不做,那即意味着无利可图,是市场的最优选择。政府接手来搞,财富的低效率可以想见。
不过,相对于日本,中国搞刺激政策有两大优势:一是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国有准入限制;二是中国是成长型市场。这确保了国企有钱赚。在准入限制之外,往往还有价格管制,会导致相关基础设施行业供给不足,这意味着如果稍稍放松价管,国企还能赚更多的钱。这些因素加起来,让刺激政策在一段时期和一些地方效果出奇地好。
但市场无情,无论日本,还是中国,刺激政策的效果会受一条基本定律的约束,那就是: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供给增加,价格下降。如果供给增加是由政府刺激造成的,到某个节点,收益必然不能与成本相抵。这是任何刺激效果越来越差的根源所在。
这挺让人讨厌。不过,危险总是与机会并存,在市场和民众刺激越来越“无感”的背景下,民企反而有了更大作为的空间。过去,民企之所以大量能进入甘肃石油开采和山西煤炭生产行业,不是因为被礼遇,而是因为国企亏损太厉害、硬着头皮也干不下去了。
反面的例子也有。2005年和2010年,国务院出台过两个非公经济三十六条。诚意饱满,但效果不彰。推其原因,前者发布时经济形势大好,后者发布时“四万亿”尚有余威,国企能大赚钱,没有道理分民企一杯羹。
有道是“形势比人强”。市道是不好,刺激是不灵,但积极方面是,民企的春天也不远了。目前,中央各部委正密集推出非公三十六条的实施细则,卫生部、铁道部和国资委已有动作,银监会出台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宣布“在市场准入实际工作中不得单独针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设置限制条件或其他附加条件”
然而,民企最大的后顾之忧乃是财产权如何得到切实保护。前车之鉴犹在:前几年,因能源大牛市的到来,有些地方政府就一脚把先前请来的民企踢出石油和煤炭行业。现在,地方政府又如何证明自己严格保护民企产权的诚意?一个尊重市场规则、严守权力边界的政府,其行为才可理性预期,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交易费用,从而为经济复苏与发展奠定稳固的根基。
相关专题:中国刺激政策低调潜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