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文字实录
2013金融街论坛
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
时间:2013年9月5日上午
地点:金融街威斯汀酒店二层
徐熙(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在这金秋时节,我们迎来第二届金融街论坛。在此,我谨代表北京市政府,论坛主办方,对出席今天论坛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并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首都金融发展和北京金融街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2年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金融街论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论坛的影响力已经扩展到世界各地,今天我们邀请了各位领导、专家、学者会聚于第二届金融街论坛,共同分析世界金融发展格局,探讨中国金融发展改革的相关问题。志在会聚各方智慧,扩大合作交流,共同推进首都金融业创新发展和北京金融中心的建设。
首先,请允许我介绍出席论坛的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他们是: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郭利根;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中国保监会副主席王祖继;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纪志宏。出席今天论坛的北京市领导有: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安顺;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出席今天论坛的经济专家及机构代表有:国际金融协会主席亚当斯先生;纽联储执行副主席西蒙·波特;中国国电集团董事长乔保平先生;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出席今天论坛的嘉宾还有中央在京的金融机构部门领导,北京市相关部门领导,金融机构、企业集团负责人,部分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国际金融组织代表以及相关部门的代表。
下面我们有请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致辞并演讲!
李士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和大家共同讨论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受安顺市场的委托,我谨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向莅临会议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去年我们在北京金融街创办了金融街论坛,意在促进和深化金融领域全球交易合作,在国内外金融领域引发了很好的反响。近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良好发展的态势。内生增长动力和创新活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金融业,作为首都经济第一支柱产业,对推动首都经济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418.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5.6%,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1.3%。首都金融业和整个首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得益于国家不断推进的金融改革和创新。今年年初,就是在金融街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也就是业内所称的新三板正式挂牌运营,这是国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创业的重大举措。半年多以来,新三板不断健全业务规则和制度,着力服务电子信息、研发服务、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发展。截止8月中旬,挂牌公司达到302家,总股本达到82.2亿元,其中北京地区企业233家,当前北京经济社会正在朝着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转变,对深化金融改革有着迫切的要求。同时也拥有金融改革与发展的广阔空间。
第一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有待于进一步的金融改革和创新。
经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总体规划明确提出,要推动北京进入世界城市的行列。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进一步要求,要向中国特色世界城市迈出坚实步伐。纵观所有的世界城市,无一不是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北京是国家首都,是国家经营决策和监管的中心,同时聚集了国内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和大量外资金融机构,是金融资产高度集中的城市。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具有良好的条件。但这一过程需要国家金融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需要中国金融改革,充分释放在京金融机构的创新。与此同时,各种地方性的要素交易市场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在金融改革中进一步规范、创新和发展。目前北京已有注册的交易场所共36家,涉及21个交易种类,年交易额超过了万亿元,这是一股改革创新的力量,也需要在改革中进一步得到发展。
第二产业经过调整和升级,需要结合金融改革共同推进。
目前,北京市正在按照做精一产,做强二产,优化三产的要求进一步的调整结构。“十二五”时期要率先形成驱动发展格局,结构调整的核心就是要把北京丰富的科技、文化、教育资源优势转化为现成的产业竞争优势,这种转化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和支撑,就在于金融改革。中关村是科技创新中心和占领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近年来,我们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关村开展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多家企业设立了中小企业信贷专营机构,每年投资案例和投资金额均在全国首位,实现了企业成长和金融发展的双赢。科技金融的成功经验需要在今后的发展中进一步的发扬和扩展。比如文化产业,是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另一个重点,目前我们正在推进文化企业资源整合,努力打造文化品牌企业和文化航母。这些都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需要更加完善的文化和金融体系。
第三精细化的城市建设和运行保障需要金融改革的大力支持。
城市建设领域投资规模巨大,往往需要使用创新性的金融工具。比如经过放宽保险金融投资领域的改革,保险资金对北京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土地储备、清洁能源等重大项目投资已近700亿。同时,通过私募债款等创新金融工具,我们已经为保障房建设筹措了上百亿资金。目前北京城市建设管理中的重中之重是环境建设,大气环境方面我们估计到2017年将PM2.5的平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60微克以内,比2012年下降25%以上。为此,需要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以电力和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体系。同时,在垃圾、污水处理方面,我们也分别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处理能力。这些都将产生数百亿的长期融资需求。需求需要金融改革的支撑,也必将促进金融改革的发展。
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金融改革与发展是我们共同的期盼,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北京作为国家首都,要切实履行好服务职责,为国家金融改革和金融管理部门,在京金融机构开展工作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工作。同时,北京有条件、有优势,我们愿意在国家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承担各项金融改革的试点任务,为进一步改革探索经验。我们将注重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希望国家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界人士一如既往的关心和支持北京的发展,谢谢大家!
