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30日四大板块现实质性利好 或成黑马集中营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导语:年末消息面再次集中爆发,资金面虽有解禁洪峰压顶,但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外资抄底等利好消息也在暗中帮助多头,板块方面,有年底必炒板块,也有利好突现板块,30日以下四类股或最易产生黑马。

一、新能源扶持政策密集出台明年或迎爆发性增长

二、环保行业高景气度延续:烟气、土壤治理及监测领域看点多

三、机构调研A股数增两成:汽车行业获青睐险资摸底5公司

四、多家央企入股中远中海系上市公司意在推进股权多元化

新能源车扶持政策密集出台明年或迎爆发性增长

临近年末,扶持新能源汽车政策密集发布,料推动明年行业的增长。

昨日,工信部印发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此前,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5项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国家标准,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业内人士表示,这对相关上市公司而言,有利的因素更多。

锂电池行业设门槛

今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锂电池产业链成为资金热捧的领域。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截至2015年9月,建成的动力锂电池产能已达330亿瓦时,这些产能将在2016年6月全部投产。

业内人士预计,2016年下半年,动力锂电池将达到供求平衡,行业洗牌不可避免。而随着三星SDI、LG化学和松下纷纷在国内投资设厂,其对国内动力锂电池厂商的压力不言而喻。

这意味着电池行业迫切需要有大变强。为此,工信部制定的《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门槛,即申请公告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发展规划;符合《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无重大违法行为。

办法还规定,公告企业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需及时提出变更申请,经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核实后,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企业名称变化,企业合并、分立或兼并重组,企业产能产线发生较大变化,企业搬迁新址,其他重大变化。

充电接口统一标准

对电动汽车消费直接利好的是充电接口有了国家统一标准。

五项新修订的电动汽车充电国家标准,主要瞄准电动汽车充电接口问题。五项标准包括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接口、直流充电接口、传导充电系统、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和通信协议。与之前的标准相比,新国标细化了多项技术指标、增强标准的兼容性、提升了充电的安全性。

汽车分析师贾新光认为,充电桩不兼容、充电难一直制约新能源车发展。随着充电国标的发布,新能源车充电将更加便利。“电动车不可能总是在家里充电,统一了充电接口,充电站就像燃油车的‘加油站’一样方便。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购买新能源车。”

在政策持续推动下,车企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目标也水涨船高。据悉,上汽今年乘用车新能源车的销量预计会达到1.3万辆,明年目标是实现100%的增长,至2.6万辆;北汽新能源2016年计划挑战4万辆的目标,实现销量翻番。

中泰证券认为,随着多项利好政策的落地,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16销量有望达到45万辆,增速达80%。(上海证券报)

环保行业高景气度延续:烟气、土壤治理及监测领域看点多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9日,已有17家环保上市公司发布2015年年报业绩预告。其中,12家公司预增,3家预减,1家亏损,1家不确定。凯迪生态、清新环境业绩翻番,碧水源东江环保、神雾环保等公司业绩均有大幅度增长。

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视程度不断提高,2016年乃至“十三五”期间将成为环保行业发展的黄金期,烟气治理、土壤和环境监测等子行业景气度将提升。

高景气度持续

高订单、主营业务快速增长是2015年环保上市公司的两大亮点。受益于今年“水十条”的推出,水处理子行业业绩增长显著,主要原因是水处理领域毛利率水平的提升。而在PPP政策的不断推进下,2015年部分上市公司已经拿到数倍于前一年收入的PPP订单。

碧水源在经历2014年的低谷后,业绩恢复高增长。公司预计今年全年净利润13.17亿元-15.99亿元,同比增长40%-70%。碧水源今年前三季净利润同比增速为51%,第四季度增速将显著高于前三季度,业绩延续良好态势。2015年,碧水源在手订单超过200亿元,是2014年全年的7倍。公司表示,在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水十条”及生态文明建设大背景下,公司较好地抓住了国家推广PPP投融资模式的机遇,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

受益于火电超低排放,清新环境今年业绩迎来爆发。公司预计全年净利润4.60亿元-5.41亿元,同比增长70%-100%。公司表示,脱硫脱硝运营业务稳定,石柱脱硫脱硝项目于本年投运,为2015年带来新的增长;EPC项目较上年同期增加较多,EPC项目实现利润较上年同期有大幅增长。

清新环境借由自主研发的单塔一体化脱硫-除尘深度净化(SPC-3D)技术成功切入超净排放市场,2015年新签超20亿元工程订单。目前,公司脱硫脱硝已签订特许经营订单累计装机容量达1870万千瓦。

