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报告:预计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0.8%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来源:泽平宏观微信 作者:国泰君安宏观任泽平、解运亮

导读:

补短板是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中国过去三十年的成功是制造业开放的成功,中国未来三十年的成功将是服务业开放的成功。对内开放应优先于对外开放,国企、民企、外资等应平等对待,市场经济最伟大的是公平竞争。

摘要:

1)服务业短板现状:宏观视角看,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不仅明显低于美、英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印、俄等发展中国家;服务业增速长期低于第二产业,直至经济新常态下工业高增长模式难以为继,服务业增速才被动反超;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比二产低了1/4多。结构视角看,批发零售、交运仓储、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在全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仍然较高;代表经济转型未来方向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制约制造业升级;制造业产能过剩和服务业供给不足并存,健康、养老、医疗等服务业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国际视角看,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自2011年起成为世界服务贸易最大逆差国,服务业整体处于比较劣势,竞争力明显低于美、英、印等国。

2)服务业短板成因及应对:造成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最重要的原因是行业垄断和准入限制过多,社会资本难以进入,市场化程度较低,竞争活力不足。其次还包括行政审批环节过多,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形势的快速变化;已有的公平准入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相对低,参与全球化不足等。相应地,服务业补短板应加强市场化改革,坚决打破垄断、削减行政审批、切实推进公平准入、扩大对外开放。对内开放应优先于对外开放,国企、民企、外资等应平等对待,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公平竞争、平等竞争的基本格局。

3)未来展望:我国服务业补短板改革深入实施后,根据服务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判断,预计我国服务业将加速发展,工业比重逐步下降,服务业逐渐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未来1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继续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预计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0.8%,2024年超过60%,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持续较快上升。

4)投资机会: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沿着“衣食—耐用品—住行—服务”的路径升级,服务消费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物质消费,服务业消费升级市场潜力巨大。看好健康与医疗、养老、教育、影视传媒等有关的投资机会。

5)潜在风险:改革落地攻坚遇到阻力。

正文:

1 宏观视角: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落后

1.1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偏低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是衡量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两大核心指标。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长期偏低,2001年才首次超过工业比重,2012年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比重,2015年才首次超过50%(50.5%),而全球平均水平已达到60%以上。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仅明显低于美国(78.1%,2013年)、英国(78.4%,2014年)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中的印度(52.1%,2014年)、俄罗斯(60%,2014年)等国家。从该指标看,目前我国服务经济发展水平仅约相当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日本、80年代初的韩国和90年代末的印度。

1.2 服务业就业比重偏低

经济学中的配第-克拉克定理揭示,随着经济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就业人口将首先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转移,接着向服务业部门转移。美国经济学家Fuchs以服务业就业比重为标准,将服务业就业比重超过50%的经济体定义为“服务经济体”。按此标准,美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服务经济体,当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发达经济体都已成为服务经济体,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俄罗斯、巴西和南非也都已成为服务经济体。2014年,我国服务业就业比重仅为40.6%,显示我国距离成为服务经济体还有较远距离。

1.3 服务业增速相对偏低

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就已指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缓慢,水平较低,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从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律看,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普遍高于第一、第二产业,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我国现在已经进入这个阶段。”然而事实上,其后长时期内我国经济仍主要靠工业的高速增长拉动,在多数年份服务业增加值增速均低于第二产业。直到2013年以后,我国工业高增长模式落幕、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服务业增速才被动地超过第二产业,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才反超第二产业。

1.4 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偏低

劳动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指标。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偏低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明显低于第二产业。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为81795万元/人,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为113021万元/人,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比第二产业低了1/4强。二是近年来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速呈不断下滑态势。2012-2015年,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速分别为5.29%、3.81%、1.35%,而同期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同比增速分别为4.88%、6.42%、7.64%,由此造成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和第二产业之间的相对差距更加扩大。

2 结构视角:我国服务业结构不够合理

2.1 传统服务业比重仍然较高

目前我国第一大服务行业仍为传统服务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 2013年我国“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在全部服务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达到1/3强。而美国恰好相反,第一大服务行业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租赁业”,“批发贸易”“零售贸易”“运输和仓储业”“住宿和餐饮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在全部服务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不到1/4。

2.2 生产性服务比重亟待进一步提高

美国经济学家Shelp曾指出,农业、采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而服务业(主要是生产性服务业)则是把它们黏合起来的“灰泥”。在工业化后期,制造业结构升级、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方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即生产的上下游阶段,是以研发、销售、物流、售后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生产性服务,这些阶段的附加值较高。“微笑曲线”的底部即生产的中游阶段主要是制造、加工或组装过程,这一阶段的利润空间较小。朝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制造业升级越来越依靠生产性服务业的推动与融合发展,因此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研发服务为例,2013年,我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在全部服务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仅为3.6%,而美国“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业”所占比重为8.4%,显示我国生产性服务比重亟待进一步提高。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被称为“世界工厂”意味着只有强大的加工环节留在国内,而“微笑曲线”两端的利润更高的服务环节则培育了发达国家众多的服务提供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制约制造业升级。