徐熙:感谢士祥常务副市长的致词。作为我们金融中心,首都金融业和北京金融街都离不开金融监管机构的支持。今天一行三会的领导也来到了论坛的现场,下面我们有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致词并做主题演讲,有请!
胡晓炼: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参加金融街论坛,与北京市的领导、金融监管部门的同事、金融机构和金融组织的负责人、国际知名经济学家一起深入讨论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促进金融业的稳健发展》。
可能在座的各位注意到,中国政府网8月20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批复中指出同意建立由人民银行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参加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这标志着我国金融监管工作进一步走上了规范化、日常化的轨道。应该说,早在本世纪初,伴随着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系的形成,我国即开始了金融尽管协调机制的研究和探索。2003年12月27日,修订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中明确要求,国务院建立金融管理监督协调机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2007年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作为专题进行了研究。2008年以来,国务院建立了一行三会金融工作巡会制度,并成立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小组。主要研究金融改革发展和稳定,以及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方针政策。人民银行主要是牵头金融改革、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处置工作,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负责在各自领域内的监管和金融风险的防控工作。2012年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及“十二五”规划纲要再一次明确提出了要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目前,建立进监管协调机制部际联席会议的制度适应了新的形势要求,也是一项重要的举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的特征,金融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机制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增长步入了一个新的增速区间。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更高,责任更重,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要求金融的组织体系、市场体系、调控体系以及监管体系都要更快的完善和发展。利率、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的增强,金融机构国际化和综合化经营的内在驱动,金融创新和新的金融业态、经营方式的不断涌现,都使得我国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这对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第一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是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当前分业监管体制下维持金融健康、高效运作也是一个必然的要求。我国自2003年以来形成的分业监管体制总体上符合我国当前经济金融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要求,但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快速发展,现行的体制也暴露出监管缺位和监管重叠同时存在,以及监管的标准和尺度不统一等等问题。在分业监管的大格局下,解决监管空白和过度监管并存的问题,维护金融体系整体运行的效率,这就迫切的需要建立既分工又合作的监管协调机制。
第二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对于推动金融的创新发展和金融市场与金融监管相互协调、互相促进是一个有效的保障。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鼓励金融创新、发展金融市场的方针指引下,在投资和融资需求的双重推动下,我国金融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类金融机构相继推出了跨行业、跨市场的新型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和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总体上我们的金融创新与服务还是不足的,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还是有待于进一步的发挥。与此同时,在创新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与宏观调控政策、宏观监管规则相博弈的问题。对此,我们既要积极的鼓励、支持金融的创新和发展,又要引导好创新,加强相关的管理协调工作。
第三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经济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产能过剩,部分领域债务水平过高等问题都会造成潜在的金融风险的隐患。社会融资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银行体系,货币市场、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不同行业市场之间相互影响。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需要将金融体系视作一个整体,考虑不同行业和市场之间相互的传导,这样的话就需要加强政策的协调,需要强化系统性的监测,需要进一步统筹考虑宏观审慎的监管要求,这样才有助于我们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第四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与国际上所形成的共识和采取的行动整体方向是一致的。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20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金融稳定理事会、巴塞尔银行管理委员会以及国际证券、保险等监管机构均提出来各国不同金融管理部门之间应该建立和完善协调机制,明确承担防范金融风险的责任主体。我们也注意到,在一些国家,比如说像在美国已经提出了建立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这一实体性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像在英国也建立了类似的机制。我们现在所建立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与金融业在国际上这一整体上加强监管协调的趋势是相一致的。
鉴于以上的这些考虑,我国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现在已经正式的设立,并且采取了部际联席会议的形式。这一机制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履行职责:
第一是加强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
中国的经济持续平稳发展是金融稳定的基础和前提。货币政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中央宏观调控工具,要求金融监管与之相互协调,这样才能够发挥出预期的政策效益。由于货币政策是需要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来进行有效传导的,货币的总量也是由银行体系来创造的,一些金融监管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对货币政策传导的途径和效应乘数产生影响。因此,为了保证货币政策实施的效果,就需要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主体是否执行了货币政策进行监督和检查。同时也需要对一些监管措施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影响做出判断和评估。今年以来,金融机构的同业业务发展迅速,2010年6月到2013年6月的4年间,金融机构同业资产余额年均增长是32.7%,比同期贷款余额年均增速快了17.6%。同业往来的负债余额年均增长24.4%,比同期存款余额年均增长快了10%。目前,同业业务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管理流动性,整合有效资源,增加收益的一个重要渠道。但是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快速增长的同业业务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和金融风险的防范都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我们也看到有的机构借助同业业务来转移表内的贷款,同时规避对信贷总量和信贷投向的一些管理要求。还有的机构借助同业业务做大表内存款,应对存贷比的考核以及内部考核的要求。这就加剧了在特定时点存款市场的波动,并且也对广义货币量M2的数据产生了扰动。此外,同业业务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问题在一些机构也是比较突出的,也是造成流动性风险的一个隐患。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促进金融监管政策与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
