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苏格兰的自由银行制度


来源:凤凰财知道

本文摘自于《银行的秘密》

怀特(White)教授《英国的自由银行制度》(Free Banking in Britain)一书在经济学领域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主要源自书中关于苏格兰自由银行制度的优良成效的论述。据称,该制度盛行于1716年(或者1727年)至1845年《皮尔法案》颁布之后开始崩溃。怀特对于苏格兰自由银行制度的特点有两个重要的归纳。第一,相对于英格兰而言,苏格兰的银行业务在当时是自由的。因为当时英格兰的银行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英格兰银行,整个银行体系在英格兰中央银行的负债基础上多倍扩张货币;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苏格兰的银行体系不受英格兰银行的影响和控制。用怀特的话来说就是“苏格兰的银行体系是一个各扫门前学的“自力更生”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下,每家银行都自行维持铸币准备”。

第二,从某些方面看,苏格兰的自由银行体系比英格兰的银行体系运行得要更加有效。由此得出结论:苏格兰的自由银行制度要远优于英格兰中中央集权式的银行制度。怀特指出,长期以来苏格兰自由银行制度的优势一直被人们所忽视,他希望目前的公共政策能从中汲取经验。

然而,在这本200页篇幅的著作中,关于苏格兰银行制度的分析仅占了26页。怀特也承认,这些相关的描述几乎全来自于二手资料。尽管如此,怀特关于苏格兰自由银行制度的观点仍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被许多学者不加批判地全盘接受了,甚至包括本文作者。非常遗憾的是,怀特总结的苏格兰自由银行制度的两个推断都是错误的:(1)苏格兰的银行业并不是自由的,事实上,它们同样受控于英格兰银行;(2)苏格兰的银行运作得不比英格兰银行更好。

我们先来看怀特总结的第二点,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呢?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并没有提到苏格兰银行业的信用扩张要明显小于英格兰银行业,也没有提供那个时期英格兰和苏格兰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或价格的任何数据。但怀特确实认为,苏格兰银行业有着更强的周期的稳定性(cyclical stability),他的意思并不是说苏格兰银行体系在繁荣时期较少地制造通胀,或者在经济衰退时期较少地紧缩。怀特只是想通过周期的稳定性一词表示,苏格兰的银行较少发生倒闭的现象。这是怀特唯一可以证明苏格兰银行体系比英格兰银行体系运作得更好的证据。

难道银行倒闭得越少,就代表着银行体系更为优越吗?我们应该用怀疑的眼光来看待银行较少发生倒闭的事实。自从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成立以来,我们见证了美国银行倒闭的下降,这可能确实意味着银行发展得越来越好,但代价却是社会和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差。银行倒闭是市场惩罚银行信用膨胀的强有力的武器;更少的倒闭可能意味着这种惩罚武器失效了,货币和信用的膨胀可能更为猖獗。在任何情况下,较低的银行倒闭率都不能成为银行体系更加优越的证据。

事实上,在怀特也奉为权威的一本关于苏格兰银行历史的著述中,悉尼·切克兰德(Sydney Checkland)教授指出,苏格兰银行在漫长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中扩大或收缩了信贷,特别是在18世纪60年代,1772年,1778年,1793年,1797年,1802年至1803年,1809至1810年,1810至1811年,1818至1819年,1825至1826年,1836至1837年,1839年,1845年至1847年危机爆发期间。很显然,苏格兰银行体系与它的近邻英格兰银行体系一样,都是不稳定的,它们都制造和推动了经济周期的产生。

即使在“自由”这一方面,苏格兰的银行体系的运行效果也不比中央银行占主导的英格兰银行体系更好。怀特认为,苏格兰的银行制度不同于英格兰银行,它是自由和独立的。这里的“自由”,是指银行不受中央银行制度的控制,每家银行都是独立的,依靠自己的黄金储备来兑付其所发行的银行券和支票。但从一开始,怀特就必须面对这样一个困窘但确凿的事实:当英格兰的银行在1797年至1821年间暂停铸币兑付时,所谓“自由的”苏格兰的银行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然而真正意义上的自由银行制度是不能够,也不会这么做的,因为暂停铸币兑付很明显地侵犯了储户和银行券持有者的财产权。更不合理的是,这些银行在暂停向其债权人支付铸币的同时,还能够强迫其债务人以铸币偿还债务以维持经营。

怀特对苏格兰的银行这种奇怪行为感到非常困惑。他问道,它们为什么“不坚持铸币支付,为什么不让它们的货币对英格兰银行券自由浮动?”如果怀特能够认识到苏格兰银行业并非是自由的,那么他就不会感到困惑了。苏格兰的银行没有能力进行铸币兑付,它们在英格兰银行券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信用扩张。不过怀特也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在18世纪下半叶,苏格兰的银行的铸币准备从10%上升到了20%,但是在19世纪上半叶,这个数字急剧地下跌至1%-3%。他承认这种情况可能是苏格兰银行渴望暂停铸币兑付义务的原因。对于铸币准备如此剧烈的减少,怀特认为这是由于“在短时间内获得铸币的成本减少”以及“铸币外流的风险下降”,不过他或许也认识到,暂停铸币的兑付意味着银行再也不用为铸币而担忧了。