2.3 部分服务行业供给不足

与我国钢铁、水泥等制造业行业存在产能过剩问题相反,我国部分服务行业存在供给不足问题。例如,当前我国居民对健康、养老、医疗等服务需求旺盛,这些行业的供给能力事关民生的改善。但这些行业发展严重滞后、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居民的消费需求。2013年我国“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在全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为4%,而美国“卫生保健和社会救助业”在全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为8.8%,我国尚不足美国的1/2。

3 国际视角:我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低下

3.1 服务贸易持续逆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差额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1978~1991年,国家对外汇实行严格的集中管理制度,服务贸易总体规模很小,服务贸易一直保持小规模顺差;(2)1992~2001年,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开始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度,实现外汇汇率并轨,建立了统一的外汇市场,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可兑换,我国进入服务贸易逆差阶段,但逆差规模一直不大;(3)2002~2008年,入世后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服务贸易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服务贸易逆差逐渐扩大;(4)2009年至今,服务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速变缓,而服务进口继续高速增长,服务贸易逆差加速扩大。

近年来不断扩大的服务贸易逆差和不断扩大的货物贸易顺差并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就和货物贸易顺差并存,近年来呈双双扩大之势,这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一个显著特征。自2011年起,我国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第一逆差大国。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逆差为1366.2亿美元,而货物贸易则实现顺差5945亿美元。美国、英国和中国香港长期位于世界服务贸易前三大顺差经济体。

3.2 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偏低

我们使用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 Power Index, TC)测度了近10年来主要经济体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TC指数的计算公式为:TC=服务贸易差额/服务贸易总额,取值范围为[-1,1],取值大于1表示处于比较优势,越接近于1,表示该经济体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出口不进口;取值小于1表示处于比较劣势,越接近于-1,表示该产业的竞争力越弱,等于-1时表示该产业只进口不出口;在0附近时,表示竞争力和国际平均水平相近。

计算结果显示:

纵向来看,近10年来我国服务贸易TC指数均为负值,反映在国际上我国服务业整体上处于比较劣势。2005-2015年,我国服务贸易TC指数均为负值,最高为-0.030(2007年),最低为-0.349(2014年),这表明我国服务业整体上一直处于比较劣势。这一期间,以TC指数衡量,我国服务业竞争力经历了由逐渐提高向趋于恶化的转变。金融危机之前,我国服务贸易TC指数总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反映金融危机前我国服务业竞争力逐渐提高,虽然处于比较劣势的局面并未改变,但劣势却在不断弱化。然而好景不长,金融危机的爆发打破了这一上升趋势,甚至使我国服务贸易TC指数不断下降。2015年TC指数反弹回升至-0.192。

横向来看,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TC指数在10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8位,国际竞争力较弱。从世界范围来看,服务业国际竞争力较强的经济体是美国、英国、印度等国,其中美国、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强国,印度则是新兴的服务业强国。2014年,在本报告选定的10个经济体中,我国服务贸易TC指数排名为第8位,仅高于俄罗斯和巴西,排名在前5位的经济体依次是英国、美国、印度、南非和韩国。这反映出我国服务业整体上国际竞争力较弱,在服务业国际分工格局中处于不利地位。

4 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4.1 垄断和准入限制过多

行业垄断和准入限制过多是造成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最为受人诟病的原因。目前,我国服务业中,除了批发零售、餐饮、旅游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准入限制较少外,诸如金融保险、电信、邮政、电力、铁路、民航、港口、新闻出版等现代服务业仍然具有很强的行政垄断色彩,国有企业占据绝对地位,非国有经济面临严格的准入限制,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服务业的大发展需要中小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而我国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将绝大多数潜在投资者拒之门外,既造成服务业部门资源流入不足,抑制了服务供给能力的扩张,也造成服务业竞争活力和发展动力不足,影响了服务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4.2 行政审批环节过多

行政审批环节过多也是抑制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国家发改委等联合调研组曾对服务业行政审批做过一个不完全统计,显示服务业前置审批项目涉及17部国家法律、33部国务院行政法规、20个国务院政策文件,此外还涉及106个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部门规章、文件。在地方层面,各地根据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文件制定的配套性和操作性规定就更加数不胜数。过多、过滥和过时的行政审批规定与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形势的快速变化格格不入,给服务业企业的设立和运行带来了许多干扰。

