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朱云来:金融可以帮助我们在新经济环境下做系统分析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金融专业人士朱云来

12月11日在凤凰卫视北京国际传媒中心举办了凤凰金融峰会暨A轮融资发布,凤凰卫视集团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先生出席并发表讲话,峰会由凤凰卫视三大王牌主持人陈鲁豫、窦文涛和胡一虎同台主持,众多学者、行业精英及金融大咖汇聚一堂,可谓星光闪耀。在峰会环节,学界专家与业界权威的精彩演讲完成一次次精彩的智慧碰撞,金融专业人士朱云来先生带来了名为“新经济环境下的金融创新”的演讲。

朱云来在演讲中说,经济的增长有自身的客观规律,过去一段时间我们的投资有了大规模的增加,经济高速增长,然而也带来了问题。如果过分强调速度,完全忽视质量是不行的。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投资拉动的效果渐渐减弱,总体投资回报越来越低。简单的重复和扩张,就会到极限,随着竞争的增加,问题不断涌现,现在已经开始进入到客观规律的极限程度。

朱云来分析说,所以现在需要创新,需要发展科技,要做出改变。我们的基础是很好的,中国从1949年开始已经建立现代性的工业体系,而且有很好的教育。他指出金融是系统的科学,可以帮助进行系统的分析,做一些系统的预判。我们需要改革及调整来适应新情况、新常态,根据新常态的特点找到新的方法,才是真正所谓的创新。

凤凰金融正是在尊重经济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注重创新,以用户为中心,与合作金融机构共同围绕用户需求,深度挖掘优质金融产品,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及服务。凤凰金融聚优质金融资源,用心打造综合性的智能金融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以金融为引擎,推动技术创新和普惠金融,更好地来服务实体经济,为中国经济转型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为演讲实录:

朱云来: 在新经济的环境下,怎么来做金融?还要创新?我只能讲一点我的想法与感受。刚才石先生提到世界金融,我倒也恰好做了一点小研究,这应该也是六七年前的事儿了,我就发现怎么全世界的经济如果拿最近一百年的历史去看,好像世界经济在70年代初发生了什么事情,跟以前的几十年、上百年的经济相比70年以后就这样了(手势:大幅攀升了)。想想,是不是石油战争等等,最后我发现还是石先生讲得是对的,因为尼克松单方面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一般情况下黄金生产得慢,既然跟黄金挂钩,钞票就只能印这么多,对吧。你最多就只能加快黄金生产,但是这个也有限。但是呢,到了1971年人家干脆说了,对不起了,以后这钱就是我看着印,你看着用,你愿意用就用,反正我就是这样印了。这个世界经济因此发生了系统性的变化,我觉得这个问题不容忽视。

后来我发现过去这段时间的发展,中国的钱也印得不少了,也是类似一个问题。刘先生的总结非常体系化,把图也做出来了。我在这些年的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感到你必须研究,不然怎么实践呢?所以为了这个实践去做了一些研究,就发现我们不断地在扩大贷款和投资,也确实有了好像很系统的增长,我们有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但是发现这也慢慢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可能过分强调了速度,完全忽视了质量。刚才张教授做的那张图上讲到有一个最理想的“东北角”,那是高速高质增长。我们的新常态也算是不错了,我理解它放的位置,减少不必要的投资,投资相对比较小,但是投资回报还可以是比较高。其实我认为新常态是个非常英明的判断,及时的提出来了,实际上就是说世界经济的增长有它自身的规律(经济科学)。说到物理科学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科学,但说到经济,很多人觉得这是人的事情,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那么是不是这样?根据我个人的实践和研究,觉得经济科学本身也是非常客观的。

每个人很主观,但是变成群体后还是存在客观的道理。经济这东西,不是你想让它怎么样它就能怎么样。它有各种因素交织,错综复杂,相互制约,这样它就是个科学,它有它运动的规律。我们可能研究经济学,并不是为了学术,我们是为了更实际的发展,但是从发展角度,我们仍需要认真的把它当成一个客观的科学来研究。