不过,国中水务、科融环境、普邦园林等公司业绩出现下滑。国中水务业绩下滑的原因是国家对污水处理业务取消增值税免税优惠,同时对所征税款实行70%即征即退政策,对公司盈利情况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工程类公司行业竞争激烈同时材料成本上升较快,导致公司盈利下滑。

子行业亮点频现

从子行业来看,大气、水处理、固废等行业呈现新的亮点。

在大气治理领域,超低排放成为2015年一大看点。12月9日,发改委、环保部、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实行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电价支持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火电厂给予上网电价补贴,并要求2020年所有具备条件燃煤电厂力争实现超低排放,东、中部地区分别提前至2017年和2018年完成。

此次近零排放政策有望推动订单快速转化,千亿元近零排放市场迎来爆发。未来清洁低碳、超低排放等技术的应用或将进一步获政策支持,掌握相关核心技术的企业有望迎来发展良机。预计2016年-2018年,每年近300亿元的超低排放改造市场需求将迅速落实。

而在水处理领域,治理重点将从市政水务项目大规模复制到海绵城市建设和水环境治理,包括含黑臭河治理、生态综合整治等。预计2016年PPP订单仍处于加速释放周期。考虑到此类项目对企业资本实力、技术以及综合方案解决能力要求高,订单有望向龙头公司集中。

污水处理方面,“十三五”期间市政污水处理建设重心将转向提标改造。环保部11月发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要求到2016年年中,所有新建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需达到1A,2017年底主要地区所有运营中的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需达到1A。

危废行业延续高景气度。垃圾处理领域中资源化技术是长期方向,而生活垃圾处理的资源化技术亟待突破。建议关注固废处理行业中有望成为综合平台的桑德环境、瀚蓝环境、维尔利及危废处理龙头东江环保。

三大领域明年“有戏”

随着“十三五”期间国家对生态环境重视程度的提高,美丽中国首次写入新的五年规划。预计“十三五”期间环境治理投资有望达到15万亿元左右,相比“十二五”的投资额度增速明显,未来环保产业发展将延续高景气。

同时,在环境考核由总量控制转为质量控制的大趋势下,环境治理将从原来点源式的、看重投资的模式往区域性、环境结果为导向的模式发展,治理难度将增大、投资金额将增加,拥有核心技术和资金的企业将脱颖而出。

综合多家券商分析师的观点,2016年景气度提升的子行业有烟气治理、土壤和环境监测。

烟气治理方面,VOCs治理和超低排放将成为主要增长点。预计VOCs将被纳入“十三五”总量控制体系,各行业VOCs排放标准和排污费征收政策也将相继出台和实施,倒逼排污企业加快VOCs治理。而治理火电后的下一步,是治理工业锅炉,锅炉烟气治理、小锅炉整改需求将释放。

土壤治理方面,“十三五”规划叠加明年“土十条”出台预期,明年土壤修复板块将迎来较好主题投资机会。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与“气十条”、“水十条”一样,“土十条”配套的投资额在2万亿元左右,出台后对行业的刺激作用明显。土壤修复在国内刚刚起步,若有效推行治理,每年的市场规模应在200亿元,但近几年只在30亿-50亿元,提升空间较大。

而环境监测领域,今年12月,《关于支持环境监测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到2018年,全面完成国家监测站点及国控断面的上收工作。国家直管的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建立健全,省内环境质量监测体系有效建立。一方面加大了地方政府的治理压力,污染物的监测、治理更加密集有效;另一方面,上收的监测站将外包第三方运营,利于环境检测第三方运营模式的推广。 

环保行业并购潮起

从“大气十条”、“水十条”的落地实施到环保“十三五”规划及“土十条”的预期出台,环保行业预计将带来近20万亿元的“大蛋糕”,上市公司则相继开启“争抢收购标的”按钮,并购重组已成为环保行业发展的催化剂。

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A股环保行业并购数量达86起,并购金额逾220亿元,同比增长147%;与此同时,环保上市公司设立的并购产业基金规模超过200亿元。在PPP模式下,行业对上市公司的资本实力、政府协调能力、综合治理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上市公司为此开启了并购+再融资模式以期实现产业链的深度整合。

并购热度不减

广发证券统计显示,2014年以来,A股环保行业并购显著增多,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的并购数量达160起,总金额396亿元,平均每笔并购金额为2.5亿元。

业内人士指出,龙头环保公司凭借其资金与平台优势,采取横向并购扩大产业规模,或纵向拓展延伸产业链,以实现业绩估值的“齐升”。而对于被并购方而言,融资是这类环保公司的普遍诉求,寻求被并购或IPO是其最终选择。基于这一逻辑,2015年环保产业并购热度不减。