防止监管套利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条重要的经验教训,影子银行的产生和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监管政策和规定的不一致相关。目前,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也有这种现象。我们看到,资金就像流水一样,有明显的洼地效应,监管洼地就是基金最容易去向的地方。因此,重大的监管政策在出台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沟通,不同的监管当局对同类业务的监管政策应该有内在逻辑的一致性,监管标准应该有相应的协调性。在分业监管的体制下,监管部门从各自行业监管和风险防范的角度出发,出台了相应的监管政策和法规要求。对于其中有相互关联的一些政策和规定,都需要在相关部门之间进行充分的协调和沟通,使之相互之间能够有比较好的衔接和一致性。
第三加强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化解系统性、区域性的金融风险,对这个问题进行协调。
徐熙:感谢胡行长透露了很多银行业改革发展的信息。下面我们有请中国银监会副主席郭利根致词并做主题演讲,有请!
郭利根: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应邀参加本次论坛。今天论坛的主题是“金融改革与中国经济发展”,深化金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向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和便利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建立健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加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稳定的金融秩序,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既是当前国际金融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保障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民的必要举措,从而也是银行业监管者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人均收入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还进一步强调,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归根结底,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实现共同富裕。在金融消费领域,随着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金融改革持续的深化,金融业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日趋丰富,形势不断在创新,为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社会公众对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与消费不断增长,对于金融消费领域的认知要求不断的提高。对于自身合法权益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金融消费领域信息不对称的特点,易导致银行业消费者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深入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加快完善银行业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框架,业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事关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大局,也是银行业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代表的新的金融产品不断的增加,大量的专业术语、晦涩难懂的表述,使得消费者很难对金融产品或服务做出充分有效的判断。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次金融危机发生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缺失均被认为是导致危机发生的根源之一。各国也都采取了相应的改进措施,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深刻认识到必须积极的完善金融消费者保护体系,将金融消费者保护作为金融监管的出发点和基础的理念,坚持审慎风险的监管和严格行为的监管并重。以重建金融消费者对金融市场的信任,切实来维护市场信心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高度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是银监会的工作出发点,通过政策的引导,审慎的监管,强化自律,公众教育和投诉处理等各项措施,不断的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科学稳健的经营,逐步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建设,保护银行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去年我们制定了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规划纲要,明确了“预防为先、教育为主、依法维权、协调处置”十六字工作方针,着力推动金融工作教育、投诉处理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预防为主是指将消费者保护工作的起始点前移至防范的环节,应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内容作为审批的必要条件。并强化信息披露及依法合规的销售,使不必要的就范防患于未然。教育为主是指银行业监管机构和金融机构应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积极开展广泛、持续、系统的金融宣传教育活动。培养消费者自主选择、判断能力,通过提升消费者金融意识和金融素质,主动化解矛盾。依法维权,是指银行业监管机构将本着贯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建立一整套依法、规范、务实的消费者维权工作体系,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将维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落在实处。并通过有益的金融宣传教育活动,培育消费者依法维权,主动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协调处置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有责任妥善调解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银行业监管机构有责任协调、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处置好消费者的投诉。
近期银监会在消费者保护方面开展了两项重要的工作:一是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银行业金融知识宣传服务月的活动,这是由银监会组织发起,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一次纯公益的行业活动。活动自9月1日起正式启动,将持续一个月的时间,活动以多一份金融了解,多一份财务保障为主题,坚持普及性、统一性、公益性、服务性、持续性的原则,紧紧围绕银行主要产品和服务的基本特点,金融市场热点问题等内容,分别从个人贷款、信用卡等8个方面向公众普及金融基础知识,进行风险的提示。我们期望通过持续的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全面来提升全社会的金融素质,全面提升银行业保护消费者的意识,加深银行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相互了解,促进银行业稳定和发展。二是发布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指引,本着监管为民的思想,在充分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召开消费者代表座谈会和官方网站公开征询的方式,银监会广泛征求各方的意见,制定了指引,并于近日发布实施。指引的出台,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制缺失问题的缺陷,填补了国内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空白,是我国银行业消费者保护领域的一次重要的突破。此次指引的出台,也标志着中国银监会已经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全国纳入监管体系当中,充分践行监管为民的监管理念,保护银行业消费者合法权益成为监管者的神圣使命。
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事关金融改革的大局,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们将以此作为出发点,引领银行业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服务至上,坚持社会责任,履行公平对待消费者的责任,遵从公平交易的准则,全面来提升全社会的金融素质,培育银行业消费者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加强与各方的协作,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有效的利用现有社会机制和资源,努力构建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社会化网络,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不懈努力。
最后,预祝本届金融街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徐熙:感谢郭主席的精彩演讲,下面有请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致词并做主题演讲,有请!