对于这次暂停铸币兑付的危机,切克兰德(Checkland)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但更为完备的解释。他认为,这次危机并不是始于1797年,而是始于四年前英法战争爆发时的银行业恐慌。当时,苏格兰两所大银行的代表赶到伦敦,恳求政府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英国政府很快答应了这一请求,向健康运行的银行发行政府债券,其中40万英镑给了苏格兰。政府的这次救助向市场上的银行发出了这样一个信号:政府随时准备着干预市场以解救银行业危机。

怀特正确地指出,在英格兰的法律框架下,苏格兰银行效仿英格兰的银行暂停铸币兑付的行为是不合法,他认为没有人将其诉诸法律是一件非常令人奇怪的事情。不过,如果我们认识到在这背后有着英国政府的默许,那么事情就很容易解释了。在铸币兑付暂停的环境下,加之1800年后法律允许银行发行面值1英镑以下的银行券,一批新银行纷纷进入苏格兰市场。切克兰德指出,在1793年至1803年期间,在苏格兰流通的银行券增长了一倍。

在铸币暂停兑付之前,几乎所有苏格兰的银行都挤满了要求兑付黄金的存款人和要求兑付白银的小额票据持有人。这些人被银行家们污蔑为社会中“最低等和最无知的阶级”,他们趁火打劫,在银行体系不稳定和濒临破产的情况下要求兑付。在1764年,不仅银行家,甚至连来自爱丁堡和苏格兰的商人精英都在抱怨这些“低贱的人”,这些人从银行提取现金,然后再厚颜无耻地把这些现金转移到伦敦以从汇率中套利。特别有趣的是,苏格兰的银行认为之所以暂停铸币兑付,是因为英格兰已经暂停铸币兑付长达24年之久。正如切克兰德总结的,苏格兰银行业遭到了“最严峻的威胁,因为苏格兰银行业精心培育起来的客户的信任以及对黄金需求的抑制正在迅速瓦解”。

问题的关键在于:苏格兰的银行进行铸币兑付的承诺只是名义上的。也就是说,储户和银行券持有者并不能自由地将这些对银行的债权兑付为铸币。苏格兰的银行之所以可以维持如此少的铸币准备(即非常高的扩张倾向),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用铸币进行兑付。

切克兰德指出,早在正式暂停铸币兑付之前,“(向苏格兰银行)提出铸币支付的请求都遭到了拒绝甚至被指责是不诚信的。”

苏格兰银行体系一直都没有进行过全面的铸币兑付。没有人能够在任何一家苏格兰的银行中把大笔的银行券立即兑换为等量的黄金或者白银。如果真的有人这么干,必定会遭到来自银行的反驳,甚至是断然拒绝。银行至多会支付一些铸币或者是来自伦敦的票据。如果事情闹大了,这些客户以后就别想很容易地从银行获得信贷了。

18世纪50年代,一场银行战争在格拉斯哥的银行卡特尔和爱丁堡的银行之间爆发了,前者习惯于用来自伦敦的票据而不是用铸币进行兑付。爱丁堡的银行扶持了一位格拉斯哥的私人银行家——阿奇博尔德·特罗特(Archibald Trotter),并给予他大量的格拉斯哥的银行发行的银行券。特罗特要求他所在城市的银行按照承诺将这些银行券兑付为铸币,而格拉斯哥的银行却一直拖延。特罗特只好以“无理拖延”侵害了自身的权益为由提出赔偿诉讼。最后,经历了四年的庭审,特罗特赢得了胜利,但这只是名义上的胜利,法律并没有强制格拉斯哥的银行用铸币兑付完所有的债务。更不用指望法律会宣布这些银行破产,或者强制将银行的资产变现用以支付这些应该归还的债务。

1765年的苏格兰法律尽管规定对未兑付的银行券要采取立即强制执行的措施,但基本上仍是一纸空文。切克兰德总结说:“这一事实上违法的现实,尽管从没有公众提及,却大大促进了苏格兰银行业的成功。”毫无疑问,这种状况造就了苏格兰银行的低破产率。

在1821年英国恢复了铸币兑付之后,苏格兰的银行仍然继续维持不可兑付这一并不高尚的传统。正如著名经济史学家弗兰克·W.费特(Frank W.Fetter)所言:

即使在1821年恢复铸币兑付之后,也只有少的可怜的硬币在苏格兰流通;人们不应该要求银行以铸币兑付银行券,这一传统几乎与法律拥有同样的效力。一本匿名小册子(写于1826年)揭露了事实:“如果哪个来自南方的傻瓜(苏格兰——英格兰的南部交界处)有胆量向银行索要100镑金币,即使他能够承受得了银行柜台的重重盘问和核对,恐怕也会被满世界‘通缉’”。

如果苏格兰银行准备金的重要来源或者偿还债务的基础不是黄金和白银,那会是什么呢?苏格兰的各家银行并不是“自力更生”的,他们依赖着来自英格兰银行的帮助和支持。正如切克兰德宣称的:“(苏格兰银行)流动性的主要和终极来源是伦敦。尤其是英格兰银行。”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苏格兰的银行体系在18世纪和19世纪上半叶既不自由也不优越;怀特教授之前的结论是武断的,并不正确——这一观点最近已经为怀特教授所接受。

[责任编辑:tanhc]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