对于环保公司而言,只在某一领域深耕,空间有限,很难做大做强,通过同业并购实现主业壮大或区域扩张、拓展产业链打造综合环保服务商是环保类上市公司发展的一大特点。如瀚蓝环境收购冠创中国,走出南海,实现跨区域的拓展;中原环保收购五龙口污水处理厂迅速扩大污水处理规模;东江环保收购如东大恒和珠海永兴盛,夯实危废处理主业等。

同时,相近环保产业细分领域间的拓展,实现产业链条延伸也是今年环保产业并购的一个特点。比如桑德环境收购河南恒昌,进入再生资源贵金属回收领域;聚光科技先后收购鑫佰利、三峡环保,从监测行业拓展到环境治理行业;天壕节能收购北京华盛拓展天然气业务;易世达收购神光格尔木拓展光伏业务等。

值得一提的是,环保并购基金的加速设立,使得该行业的并购更为高效。据统计,今年以来,环保行业上市公司与各类投资公司纷纷成立产业并购基金,总规模达200多亿元,投资领域涉及固废、水处理、大气治理等多个领域。广发证券分析指出,企业融资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后续拿单能力,目前披露预案尚未完成的融资规模达220亿元,再融资进程值得关注。

此外,环保行业的投资逻辑也正在从过去的订单驱动型转向直接入股型。今年,碧水源通过再融资引入国开金融作为战投,并获62亿元资金,提升公司的资金实力和与政府的对接能力;桑德环境将公司的29.8%股份转让给清华控股,资金实力和资源对接力相应大幅提升。

跨界并购火爆

目前环保行业“工程+运营”的PPP模式成为趋势,对资本实力、政府协调能力、综合治理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更多的企业为此开启了并购+再融资的模式,以期实现产业链整合以及异地扩张。

同时,部分其他行业正面临发展难题的公司通过并购,切入环保行业,并成为今年并购的另一大特点。“为切入环保行业我们加紧了并购步伐,因为好的环保标的十分稀缺,再不加快脚步,未来更难找到合适的标的了。”东方园林总裁张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据中金公司研究员表示,2015年跨界收购案例同比暴增333%,其增速超过了拓展型并购。拓展型并购的同比增速为143%。

以东方园林为例,由于“老本行”呈下滑态势,公司通过收购环保公司转型环保综合运营商。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有超过22家非环保上市公司通过并购、合资、资产注入的方式相继涌入环保领域。

随着国家对环保行业投入力度的加大,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如钢铁、电气、机械等行业公司纷纷转型环保,以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这将带来价值的重估。上市公司方面,主业为风机制造的上风高科通过收购宇星科技切入环境监测业;主业为离心泵制造的南方泵业通过收购金山环保切入污水处理行业;主业为水泥生产的ST岭收购从事废旧电器拆解的中再生8家子公司进入环保业;主业为燃煤锅炉制造的华西能源收购主营脱硫催化剂的天河环境进入环保业。(中国证券报)

机构调研A股数增两成:汽车行业获青睐险资摸底5公司

2015年即将收官,机构排位之争也将落幕,与此同时,机构开始为来年投资布局寻找方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上周(12月21日~12月25日),机构调研了141家上市公司,环比增长逾20%。调研的公司主要分布在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行业。由于临近元旦春节等节日,食品饮料和商业贸易等行业公司也纷纷获得了机构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从获调研频次较多的公司来看,汽车行业的公司最受青睐。

车联网带动调研热

火山财富(微信号:huoshan5188)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发现,上周,基金、券商、险资及私募等机构调研了141家上市公司,环比增长逾20%。其中,被5家及以上机构组团调研的公司共57家,占比四成。从行业分布看,主要集中在电子、计算机、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行业,分别各有15家以上公司获得了机构调研。值得注意的是,临近元旦春节等节日,食品饮料和商业贸易行业的公司也纷纷获得了机构关注,如伊利股份(600887)、佳隆股份(002495)、洽洽食品(002557)、天虹商场(002419)等,且周涨幅均超过6%。

另外,从获调研频次来看,金固股份(002488)和丽珠集团(000513)均在一周内获得了机构4次调研,万安科技(002590)和利亚德(300296)均获得3次调研,而亚太股份(002884)、博腾股份(300363)等8家公司也获得了机构2次调研。从以上公司行业分布来看,金固股份、万安科技和亚太股份三家汽车行业公司以高频次的机构调研,大大提升了行业热度。

安信证券认为,在“互联网+”的创新环境推动下,互联网渗透到各行各业,汽车行业也不例外,车联网时代已悄然来临。车联网辐射的产业链较广,涉及车载互联终端、智能驾驶系统(ADAS)、汽车电子(行车记录仪等)、车联网软件(地图、人机交互的语音、娱乐等)等,以及受益车联网的保险等行业。