姜洋: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参加本届金融街论坛,首先我代表中国证监会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明天国债期货就要市场了,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又一个实质性的行动,也是我国期货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登上一个新台阶的标志。因此,我借此机会介绍一下期货衍生品市场改革发展的情况。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作为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期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品期货成交量连续4年都在全球为列前列。三年前平稳推出了第一个场内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期货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从本质上看,期货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其推动力始终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实体经济和金融改革对资本市场的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集中反映了资本市场由基本的投资和融资功能,向资产定价、资产管理及相应的流动性和风险管理功能逐步拓展的发展方向。就商品期货而言,目前已经上市31个商品期货品种,加上即将上市的动力煤期货、鸡蛋期货、沥青期货等品种,逐步形成了覆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的产品体系。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企业,增强金融管理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日益突现,一些食品企业重视利用商品期货市场进行套息保值,管理风险,锁定成本,有效的规避了现货交易的风险,实现了稳定经营。在管理金融市场风险方面,金融期货市场发展有效提升了证券金融机构和投资者主动管理风险的能力,作为我国首先个场内金融衍生产品,沪深300期货上市以后,金融期货积极对冲风险,锁定收益。2012年64家证券公司利用股指期货进行风险对冲,较好的管理了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增强了市场的内在稳定性。有关研究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股指期货促进了系统的稳定,使股市波动下降25%左右。
国债期货是作为金融衍生品的另一个重要的品种,是管理国债价格波动风险的金融衍生工具,是利率衍生最基本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早已经普遍应用。市场参与者可以勇于国债期货套息保值熨平价格波动,展开期货国债交易,有利于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完善国债发行体制,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引导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风险管理工具的多样化,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避险工具和资产配置更多的方式,有利于完善金融机构创新机制,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在有效扩展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同时,也将有利的促进金融市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运行。随着商品期货衍生品和金融期货衍生品的深入发展,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已逐步成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既紧密联系,又显示出自己的独特性。三者的改革与创新,共同推动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向深度和广度不断的拓展。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加快建设期货和衍生品市场,进一步完善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充分发挥价格发现和管理风险的功能,对于增强我国期货市场在国际大宗商品定价的影响力以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为此,下一阶段中国证监会将积极推动期货法立法工作,进一步夯实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技术基础的同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进一步拓展大宗商品期货品种的覆盖。现在咱们的大宗商品31个品种,国际上有的交易所的品种比较多,但是真正活跃的也就是二三十个,中国这31个商品期货品种,基本上涵盖了国际上所有覆盖的品种,除了有两个大的品种没有,一个是原油期货,一个是铁矿石期货。而铁矿石期货也是最近几年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些国家的交易所把中国作为一个标的,他们上市了自己的产品。我们中国下一步要继续加快推进原油期货市场的建设工作,因为这项工作我们已经开展了好长一段时间,大量的协调工作正在进行。我们下一步就是推动铁矿石期货的上市,还有就是稻谷期货的上市。促进国内期货市场经济功能更好的发挥,形成对债务性资源更大的定价影响力。同时加大对期权、指数等等场内金融衍生品的研发和上市的力度。
第二确保国债期货的平稳上市和安全运行。市场监管者和组织者要切实履行好相关监管和服务职责,做好国债期货市场培育和投资者培训工作,尤其是要做好跨市场的风险防范与监管执法工作。因为刚才胡行长在演讲当中提到了监管跨市场产品的交叉问题,监管的配合问题和协调问题,这个事就是随着我们多种产品的上市,由于过去的品种比较单一,这个矛盾不显著。随着我们这个市场的产品增多,各种新工具的应用,各种交易方式的应用,所以这个监管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跨市场的产品,由于市场顺利之间产生的风险更需要事前有丰富清晰的预案和非常清晰的认识。
第三稳步推进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境外投资者参与金属、原油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建设。我们原油期货市场建设是一个开放性的市场,是一个交易平台,现在我们在论证当中,包括它的结算工具,包括它的保税交割,包括税收政策,包括境外投资者的参与。如果说让境外投资者来参与我们的市场,他们的币种在我们现有的人民币没有自由兑换的情况下怎么来完成这种交易,让国外的投资者很便捷的来参与我们的原油期货市场,我们现在都在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第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监管和稽查执法。我通过维护市场三公原则来确保投资者合法权益,使之得到有效的维护,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徐熙:感谢姜主席为我们透露了很多期货市场的发展信息。下面我们有请中国保监会副主席王祖继致词并做主题演讲。
王祖继: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女士,各位先生,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参加第二届金融街论坛,本届论坛以“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为主题,对于促进新形势下金融业的改革创新和稳定发展,更好的服务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结合论坛的主题,就保险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服务经济增长点谈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第一进一步深化保险业监管的体制机制,推动保险业加快发展。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改革进程的持续推进,保险业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我们推进市场准入机制改革,加大保险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促进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保险市场体系。