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首页 手机凤凰网 新闻客户端

凤凰卫视

厉以宁胡鞍钢迟福林等29位学者解读三中全会公报

2013年11月13日 17:38
来源:北京晚报

人参与条评论

全会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部署,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全会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解读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这次有所突破的,一个是对国有经济提出一个“活力”,这个以前是没有的。国有企业效率比较低,“活力”不足,活力控制了影响力。

第二是这次提出要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从国外以及我国情况来看,许多创新是民营经济进行的,包括技术研发,所以要调动这些活力和创造力。

另外又提出了一个产权保护制度,混合所有制经济,公报里第一次提出来混合所有制经济,也就是以后国有的里面可能也有民营的股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特点,就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一个方面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强调的是共同发展。

在这个发展当中各自发挥自己不同的作用,特别是在这个里面要不断明确产权制度,加强产权制度保护,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它通过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通过股权多元化,实际上包括国有经济在内的各类经济实体的制度模式和治理结构都会不断地得以完善,不断地从各自的基点向现代企业制度前进。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曹红辉:公报第一次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以同等重要的地位相提并论。尤其是两个“必须毫不动摇”的提法,结合后面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内容,很富有深意。今天的公报已经明确了两种经济形式的平等地位,这是非常大的进展,它为进一步建设合理公平的市场经济秩序奠定了基础。

北京市政协委员、安利(中国)总裁黄德荫:30多年来,外企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长足发展,已成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利多年来一贯看好、看重中国市场,我们不仅为繁荣经济、丰富市场、服务消费者贡献力量,同时也推动了中国保健食品行业、中国直销行业的规范和发展。

解读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王国刚: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把二者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由此体现了我们前面所讲的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市场机制是讲公平的,在市场中各个主体的竞争是公平状态,而不能有政策上的歧视。在同一市场中,因为你是国有的,所以,政策上扶持你,然后你亏损了,后面可以不断地有财政补贴;而非公经济我和你竞争,我亏损了自担。这种竞争就不应该了。所以,这回讲要公平。这次如果要讲亮点的话,它的亮点就强调在这两类的公平上。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党中央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以及十八大,都提出了要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综合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中国经济的一个创新点。在这次全会中,它被界定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就是对这样的一个创新的制度给予首肯,而且我们还会进一步推动。

可以这么讲,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其中包括外资企业、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这样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过程就使得中国的就业形势更加灵活,劳动力市场就更加具有竞争性和流动性。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既是我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理性选择,也是必然选择。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全会对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描述,和以往相比较也是有重大的进步。以前通常说的是要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或者必要的补充,但现在是把它们两个完全并列,都是我们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重要的基础。这个更加突出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些年来我们的国有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时在很多领域应该说非国有经济或者说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不是那么快。所以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来看,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战略目标来看,应该说从现阶段还是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同时也要完善我们国有经济一整套的办法,包括监管的办法。

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要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全会提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

解读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周天勇:建设统一的市场体系,这里面当然有一些要素自由流动,自由选择、自由消费、平等交换等,这次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这次提了一个科学的宏观调控,我们以前提出科学发展,但是科学发展必须得有科学的调控,我想这里面肯定是包含:一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统计体系;二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这些要协调;三是宏观调控按照经济形势什么时候放松、什么时候收紧,各种政策怎么配套,要有一个科学的设计。

适应全球化新的经济形势,这次提出对外要有一个更加开放的体系,比如说放宽投入准入,加快自贸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这一系列的措施。从现在看,促进更高层次的开放,既要引进来,又要走出去,我们要有我们的跨国公司,我们有实力的企业要走出去,同时也要扩大我们的对外直接投资。第二个就是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贸易秩序,新的秩序就是我们自己的自贸区,也就是单边自由贸易区、双边自由贸易区,利用自贸区体制进一步扩大未来的出口产品升级,形成中国和世界的产业分工,更多地在全球化中得到我们的利益。