我们刚才讲了,经济现在确实面临了一些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增长,经济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经济下行的压力还在不断加大,投资拉动的效果似乎又在越来越减弱,刚才刘教授的图刚好客观清晰的说明了这点,这实际上跟我的研究判断也是非常的相似。究其原因,就是中国有这么大的一个基础,有这么多的人,那么在开始发展增长的时候,通过要素的增长迅速的提升经济的体量,这应该也正常,符合规律。但是,到了一定的时候,你再简单地这样的重复和扩张恐怕就到极限了,你能做的都做了。另外这个里边随着竞争的剧加,那么质量的问题、效率的问题就不断涌现了。我想也许过去快速发展,从要素扩张追求数量,也许也有道理。既然那个时候可以做,那为什么不做?问题是今天到现在我们还可以继续这样做吗?我个人觉得比较难,它已经进入到了客观规律限制的程度。

那么,怎么继续发展呢?我又想起个历史故事,有个美国的教授做了很系统的研究,大概是世界几百年的数据历史。在1700年前,中国和印度各自大概占了全世界GDP的三分之一。但是非常有意思,从1700年印度开始首先迅速下降,然后中国1840年后开始迅速下降。为什么?一部分原因,印度是有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进入了印度,那么中国呢,鸦片战争,当然大家知道是列强的问题。列强当时一旦进来,那我们中国简直毫无抵御之力,我们连个鸟枪都做不好,人家是船坚炮利,中国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之能力吗?那个时候就是我们的能力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我想这里可能有个科学的解释。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如此低下,人家拿了一支步枪,就几乎是以一挡十、以一挡百,我们的人口再多也没有用,我们完全无法自立。究其原因,我们当时的技术水平太低。

那现在呢?中国有这么多的人口,有非常好的教育,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打下了一个系统的工业基础。应该说还不止这40年,1949年就开始试图建立现在这样的工业体系。非常有意思,我们看到中国的产出占世界的比例又开始上升了,经过到七八十年代的下降以后又开始反弹了,而且还比较迅速。所以这里边也是我一个认识或者体会吧,技术可能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大家可能也听到过关于什么中等收入陷井的说法,什么是陷井呢?我想可能也不存在什么陷井,其实是因为发展中国家要素的扩张,从原来没有参与世界经济,到后来有机会参与,所以它有了一个快速的增长,当时世界经济分工里正好有这么一份。但是如果你不提升你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你最终也只能挣一个扛包的钱,扛包的钱只能是中等收入,不可能有更高收入。

所以,我这样理解,中国要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最重要的还是要发展科技,科技第一。不能什么都是眼前赚钱,还要长远。说到底,最后拼的是技术。当时中国300年前,那个时候为什么你世界第一?全世界的农业技术中国至少不算差的,大家可能也都差不多,那个时候就是我们要素的优势,对不对?我一个亿的人口,你一百万的人口,同样的产出(效率),我用这样的财力支撑我的技术和武力,就很容易。等到新的技术一出来,工业革命我们就不行了。但是当我们逐渐掌握了新的科技,重新成长,这个时候我们的力量又在系统的增加。从这点来讲,既有具体的金融的道理,但是更实际的,我觉得首先还是实力,是你真有本事,你至少不比别人差。能做到这样的话,我觉得中国未来的发展其实潜力巨大。

做个非常简单的分析,从人口看,你有10亿人口,你有自己的教育。我自认为中国的教育应该还算不错的,当然还有很多改进的余地。我们的北大清华差不多从一百年前开始,在世界上最落后的国家,走过了一百年。最近我好像看到新闻报道,清华大学的排名非常令人瞩目,这还只是一个代表。我平常工作中接触一些新的毕业生,很多中国很好大学的毕业生,我确实觉得他们的知识水平比十年前、二十年前有明显的进步。所以这个是我们真的有信心的潜力,有人口这个无法压倒的优势。当大家都一样的有技术的时候,经济又回归到人口规模。我也看过世界,发现不管大国还是小国,所谓先进国家,他们的人均产值差不多,生产函数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学的一样的东西,他们的整个工业体系也类似,他们的产出能力、竞争能力等等。等到我们中国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进提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跟他们一样。人对人一样,但是国家对国家我比你大十倍,这个优势完全不可阻挡。