我们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赋予保险公司更大的经营自主权,调动保险公司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我们推进资金运用体制改革,稳步拓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提高保险资金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我们推进保险公司改革,推动保险公司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转变,建立完善的现代保险企业制度,为促进公司科学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保险业改革的实践证明,近几年来,保险业的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从根本上得益于改革。2012年全国保费收入达到了1.5万亿元,总资产7.4万亿元,业务规模跃居世界第四,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新兴保险大国。到目前,全国共有保险法人机构167家,基本形成了协调发展、适度竞争、充满活力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保险业服务能力也不断提升。2012年,保险公司赔付与己付4160余元,农业保险1.83亿次的农户提供了保险风险保障,达到906亿元,向2180万农户支付赔款148亿元。出口信用保险承保企业3.5万家,提供风险保障2937亿美元,为稳定外需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前,保险业正处于加快发展转变方式,推动自身转型的关键时期和攻坚时期。2011年以来,保险业增长有所放缓,行业面临资产负债不匹配等方面的风险隐患,要解决保险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还是要深化改革。只有通过改革,进一步破除制约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才能不断释放保险业发展的活力。保险业改革的重点还是要向保险市场放权,克服市场化不够的问题,放权也要防止出现市场化过度的问题。保险业改革的总体思路就是要放开前端,管住后端。一方面要把该放掉的权力放下去,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要把该管的事情管好,进一步完善监管制度体系,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促进保险主体依法合规经营,防范化解保险风险。当前激发市场主体发展创新的活力和动力,提高保险业防范和化解风险是深化改革两个同等重要的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快推进保险业的改革:
一是建立市场化的定价机制。这方面改革的重点是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改革,主要内容是前端放开定价利率,把产品的定价权交给市场和企业。后端管住准备金评估利率,推动准备金利率影响定价利率,有效调控、合理定价。此外,我们还将推进商业车险调款的费率改革,按照先调款后费率,先统一后差异的原则,逐步实现车险调款费率的市场化。
二是建立市场化的资金运用机制,进一步放开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和比例限制。比如整合比例监管政策,重新定义大类资产,取消一些不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比例限制,鼓励创新保险资金、投资方式,探索股债结合形式,对接实体经济的实际需要,推动保险资金运用、组织机构创新,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设立专业化的融资。
三建立市场化的准入退出机制。准入方面坚持市场化导向,统筹规划市场准入和市场体系培育,实施保险公司业务范围分级管理,按照资本金内控和盈利等条件,适当限定新设公司的业务范围,退出方面完善市场退出和风险处置的制度机制,建立针对股东、业务人员、分支机构和法人机构的多层次、多渠道的退出机制。
第二发挥保险功能,全力支持经济发展。
前不久,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对金融服务经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下一步保险业将深入落实中央和国务院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努力在服务经济发展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保险业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高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
一是为经济转型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支持保险公司以股权、基金、债券、资产支持计划等形式,为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打造产业升级版等相关的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建设和重点工程提供长期的支持。在北京我们还要重点支持北京保险产业园区的建设,支持保险资金参与信贷资产证券化,探索保险资金投资优先股等新型竞争工具,为实体经济提供长期股权投资,化解融资成本高的问题。
二是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建立健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的保险风险补偿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这包括我们支持中关村的高新企业创新和成果转化。支持符合有条件的保险公司建立专门的科技保险机构,为科技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和专业性的保险产品服务。
三是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积极发展小微企业信用保险,探索开展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融资业务创新。实现以保险促信用,以信用促融资,积极稳妥发展小微企业履约,保证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增信服务。支持保险机构投资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的专项债券、金融产品与相关企业股权,积极开展保单贷款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保险机构发起设立小微企业的投资基金、项目资产计划等。
四是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积极推广菜篮子工程保险、渔业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等新型险种,积极开办水利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保险业务,增强农业生产抗风险的能力,努力建立完善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的分散机制。
五是支持对外贸易投资。推动保险业为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和走出去提供投资、运营、劳动用工等方面的一揽子保险服务,积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产品、技术和服务,开拓国际市场,加大对航天航空,高端装备制造等金额较大的,同时又能够带动国内专利技术和标准产品出口等产品的保险支持以及出口信用保险项下的金融支持。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经济发展是金融业发展的坚强基石和重要前提,也是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首要对象和支持对象。服务经济发展,包括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金融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拓展我们自身发展空间的需要。保险业将同其他金融业共同携手,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共同创造金融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美好明天,预祝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徐熙:保险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的改善密不可分,感谢王主席的精彩论述和信息的提供。下面我们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先生做主题演讲,有请!