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市场如何发挥作用,在什么样的程度上发挥作用?很重要的取决于政府怎么样管和在哪些事情上管,因此如果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最重要的还是要规范政府的职能,不该管的要坚决不管,该管的要坚定不移的管好、管出水平。所以,这次公报在这些方面都作了全面的部署。

公报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的后面,特别强调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而且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其实这两个方面都是支持这个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两个最重要的保证。所以围绕着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政府职能转变,这个工作做好,把政府对市场的监管能力加快提高,从事前的项目审批,加快向事中、事后的监管转移。

另外,公报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方面作出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推进城乡一体化,包括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很多制度性的安排,也包括对健康推进城镇化方面的制度安排。这些方面的安排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机制,必将会使我们国家整个城镇化的进展和农业现代化的进展更紧密地统一起来。而且会使我们新型城镇化更加健康,更加高质量、高水平的发展。

解读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曹红辉:值得注意的是“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提法。这表明农村土地流转将不再局限于农村,而是跟城市市场并轨,相比过去将更具有可操作性,“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单独提出了‘建设用地’,接下来更多农村建设用地参与到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促使城市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整,降低土地和房屋成本。”

“公报里有两个第一次提出的概念,国家治理和科学的财税体制。”前者是政治学中的概念,第一次被写进中央全会公报;而后者则阐明了财税体制的本质和目的,明确了它的政治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相当于指明了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接下来的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这一串说法其实涵盖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包括正在制定的《预算法》,央地之间的事权和财政支出责任的划分以及未来的房产税、遗产税、资源税、消费税等等。”

另一个首次出现的提法是“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相比过去强调“走出去”、较不重视“引进来”的导向,更加重视公平竞争和资源自由流动。“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说法,表明未来国内企业不仅要参与国际市场,还要争取引领规则,不仅仅依赖比较优势,这就包括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等一系列内涵,还意味着要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治理,争取掌握定价的话语权。”

解读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公报中特别强调了加快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快就成为第一大贸易体。我们只有一个香港是不够的,只有一个上海自由贸易区是不够的,这样的话就会促进内陆地区、沿海地区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对外开放,所以我们说三中全会的这个决定又是我们对外开放的升级版。

现在农民工异地居住或者说异地务工的人员越来越多了,他们怎么样去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特别是在城市,我们称之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现在来看,它已经作为一个基本国策,我们感觉非常重要,不仅是城乡之间,包括地区之间,怎么样实现分享这个成果,这个成果不仅是物质成果,最重要的是制度成果。我曾经讲到,中国是“一国两制”了,所谓“两制”实际是指二元结构是两制,怎么样逐渐不断地破解,报告中都给予了非常重要的一些信息。

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要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必须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全会提出,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全会提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会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解读

北大廉政建设研究中心主任李成言:今后惩防腐败体系工作规划有望强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更细化的反腐措施有可能在明年年初的中纪委全会上释放。此外,巡视和派驻制度也会进一步细化。

有人顾虑群众路线是不是一场运动一阵风,公报提出“改进作风常态化”意味着作风建设将持续下去。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张希贤:反腐内容是三中全会公报的一个亮点,这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让人民监督权力”是反腐中一项重要的原则,监督有多种形式,包括人大监督、群众来信来访监督、网络监督等等。

监督应该制度化和法制化,国家应该保证公民享有监督权力的多种实践途径。

解读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这次决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是中国国安体制机制的一个重大举措,而且是一个创新性的举措,也标志着中国的外交将进一步发力。

它的作用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要提升或是提高这个决策的效率,现在的中国外交可以说是千头万绪,但要有一个好的协调机制,这个国安会就将承担这样一个作用。第二,现在我们的决策机制中,特别需要有这么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可以减少条条框框。通过这样一个国安体制,可以把我们决策的效率最大化,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外交。

军事专家宋忠平:将来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重大问题会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来议事讨论,这实际上是我国高层的一个议事机构。以前只是国家安全领导小组,现在通过委员会的方式把它固定下来,今后凡是涉及国家的重大安全都要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来设定。