在调研中,亚太股份和万安科技均表示将积极布局并且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产品。在智能驾驶方面,亚太股份将重点开发如ESC(汽车电子操纵稳定系统)等汽车电子辅助制动系统产品,而ESC是ADAS的基础核心技术。万安科技则是通过参股飞驰镁物车联网平台向ADAS及智能汽车发展。上周,亚太股份和万安科技累计上涨-0.31%和9.99%,本周一,亚太股份涨停,万安科技涨5.19%。

险资“摸底”5公司

近期,以“宝能系”为首的险资掀起了举牌概念股的上涨浪潮,险资的力量着实让市场感到震撼。上周,险资共调研了5家上市公司,分别是东方网络(002175)、中南重工(002445)、南华仪器(300417)、五矿稀土(000831)和中信国安(000839)。其中东方网络获得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及天安财产3家保险机构的调研;中南重工获得中国人寿和中华联合2家保险机构的调研。

南华仪器虽只获中融人寿1家调研,但是,中融人寿在近期接连举牌了天孚通信(300394)、真视通(002771)、鹏辉能源(300438)3家公司,引起了市场极大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鹏辉能源在被举牌前曾接受过中融人寿的调研。(每日经济新闻)

多家央企入股中远中海系上市公司 意在推进股权多元化

在中远中海系多家上市公司公布重组方案后不久,这些公司又迎来股权变动。

12月28日晚间,中国远洋、中海集运、中海科技相继公告,控股股东拟向中国诚通、武钢集团、中船集团、国开投、国新投资等多家央企无偿划转国有股份。

多位受访人士表示,虽然入股央企与上市公司之间或多或少在业务层面存在关联,但由于入股之后并不影响原来大股东的地位,对上市公司业务也很难产生影响。“国资委希望央企实现股权多元化,所以就划转了一些股权给其他央企,这是基本的目的。”一位研究人士说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参与此次划转的央企包括中国诚通,而《证券日报》曾报道,中国诚通有望进入第二批央企改革试点,试点方向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但记者未就上述事情与中国诚通取得联系。

对现有业务影响不大

2014年10月,中海发展曾发布公告,控股股东中海集团将持有的中海发展4.17%股权无偿划转给武钢集团,同时武钢集团将其持有的武钢股份2.97%股权无偿划转给中海集团。这被认为将有力地推动双方进行长期合同的签订和执行。

中国远洋12月28日晚间公告,中远集团拟分别将其持有的中国远洋3%、2.45%、2%的股权无偿划转给中国诚通的下属公司北京诚通金控投资有限公司(北京诚通)、武钢集团以及中船集团。

中海科技当晚公告,上海船研所拟将其持有的中海科技4%股权无偿划转给北京诚通;中海集运亦公告,中国海运拟分别将其持有的中海集运3.33%、4%股权无偿划转给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以及国新投资有限公司。

记者梳理发现,武钢集团、中船集团的身份分别为货主和船厂,中国诚通业务范围则涵盖物流、仓储等,三家公司与中国远洋均存在一定的业务关联,那么持有股份之后是否会利于业务上更好的合作呢?

一位研究人士表示,入股之后对中国远洋的业务影响并不会特别大。没必要对入股之后可能对公司业务产生的影响进行过度解读。

中海科技人士亦表示,这是普通的无偿划转,不会有太大影响。“划转之后,上海船研所仍是大股东,且大股东还发布了增持计划,现在还没有增持完。”另外,中海科技尚未与中国诚通有其他合作。

完善央企股权多元化

从股权划转结果来看,多家央企入股之后,国资委仍为这些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既然业务上影响不大,那么划转的目的是什么呢?

“国资委希望央企实现股权多元化,就划转一些股权给其他央企,这是基本的目的。”另外一位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虽然从实际控制人角度,进行股权划转并无太大意义,但是通过挑选一些具有相关性的企业进行入股将提高股权的多元性。

“中国诚通和国新投资这两家公司是国资委下属的资本投资平台公司,国资委希望让两家公司发挥一些作用,比如可以持有一些公司的股权。”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向记者说道。

对于这种说法,上述研究人士补充道,此前就有传言中国诚通将进入之后的央企改革试点名单中,试点内容就是资本投资平台,模式与新加坡的淡马锡类似。“资本投资平台就是公司不再做实体业务,经营一些公司的股权就行。”

中国诚通下属企业包括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中国纸业投资总公司等。如按照资本投资平台模式,是否意味着现有业务可能被剥离?上述研究人士认为,资本投资平台并不一定意味着将现有业务剥离,也有可能拿出一部分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原来持有的下属企业股权慢慢变少一点,甚至从控股地位变为参股地位,让其他经营管理能力强的企业来管理。(每日经济新闻)

[责任编辑:yufang]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