徐熙:保险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的改善密不可分,感谢王主席的精彩论述和信息的提供。下面我们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先生做主题演讲,有请!
张军扩: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我非常高兴,非常荣幸来参加2013金融街论坛。会议给我安排的题目是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全年的展望,我看到这个阶段只剩下15分钟左右的时间,为了不耽误会议整体的安排,我想还是尽可能的按照时间来,尽可能的讲一些基本的观点,很难全面的展开。
从去年以来,大家对这个经济形势的判断是跌宕起伏。今年8月份中旬之后,汇丰PMI和国家统计局PMI公布之后,又掀起了新一轮的乐观浪潮。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从去年四季度的时候就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估计,认为我们今年四季度已经到了一个低点,从今年一季度、二季度就会有明显的回升,到了一季度之后情况不是那么乐观,大家寄希望于二季度,二季度出来之后情况也还不是那么明朗,所以悲观情绪蔓延。到了8月份之后,所以情况不是很乐观。我想这样一个起伏,主要是我们很多判断没有能够比较全面的看待当前的经济情况,也没有能够从中长期比较深层次的角度来认识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如果有这样一个全面的中长期和深层次的分析的话,我个人的看法,我们是这样一个总体的判断,就是对当前经济形势我们没有必要那么悲观,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也没有理由过分的乐观,所以我总体就是这么一个判断。
第一我认为应该比较全面的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
我们知道,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我们全面看待就是我们一直讲的四角,至少要看经济的增长、物价的情况、就业的情况和进出口的情况,在现阶段还要看一下我们结构变化的情况。从这五个指标上来看,增长速度比起前些年是明显的回落了,这一点是明显的,具体数据我就不讲了,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业方面来讲,我们上半年的情况,如果从总量上来讲,就业的情况,就业需求/求职人数倍数还是大于1的,总的来讲,对劳动力的需求还是大于供给,当然这里面有很严重的结构问题。居民收入的情况也还是在比较稳定的增长,虽然增长率有所回落。物价和市场这方面的情况大家都看到,具体数字我不讲了,基本上也还是保持一个稳定的情况。国际收支我们还有1千多亿的顺差,当然这个形势比较复杂,不一定顺差大就是好事情。从这几个方面来看,再加上经济结构调整,应该说从上半年,我们也是到了很多地方调研,虽然我们经济结构的调整还没有能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应该说在很多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些苗头,包括内外需的结构,投资消费结构,投资内部的结构,消费内部的结构,我们几次产业的结构,能耗水平等等,包括城乡区域结构,这些方面也都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在这个经济市场比较偏紧,经济增速回落的大背景下,经济结构也应该有一些比较积极的变化。全面来看,我们认为对当前经济形势总体平稳的判断是不过分的,所以也没有必要过分的悲观。
第二为什么经济速度会这样下行?
