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曝钱荒之下银行到处找钱电话打到发热 董事长自掏腰包

2013年07月01日 07:51
来源:投资者报 作者:李真

0人参与0条评论

“大家都在到处找钱,电话打到发热,能发动的人基本都发动起来了,当时就感觉脑袋在充血发胀,着急到不行。”一位银行资金交易员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那天正是6月20日,Shibor(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大幅飙升至13.44%,隔夜拆借利率最高达到30%,7天质押式回购利率最高成交于28%。

有的银行甚至连董事长都亲自出马,联系资金。

“听同事讲,我们董事长还自掏腰包买了资管产品。”一位银行人士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在经历了几天的狼狈后,央行及个别流动性充裕的银行才进行“补给”。尽管Shibor回落,银行稍稍“解渴”,但多位专家预判,下半年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依旧难改。

5月已有危险征兆

资金紧缺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6月20日大爆发之前早有征兆。

6月6日,农发行招标发行的6个月期(贴现)金融债竟然部分流标,且中标利率大幅高于市场预期。

农发行本期金融债计划发行200亿元,然而最终实际发行总额仅为115.1亿元,发行价格为98.3元,参考收益率为3.45%,而当时可供参考的6个月期非国开政策性银行金融债收益率在3.3%附近。

此时已经彰显出资金紧张的态势。接下来的日子,紧张程度不断升温。

“快、快!赶快去处理你手头的贷款,刚刚收到通知,个贷明日起暂时全面停止,部分对公贷款也暂时叫停。”在一个金融机构的活动上,一位来捧场的银行信贷工作人员刚刚在记者身旁坐下,就被紧随其后另一位同事给匆匆叫走,此时正是端午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端午节后的第二个工作日,国债拍卖也遭遇惨败。6月14日财政部计划发行150亿元记账式贴现国债,但最终发行金额95.3亿元,投标倍数仅为0.64倍。

就在一个月前的上一期国债发行则圆满成功,仅仅相差一个月就有了截然不同的结局。

之后停贷的银行越来越多,资金“那张弦”也崩得越来越紧,终于在6月20日通过Shibor利率彻底爆发出来,在这一天见证了中国资金市场上最惨烈的一幕。

“5月份是一个转折点。”在高华证券6月2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

具体数据体现为:5月份的外汇占款从4月份的2940亿元人民币降至670亿元,第一季度,此数据月均为4000亿元。由于人民币是非自有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需要国家用本国货币购买外汇,因此增加了“货币供给”,从而形成了外汇占款。5月份外汇占款下降说明外资在流出。

另一个数据在财政方面,5月份的财政存款增加了4630亿元,较去年同期高出1980亿元。

期限错配是直接原因

是什么原因造成资金紧张局面?

“受贷款增长较快、企业所得税集中清缴、端午节假期现金需求、外汇市场变化、补缴法定准备金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近期货币市场利率仍出现上升和波动。”央行6月25日解释称。

在这五个原因中,有多个原因每年这个时点都会遇到,究竟是哪个原因影响更大?

“应该是贷款增长过快。”前唐山银行副行长师阳向记者表示。

据近日网上盛传的一份未经证实的央行信贷形势分析会议纪要显示,6月上旬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整体投放过猛。

“一些银行认为政府会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出台扩张性政策,提前布局占位。6月前10天,全国银行信贷增加近1万亿,这么快的增加历史上没有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4家主要银行中有一半银行这10天增加的贷款比6月的额度还多。”该会议纪要显示。

师阳认为仅说贷款增长过快,过于笼统,更进一步的原因还有期限错配套利,即银行用同业短期流动资金去做长期贷款,以短做长,很容易出现资金紧张。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受访者基本都和师阳持类似看法。

对于此次资金紧张事件的表述,“钱荒”这个词被频频使用。但银行业人士却对这个词感觉很不舒服。

“这次不是‘钱荒’是心慌。”工行董事长姜建清认为。

“6月5日到20多号,资金市场确实出现了‘钱荒’,但究其实质,是各种因素叠加所引发的‘心慌’。”兴业银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李健在6月26日与投资者电话交流的会议上表示。

[责任编辑:liuqiang] 标签:钱荒 央行 期限错配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股市大震荡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3g.ifeng.com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