另外我们看看其它的呢?比方说现在有人说后面一些所谓人力成本低的国家也起来不少了。但是你看看他们第一没有那么大的人口规模;第二,他们的教育很少有几个非常、特别系统的。然后,看他们的工业体系,我当时还在中金的时候做了研究,看了全世界,就发现,比方说东南亚国家,这些国家可能零星有几个不同的行业,这个有汽车、那个有芯片,或者还有电力等等。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有一个系统性的、几乎无一不含的工业体系。当然我们现在的问题客观地讲,我们还有质量水平的问题,我们有产能过剩的问题。但是如果从更长远看,首先还是要有系统体系,而且具有从现有水平提升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潜力是举世无双,很难以比拟,很难找到第二家。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把它用好,是不是像过去一段时间做的,不断的加投资你就能出来?我想刘教授已经得出了结论,或者说我们已经从你的研究中看到这样的道理。你还想一切都按照过去那么办吗?我想在通常情况下也很正常,如果过去做的事情似乎成功过,我为什么不继续这样做呢?一定会继续照做下去!问题是你能不能及早地认识到,到了一定的阶段的时候,一定的时点的时候,过去行之有效的东西恐怕就不可能有效了,你必须改弦更张,我觉得可能我们现在就是到了这个点了。

刚才,主持人胡一虎让大家举手,我结果属于哪边也都没举手。当然,我的原因,我是觉得真说不清。似乎都有可能,但是这是摆在全社会都要认真考虑的事情。

我们当然都希望经济好,但仅是为了经济不跌,照搬过去的方法变本加厉,甚至已经看到它越来越不得力,还是要这样做的效果更好呢?还是静下心来冷静地思考,系统地分析国家的经济状况,了解经济学规律,有一个系统性的改革更好呢?

一方面,我觉得中国改革开放将近40年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我们也是有幸生在这个阶段。从一开始我们就在不断地积累,不论是资源的积累,还是知识的积累也好,我们那时的确很穷。另外一方面,我们有了40年的发展,有了很多的经验,甚至连很多的教训也很值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一个系统的总结,我们需要总结经验,可能找到更好的道路,更系统的方法。比方说现在经济的效率问题,刚才前面讲了,经济的发展质量不够。怎么提高质量?金融还真是一种系统的科学,可以帮助我们为进行系统的分析,做一些系统的预判,需要改革来调整过去不适应新情况、新常态的这些做法,然后根据新常态的特点,找到新的方法,也许这个才是真正所谓的创新。但是你如果没有意识到,没有找到新常态到底什么特点,到底需要什么,你怎么发展和创新呢?所以,我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以后,我们需要一点冷静,需要一点客观、系统的分析。问题到底在哪?改革也是要有个系统,强调一个系统的概念。这个系统就是要有个系统的分析框架、系统的论证、系统的诊断、系统的设计。我就说顶层设计固然很重要,仅仅底层设计显然不可取。但是可能更需要系统,因为它是要涵盖各个方面,包括最底层的机制,包括最高层的框架思维。没有这样的系统,你可能很难,变成很浮躁的状态。现在的经济需要冷静客观。

我刚才说过我们对中国的长远二三十年的未来非常有信心,而且是有科学根据,但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也必须正视,怎么能够及早地从今天的情况出发找到通向未来的正确的道路?我认为这个是很重要的。

讲到金融,更具体一点的,系统的经济效益问题,民生的社保保障的基本体系问题,还有像基本的公共服务问题。现在弄个身份证非常麻烦的事情,从过去的居委会的体系到现在社会体系过了很多年,没有系统清晰的行政体系。早期的时候是说,先生产,后生活,就是生活暂时不管。现在这些问题需要比较系统地重新来思考。我觉得这是需要一个非常系统的过程来探讨、来论证,有一个系统的计划。甚至大众需要一些耐心,这些问题毕竟几十年积累下来的问题,我们是发展中间逐渐学习、认识的一些问题,要想很快地解决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需要有一点耐心,需要有一点时间,这样才能够真正系统地考虑。但是我确实觉得,还是有信心的。金融其实就是一种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的这么一个工具,如果大家能够更为系统地、认真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去论证的话,我相信一定能够找出这个道路来。这样的话,我们虽然仍会经历短期的一两年甚至两三年的低谷,但是我们一定是能够走出来。有了这一点我认为金融的创新不在话下。因为你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找到了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运用金融知识去解决正确的问题,所谓的创新,可能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谢谢大家。

相关专题:凤凰金融峰会暨A轮融资发布

[责任编辑:li_yua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