我觉得中国经济现在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增速的下行,怎么去看待这个下行?我觉得确实是有周期性因素、结构性因素、短期因素、长期因素非常复杂的组合,形成了这样一个结果。首先我们看看它和周期性因素是什么关系,大家知道,我们的工业增加值从2008年以来增长的轨迹,上一轮的增长就是(PPT)最前面往下下来的,2008年是增长,大家可以回忆,2008年上半年,7、8月份的时候问题已经非常严峻了,工业增长速度虽然很高,但是已经难以支撑了,结构矛盾非常突出。当时的物价水平已经超过8%,所以我们当时面临的是一个非常严峻得要进行结构调整的局面。由于金融危机的出现,所以采取了大力度的刺激措施,大家可以看到2008年底,2009年之后的轨迹,刺激上去之后,由于国际上一直是处于金融危机当中,需求是疲软的。所以我们为了保增长,一直采取了刺激需求的政策。所以我们结构的调整一直没有能够进行,同时由于国际市场的疲软,经济增长一直处于下滑的状态。所以我觉得实际上还是处在上一次下滑的这样一个周期,是一个非正常的周期当中,采取了一个临时的措施,我们需要考虑这样一个背景,特别是国际市场这样一个制约的背景。还有一个背景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矛盾以及转变发展方式的需要,我们内外需的矛盾,投资消费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不协调的问题,以及我们现在各种成本在上升,竞争力在减弱,我们创新能力不足的矛盾已经使得我们这个老的模式难以维系,所以才会出现我们“十二五”的时候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主题和主线,领导讲话讲到刻不容缓和当务之急,我们必须要把这个事情作为一个头等任务来抓。但是结构调整不可能不回落,经济增长不可能不回落,所以这也是一个正常的情况。
这几年国内外一直在讨论中国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的问题。有很多这方面的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两三年以来也有这方面的研究。当然大家对增长阶段转变的分析有不同的角度,有的主要是说你收入水平以及所决定的需求结构,比如说我们在前一阶段对于基础设施需求量很大,消费者最需要的是住房、汽车这样的需求,到一定阶段这个需求会减少,所以增长率会下降,这是一种分析。另外一些分析,比如说从技术前沿,越接近技术前沿,你的后发优势就越小了,所以你需要创新。这样在没有大创新的背景之下,增长就会放慢,这也是后发国家的规律。从我们各种要素供给的情况,包括比如说劳动力已经到了刘易斯拐点,还有其他一些资源环境的约束,从这样一些角度各种各样的分析,我们梳理了一下不下十多种。但是不管哪一种分析,都认为我们现在要想维持9%到10%的速度是很难的,恐怕由于这样一些增长阶段性的变化,我们的增长潜力下降,在7%到8%这样的潜力,当然有的可能判断不太一样,有的会说6%到7%,有的说7%到8%,这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从中长期考虑,大家还知道我们在十八大的时候确定了到2020年是翻一番,就是年均7.2%,“十二五”确定的目标是7%,所以和我们中长期的目标也是衔接的,2013年我们确定的目标是7.5%。从这样一个中长期背景来讲,一方面由于我们增长潜力的下降,我们是不能快的。由于我们面临这样的结构矛盾,我们需要进行结构的调整,所以我们也不应该以更高的速度。所以在7.5%今年这样一个增长速度,应该是符合我们现阶段这个结构调整要求的。所以说我们现在这个增长速度还处在预期合理的区间之内,我认为这个判断也是恰当的。
第三为什么政府不能容忍增长速度过大的回落和下降?如果过多的下降会带来经济风险,或者不必要的损失,我个人担心的最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财政和金融的风险。我们现在还是一个粗放的发展模式,各级政府的财政还是大量的依靠增长的速度,所以增长速度的回落会对财政增加很大的压力,大家都知道,今年上半年中央财政的增长只有1.5%,而支出是8%,地方财政增长是13%多,支出是11%多。但是地方财政的支出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市场比较好,下半年今后一段时间会不会持续这是一个问题。如果下降得太多,就会对财政形成很大的压力。是大家一直议论的财政的债务风险问题,一方面财政收入的下降会减少政府偿债的能力,另外一方面,经济的回落会影响房地产市场,会影响政府在土地收入、房地产交易收入方面的收入,所以也会对债务风险形成很大的压力。这是一个担心,假如说速度回落过大的话,就会在这方面造成比较大的问题。
二是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我们刚才讲了,总量上应该问题不是很大,但是结构还是比较突出。我们有一年700万的大学生,这是一个问题。另外现在随着经济的回落,一些产能过剩的行业开始调整,也有一些大量辞退人的问题,中小微企业由于受到各种资源和成本上升的压力,也有裁员的情况。再加上我们现在消费这方面,虽然我们落实三公,落实八项规定是一件好的事情,但是在短期内有一个调整的过程,消费结构的调整也带来一些服务行业裁员的情况。所以如果经济下降回落比较猛的话,也就是结构性失业问题就会比较突出出来。
三是我想大家很少讲到这个情况,我觉得这其实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就是我们这个经济速度的回落有中长期的结构矛盾,也有短期循环因素的影响,如果说回落形成悲观情绪,经济下降可能会到不应该到的低谷,这样就会对我们的生产力造成很大的破坏。其实很多产业我们并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在景气循环到了一定的时候,它可能会是相对的过剩。所以我们要防止经济过度的下滑对生产能力造成过度的破坏。
