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A股6月巨震背后 三大“魅影”离奇浮现

2013年07月01日 00:2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赵笛

0人参与0条评论

每经记者赵笛

13.97%的下跌幅度使得今年6月成为近四年来沪指跌幅最大的一个月。面临巨额跌幅,市场捶胸顿足的同时,也在感慨这个“多事之夏”的一连串离奇事件。银行,从最有钱变成最缺钱,这够不够离奇?海外,新兴市场暴跌,热钱大幅回流美国,而海外机构早在三个月前就预判银行业风险,这够不够离奇?市场,沪指诡异的巨幅长下影、期货市场剧烈震动,这够不够离奇?市场的离奇背后也有着一些必然。那么,6月一箩筐的离奇事件背后,有哪些必然因素呢?

离奇之一

最有钱的地方闹“钱荒”

谁也不能否认,银行是最有钱的地方。

然而,就在6月,银行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没钱”了。一连串的负面消息包裹着银行,使得其股价大幅下跌。

“钱荒”袭来

隔夜拆借利率从2%多到30%,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

6月6日,市场传出“光大银行兴业银行的同业拆借资金本应到期,但因为头寸紧张光大毁约,导致兴业银行千亿到期资金都未收回,两家银行资金面齐齐告急,不得不多次向四大行拆借资金”的消息。

这则消息随后被当事双方否认,但却开启了银行“钱荒”事件的序幕。

6月8日Shibor隔夜拆借利率大涨至罕见的9.58%,一般来说,隔夜拆借利率飙升主要出现在春节前,此时银行的兑付会比较多。如今,这一飙升出现在端午节前,有些让人看不懂。

不久之后,统计局公布5月宏观经济数据。数据的下滑使市场对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有了预期,隔夜拆借利率也回落至6月17日的4.813%。然而好景不长,市场所期待的降准并没有出现。6月19日隔夜拆借利率上涨至7.66%。此时此刻,央行出现了一反常态的“淡定”。

申银万国银行业分析师倪军指出,“此前央行通常会动用工具调节外汇占款给资金市场带来的影响,这也令银行习惯性预期,央行会在资金紧张时再度出手。但6月初以来,无论资金面如何紧张,央行一直按兵不动,银行的预期一再落空。”

6月20日,隔夜拆借利率涨至13.44%,最高甚至飙升至30%。当日,曾一贯扮演资金融出方角色的5大行也不再拆出资金,甚至在市场上借入资金,一时间令市场的恐慌情绪迅速蔓延。当时,有银行开始调整1亿元以上转账才需要预约的规定,将这一金额降到5000万元,甚至是1000万元。

与此同时,银行业在6月底出现大面积理财产品到期的影响更是巨大。

据国际评级机构惠誉报告称,6月底最后10天将有1.5万亿元银行理财产品到期。而据普益财富数据显示,6月最后一周,银行到期理财产品一共有1592款。

巨额的产品到期自然需要巨额的资金兑付,但在隔夜拆借利率节节走高的背景下,上述消息的负面影响被不断地放大。

银行业,好的时候歌舞升平。这造就了去年底以来银行股的股价因为成长性、低估值而被市场大幅炒高。

而如今,银行业又出现了负面消息袭来泥沙俱下的状况。民生银行(600016,收盘价8.57元)等多家银行股在上周跌停。

资金利率被操纵?

随着央行发声“维稳”,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全线回落。可以说,这样一场多重因素造成的“钱荒”暂时告一段落。

然而,“钱荒”背后的故事还在继续。就在隔夜拆借利率飙升之际,有央行人士曾指出“有人操纵利率”。而与此同时,招商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罗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银行股暴跌是利益集团阴谋。”

罗毅指出,无论从银行股的基本面,还是对中国经济的前景和信心等方面来看,远远没有达到一些人所设想到的那种危险局面。罗毅认为,出现目前的局面,或主要是部分利益集团在故意制造恐慌,从而浑水摸鱼。