中国面临的国家安全和国际安全形势越来越复杂,我们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由它来统筹安排今后如何维护国家安全,海疆安全,这是一个对外展现国家安全的概念。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近年来,中国遇见的国家安全方面的任务和挑战更加多样化和复杂,需要一个国家安全委员会这样的机构来协调和统一。实际上,在中国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方案,并非第一次提出。过去中国确实曾经尝试建立类似的机构,但是紧迫性不够。

如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反映了中国国力迅速增长的同时,在对外战略、对外政策、安全方面的挑战日益复杂和多样化,更加需要类似国家安全委员会这样能够集中高层权力,同时协调各个有关部门的机构。建立国家安全委员会有利于提高国家安全战略和政策的效率。

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全会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强调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增强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把握方向,大胆实践探索,注重统筹协调,凝聚改革共识,落实领导责任,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切实做好各项工作,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关心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解读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中央建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释放了强烈的改革信号。各级党委切实贯彻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既然中央已经成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地方各级党委都会相应地成立这样的领导小组,进而推动地方的制度创新,不管是经济体制改革,还是社会体制改革,这都是可能推动的。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改革的高度重视和强烈决心。

这轮改革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是空前的。以前统筹各方面的改革主要由国家发改委来承担。作为国务院的一个职能机构,国家发改委在制定发展战略,进行宏观管理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由于改革的复杂性和紧迫性以及加强各项改革统筹协调的必要性,国家发改委在一些方面尤其是政策的制定上受到局限。相对而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更具权威性,能够保证改革的设计、协调、推进和监督每一个环节的落实,有助于确保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参与过三次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决定起草工作的专家高尚全:改革经过35年,容易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目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改革的难度、系统性和整体性都很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中央成立一个领导小组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组织保障。

新一轮的改革不同于以往的单项改革,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改革,因此需要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具有强有力的协调功能。

考虑到要精简机构,为了不增加新机构,全面深化改革小组可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基础上,采取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方式。

解读

军事专家宋忠平:军队改革的核心就是精兵简政,优化军兵种的结构。

从军民融合角度来看,包括三部分,一是人员的军民融合,应该培养大部分军地两用人员,军民之间要形成相互保障的机制。二是从装备的角度,要达到寓军于民的方式,让民间力量能参与武器装备研制,引进竞争机制,让武器装备更加适应未来战场,同时还要想方设法把军事技术向民用推广。三是执法维权和军事斗争的融合。现在执法维权是由政府来承担,以后要加强军队力量和政府力量的结合。

解读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政治学教研室主任王占阳教授:这一领导小组将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继上世纪八十年代成立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下称“体改委”)之后,现在重新确立关于改革的专门机构,并建立在中央最高层,是一个信号,说明改革不只是说说而已,也是大家多年呼吁和期盼的结果。现在已进入全面改革的阶段,这时候单有经济改革向前推进是不行的,成立一个全面改革的领导机构非常必要,也很重要。这样的机构设在中央是合乎逻辑的,也和当前改革的发展阶段相吻合。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急改革之所急,成立的协调改革的机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过去我们讲摸着石头过河,现在的改革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又要搞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就是要统筹规划、通盘考虑,加强各方面的协调。改革进入深水区,矛盾盘根错节,要解决复杂问题,需要协调推进,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恰逢其时。

三中全会不仅总体部署,提出系列改革任务,而且注重在落实方面下工夫。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是一个组织保障。提出任务、提出目标,得有一个机构去抓落实、去领导,组织保障非常关键。

本报记者张航贾中山李海霞

[责任编辑:li_yuan] 标签:改革 科学发展观 廉洁政治 
打印转发
 

相关专题:十八届三中全会

凤凰网官方推荐:玩模拟炒股大赛 天天赢现金大奖    炒股大赛指定安全炒股卫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凤凰新闻客户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频道推荐

实时热点

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