第四下半年及全国经济运行环境及增长趋势。
从国际上来讲,如果分析一下美国、欧洲、日本的情况,以及新兴经济体方面的情况。总体上来讲,我认为是会略有改善。预计今年的出口情况可能搞得好的话会达到去年8%的水平,搞得不好的话可能也会稍微低一些,是7%到8%这样的水平。对于固定资产投资这一块,我们觉得还是难以有明显的改善。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我们一般分析三大块,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工业设备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基础设施投资今年以来虽然政府有很大的推动,但是由于受到现在债务过大,财政风险担忧过大的影响,很难有大的起色,工业设备投资我们近年来是比较慢的,由于结构矛盾没有明显的改善,所以这一块也很难有明显的起色。房地产投资这一块现在看来还是比较火的,但是上半年购地总量是比较少的,而且从我们调查了解的一些企业的情况来看,房地产商对下一步市场还是比较谨慎的,也很难有大的起色。消费这一块总体上来讲还是比较稳定,今年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增幅都在下降,所以这个可能也会有一些影响。
前一段时间我们也到不同的区域做了一些调研。从区域的情况来看,各地增长的热情还是很猛的,增长的呼声很高,特别是西部地区。我最近刚从贵州回来,好像还是热火朝天的。总体来讲,东部地区、东北地区增长相对比较稳定,增速比较低,但是回落得也比较小一点。而中西部地区增速现在普遍还高于东部和东北地区,但是回落的幅度也比较大,今后波动可能也会是比较大的,因为这里面产能过剩的问题也是很突出。这是对下半年经济环境的一个客观的分析,所以从下半年的情况来看,总体来讲下行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第五下半年经济政策走向。
最近两位领导,习总书记和克强总理都在不断的表述政策的走向。我认为最主要的就是三句话:一是不放松,要巩固调整的成果,或者要推进结构的矛盾。因为结构矛盾非常突出,不可能采取大力度的放松需求或者是刺激需求这样的政策。二是要稳住底线,就是说如果说经济下行下到7.5%以下这样的水平,就会采取一些措施,而这些措施尽可能的是能够把短期扩内需和长期调结构,增强今后发展的后劲,能够尽可能结合起来。我们今年上半年到各地去调研,还是发现我们还是有很多这方面的潜力,就是现阶段需要投资的地方还是很多的,还是能够有很多项目把短期的扩内需和中长期的发展能够结合起来。三是在这个基础上来推进改革。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非常简单的把基本的观点讲一下。从分析以上这五个方面的因素考虑,我们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总的判断,我觉得现在PMI的回升主要是与政府稳增长政策以及预期的变化,以及国际经济形势的好转及出口这方面的好转这个短期因素相关的。从中长期来看,我们面临的结构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相关的改革也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我们现在这样一个扩内需的方式总体来讲还是一个传统的方式,各地现在大干快上的势头也还是一个老的发展模式。特别是我们解决产能过剩,推进结构调整,如果我们在一些关键的改革方面没有突破性的进展的话,这个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这些结构矛盾没有根本改变之前,我们很难预期经济有一个比较健康的回升。从政府政策的角度来讲,也是会像我们刚才讲的,也是尽可能的保持既不能让它下来太多,但是把这个市场搞得太棒,也不利于结构的调整,所以也不会采取过多的促进需求回升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难预期一个非常明显的回升,所以就是我刚才讲的,我们如果采取一个全面的和具有中长期眼光的分析的话,我们对当前的情况没有必要过分的悲观,对今后一段时间的回升也没有理由过分的乐观。根据国务院发展中心的研究,在调控措施比较得当的情况之下,经济增速有望保持在7%到7.5%这样的水平,CPI涨幅可能会控制在3%以内。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徐熙:感谢张主任对宏观经济的研判。第一阶段的精彩演讲告一段落,10分钟茶歇后进行第二阶段的精彩演讲,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2013金融街论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湖北一男子持刀拒捕捅伤多人被击毙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频道推荐
商讯
48小时点击排行
-
2052232
1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992987
2杭州某楼盘一夜每平大降数千元 老业主 -
809366
3期《中国经营报》[ -
404290
4外媒关注刘汉涉黑案:由中共高层下令展 -
287058
5山东青岛住户不满强拆挂横幅抗议 -
284796
6实拍“史上最爽职业”的一天(图) -
175136
7媒体称冀文林将石油等系统串成网 最后 -
156453
8养老保险制度如何“更加公平可持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