罗毅提出的“阴谋论”使得市场为之一振。不过,也有研究人士认为,“不存在所谓的阴谋。”

“我觉得不存在有人操纵利率的情况。”长江证券金融行业分析师刘俊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市场价格由供需决定,拆借利率走高是市场的一种正常反映。

短借长贷造成“期限错配”

相比罗毅的“阴谋论”,大多数市场人士认为,央行此举是“去杠杆化”和“推动资金流向实体经济”。

所谓利率杠杆化,就是指当前银行业存在的两个利差。一是存款的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之间利差——这一点普通投资者都很清楚;二是银行找央行借钱、找商业银行进行同业拆借所产生的利率和银行最终贷出去的钱的利率存在价差——这一点一直被市场所忽视。实际上,近年来,当其他大型企业利润下滑乃至亏损时,银行却能保持高成长性的一大原因就是利率的杠杆化。

当银行找央行或其他商业银行拆借了3%利率的资金,转身又以10几个点的利率给予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等,而这些产品所圈的钱又以各种方式流向了地产、投资等行业,其中的利差之大难以估量。

实际上,“短借长贷”模式下构成了“期限错配”。早在去年底,时任中国银行董事长的肖钢在《中国日报》撰文称,这种影子银行就是“庞氏骗局”。这才有了市场对6月底理财产品到期规模的空前关注。

利率杠杆化不但不符合经济规律,也很大程度上导致地产调控效果的不明显,以及经济结构转型的艰难。

“管理层肯定不能放任‘影子银行’越做越大,打击是迟早的事情。”有银行业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后市,这次的行动只是开始,央行的举措服务于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去杠杆化还将继续。

离奇之二

海外机构“准确”预判热钱加速流出

6月,不只有“内忧”,还有“外患”。6月初,随着其他新兴国家的股市暴跌,热钱回流美国引发了全球股市的恐慌。一直以来,新兴国家是热钱的聚集地,谁都没有想到,突然之间热钱回流。但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3月份,一些海外机构就已经预见到了A股将出现银行体系的重大利空,而这一判断当时却没有引起市场重视。

新兴市场率先大跌/

6月11日,泰国股市暴跌4.97%,创2011年10月以来最大跌幅。菲律宾股市暴跌4.64%,创2011年9月以来最大跌幅。印尼股市也暴跌3.9%。除了亚洲的新兴市场,金砖四国中的巴西股市也在当日暴跌3%,俄罗斯股市大跌2.84%,印度股市下跌1.53%。

相比美国三大股指1%左右的跌幅,新兴市场的股市跌幅显然是巨大的。而对新兴国家股市的“跳水”,市场将矛头指向了美联储的QE退出预期。

实际上,市场恐慌QE退出已经不是一两天了。但近段时间以来,美国的经济数据不断给市场以惊喜,让QE近期退出的可能性大增。5月芝加哥PMI大超预期,美消费者信心创6年来最高。随后,备受市场关注的美国“非农”数据显示,美国5月非农就业人数增长17.5万人,小幅高于增长17万人的预期水平。

正是由于美国经济数据的持续向好,使得市场对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不断升温,从而推动美国国债收益率的攀升,导致外国投资者撤离新兴市场。值得注意的是,新兴市场的暴跌以及热钱回流美国并非是突发事件。5月中旬开始,新兴市场的股价见顶明显。在上周二之前,泰国股市在13个交易日下跌近8%,巴西股市在8个交易日下跌8.5%。

热钱从新兴市场流出/

显然,我国5月以来的银行间利率的持续上升能够反映出热钱流出对资金面的影响。不过由于缺乏最新数据的支撑,市场往往会反应慢一拍。相较而言,在5月之前,市场还充斥着热钱流入中国的行为。比如,广发期货提示市场“需要警惕境外资金通过FDI流入中国。”方正证券分析师石磊则认为,“海外的廉价资金、中国地方融资平台的迫切需求和央行汇率市场化的取向,可能共同造成了热钱大举涌入。”

然而,当随着央行数据的发布,市场清楚地感受到了热钱的外流。

央行公布的5月份数据显示,5月新增外汇占款为668.62亿元,为连续第6个月增加,但环比增幅大幅下滑。当月新增外汇占款较上月大幅减少2274.9亿元,环比4月降低了77.3个百分点。

对于热钱的流出,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慧勇指出,国际资金跨境流出我国主要受到前期外汇局多重政策挤压、人民币远期汇率走低、美国经济持续改善以及市场对美联储退出QE3预期强化等因素影响。

实际上,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也是热钱外流的一大原因。6月9日,统计局公布5月份宏观数据。物价指数方面,CPI为2.1%,低于市场预期的2.4%。PPI为-2.9%,低于市场预期的-2.5%。

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基本与市场预期持平以外,进口总额同比增长-0.3%;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0%;新增人民币贷款6674亿元,较4月份回落1255亿元,较去年同期回落1258亿元等均显示出,5月份的经济数据差强人意。

从当前海内外经济状况来看,热钱从中国外流或许短期内不会结束。

海外机构“提前”看空/

中国经济不佳,美国经济复苏明显,这是无可争辩的事情。然而,市场不理解的是,海外资金向来都是“说一套做一套”。海外资金早在3月份就看空A股,难道这一次他们没有说反话?

3月18日,美国摩根大通银行在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建议客户减持中国股票,并指出其看空中国四大银行的衍生品,主要理由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胀加速。

该份报告由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和新兴市场分析师莫瓦特撰写,他认为2013年中国工业产出的启动势头是2009年以来最疲软的,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放缓,通胀超出预期。

此外,摩根大通另一分析师凯瑟琳·雷也发表报告指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可能在今年内,会紧缩流动性以限制通胀,现在很难判断中国政府推出限制信贷成长措施的规模和时机,这些给中国市场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回过头来看,摩根大通两位分析师看空A股的言论均指向银行系风险,3个月过后,他们的预言兑现了。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对于摩根大通的看空,A股市场的大多数分析师都不以为然。

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杨国英当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外资投行们在一边唱空一边建仓。同样,民生银行股东、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在微博中也指出,这是国际投行靠做空中国银行业和中国经济牟利。

然而,市场随后的发展状况,却狠狠地给了这些“多头”们一记耳光。三个月后更是爆发“钱荒”风险,引发银行股暴跌。

对于此前海外机构对A股发展趋势的成功预测,或许又有不少分析人士会说“海外资金掌握了内幕”。

然而,对于透明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市场,海外机构真有内幕也没有必要大张旗鼓的公开。与其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倒不如说,身在局外的海外机构洞悉市场更为客观。

离奇之三

资本市场频现诡异交易

“钱荒”造成了6月的A股出现恐慌性暴跌,而暴跌背后一连串的“诡异”交易现象,也颇值得研究。从沪指的长下影线,到期货市场、融资融券市场鲜有的爆仓,再到工行的诡异成交,这些交易背后又反映出市场的哪些情况呢?6月28日,2013年上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的离奇交易又是怎么回事呢

少有的沪指长下影

99点的下影线或许不是沪指之最,但下影线的长度和超过5%的反弹力度是998点以来未曾出现过的。

6月25日,A股投资者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行情,就在下午开盘后,市场的恐慌气氛还在加剧,但市场却在五分钟后神奇的探到了底部,一路向上,几乎翻红。

“急跌过后有反弹”,这本来是A股的一句谚语。然而6月25日上午,上述判断被投资者骂得“狗血淋头”。经过了6月24日的长阴暴跌,6月25日的早盘依旧出现低开,当沪指顽强地支撑在前一日收盘价附近,不少连跌数日的个股的确翻红。

但是,这种幻想仅持续了半个小时。10点过后,指数开始跳水,截至中午收盘,沪指跌幅接近4%,深成指、中小板指数、创业板指数的跌幅都在5%左右。

由于消息面并没有出现改善,午后开盘,市场恐慌气氛加剧,各路指数急速跳水,股指期货的跌幅更是达到了7.5%。

“大盘都要跌停了,你说怎么办。”在电话的那头,一位私募人士沮丧地说道,“短短几天,辛苦半年的收益全部还给了市场,真叫人发疯。”

但让人惊讶的是,5分钟后,大盘开始向上,并一路震荡地走出了一个大V字型。截至收盘,创业板指数实现大逆转,上涨1.37%,沪指虽然没能翻红,但因为开盘价较低,在日线图上收出了一根长下影的阳线。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6月25日沪指收出的长下影长达99点(开盘价-最低价),折合下影线反弹幅度超过5%(99÷最低价)。这是沪指998点以来沪指单日最长下影线。

衍生品市场巨幅波动

相比现货市场,股指期货的波动更为凶猛。6月24日,股指期货当月合约暴跌7.86%。6月25日,股指期货在盘中再次暴跌7.3%。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6月24日、25日,不少多头的仓位被打爆,从而带来了恐慌性的“多杀多”。一直以来,监管层都希望股指期货扮演平滑指数的效应。然后,连续多日的暴跌下,“空翻多”并没有出现,反而是在趋势效应下,对股指的暴跌予以了放大。

和股指期货相类似的还有融资融券市场。由于本轮下跌的主要是主板股票,不少可融品种遭遇暴跌,导致融资买入客户“爆仓”。

数据显示,6月25日,两市融资偿还额达178亿元,为历史最高单日偿还额。有融资投资者表示,周二午后,很多“高杠杆”的融资投资者都被告知要追加保证金,而部分则遭到强制平仓。

由于25日股市一度低于1900点,这表明,不少融资账户被迫在1900点下方割肉出局。如今市场出现反弹,没有资金补仓的融资客们只能用更少的钱去博弈。

工行股票现“离奇”交易

除了大市的大幅波动外,不少指标股的交易也显得较为离奇。6月26日早盘,工商银行(601398,收盘价4.02元)开盘报3.79元,涨幅达1.88%。9时30分,先是出现3.75元和3.76元的卖单,卖单数量1万手左右。仅过了18秒,突然出现一笔3.7万手卖单挂单,股价瞬间被打到3.50元,最低跌至3.4元,较前一日收盘价跌幅达8.6%。从开盘涨幅1.88%到开盘第一分钟跌幅超8%,然后股价再被拉起。

一般来说,大盘股很少会出现这种离奇交易。这是因为,大盘股里面机构资金众多,成交额会较大,瞬时拉涨停、打跌停的情况会很少见。那么,工商银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走势呢?

目前,关于其诡异交易的原因分析有三,一是工商银行盘中在“送红包”;二是交易员买单错打成卖单;三是触发程序化交易。

6月最后交易日基金做市值?

6月28日,2013年上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大盘的离奇交易再次出现。

早盘,低开后的股指出现大幅上涨,沪指的涨幅一度达到2%。然而,10点40分后,大盘又出现了持续性下跌,到午后2点20分,指数竟然跌绿了。然而,正当市场判断反弹结束,指数又在最后半小时上拉。

统计显示,上周五的行情中,银行、证券、保险、房地产成为支撑市场的主要板块,板块涨幅均超过了2%。相反,前期表现抢眼的创业板指数逆市下跌逾1%。

面对周五的上涨,不少市场人士认为,这是基金在做市值。由于是上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不少基金为了博得一个更好的净值排名,从而强拉基金重仓股。

不过,有私募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一般来说,基金做净值不会等到最后一天。整体来看,权重股的上涨有两个方面的意图,一是不让沪指跌太多;二是掩护创业板出货。该私募指出,从日线图上看,不少创业板股票这轮调整中不但没有跌,反而还在涨。但是创业板指数已经出现了三重顶,下降趋势已经打开。

面对后市,市场乐观的情绪并不多。

[责任编辑:li_yuan] 标签:沪指 杠杆化 板块涨幅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股市大震荡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