4.3 公平准入落实不到位

党和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然而实践中却没有得到有效实施。如,早在1992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提出使第三产业有一个全面、快速的发展;2007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2012年《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金融、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电信、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市政等行业,等等。然而时至今日,社会资本在上述行业的市场准入、融资服务、税费优惠等方面,仍然受到实质性歧视。

4.4 对外开放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相对低,参与全球化不足,对外开放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比较小。对外资准入资格、进入形式、股权比例和业务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多限制,导致服务业对外开放不足。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的比重仅为15%,不仅低于美国(24%)、英国(34%)等发达国家,也低于印度(28%)等发展中国家。当前我国几个自贸区在服务业对外开放上已经引领全国,但上海自贸区的122项负面清单中,仍有83项属于服务贸易领域。服务业对外开放不足,使得服务业不能像制造业一样更好地引进外资及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服务业的供给、服务质量和服务手段也就难以像制造业一样迅速发展改善。

5 服务业补短板可能的政策应对

5.1 打破垄断

打破垄断是服务业补短板的重中之重。服务业内部行业众多、差异巨大,一些行业(如铁路)具有自然垄断性质,一些行业(如金融、教育)具有外部性等,因此个别行业由国有经济主导经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总体来看,除个别涉及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领域外,绝大多数服务业应坚决打破垄断、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服务业的市场开放为重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和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业市场主体,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服务业市场公平竞争、平等竞争的基本格局。

5.2 削减行政审批

各类服务业企业在登记注册时,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外,各部门一律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前置性审批事项。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基础上,切实履行《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清理、减少服务业明确规定和变相设立的审批、核准、认证项目。降低对服务业企业的注册资本要求、规模要求和资质要求,促进服务业企业在经营中工商登记、办理证照、统一纳税、交通管制等方面实现便利化。

5.3 切实推进公平准入

将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服务业公平准入的有关规定切实落到实处,消除社会资本在设立和经营服务业企业中的“玻璃门”和隐性壁垒,有效释放社会资本活力。全面放开服务业对社会资本的准入限制,在金融、电信、邮政等行业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取消经营范围限制,打破教育、医疗、文化等行业对社会资本的限制,加快公共服务领域对社会资本放开。我国拥有充足的社会资本,拥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和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储备,放宽服务业准入可以促使更多的资本和人才进入服务业。

5.4 扩大对外开放

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实质性减少自贸区负面清单中服务业有关内容。加大服务业吸引外资力度,放宽对外资在服务业股权设立方式、规模等方面的限制,允许外资以独资、合资等各种形式设立服务业企业,允许外资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进入服务业不同领域。

6 未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趋势预测

6.1 服务业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典型事实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及其在经济结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是建立在较高经济发展水平基础上的。服务业占GDP比重与人均收入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每个阶段居于主导地位的服务行业有所不同,并且,不同类型服务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也存在很大差别。

从典型国家看,服务业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服务业低水平发展阶段。当人均GDP为3000国际元以下时,此时工业化还处于快速发展的中期阶段,工业是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主要动力,服务业比重上升较快,由不足40%提高到55%;二是服务业与工业并行发展阶段。当人均GDP达到3000~11000国际元时,工业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工业比重上升趋于缓慢,服务业比重波动较大,介于55~65%之间,平均值为59%,形成了工业和服务业并行发展、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三是服务业加速发展阶段。当人均GDP达到11000~22000国际元时,此时经济发展过渡到工业化后期阶段,工业比重逐步下降,服务业比重出现随人均GDP提高而快速上升的趋势,由60%升至70%,服务业逐渐成为整个经济的主导产业;四是服务业发达阶段。当人均GDP超过22000国际元之后,服务业进入相对稳定的平台期,服务业比重随人均GDP的提高而小幅上升,并稳定在70%以上水平。

6.2 服务业结构变化的基本规律特征

作为服务业内部的主导行业,流通性服务业比重呈先升后降的趋势,降幅逐渐趋缓。生产性服务业比重与人均GDP呈强正相关,当人均GDP为10000~15000国际元时,生产性服务业开始跃居主导地位。生产性服务业比重随工业比重回落而快速上升,且与城市化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个人服务业比重呈先平稳后小幅升高的趋势,并且与消费率呈同方向变化。社会服务业比重在人均GDP超过3000国际元时由之前的稳中略降转为逐渐上升,达到22000国际元后进入稳定期。

6.3 未来我国服务业发展趋势预测

展望未来,伴随我国服务业补短板改革的深入实施,根据服务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判断,预测我国服务业将加速发展,工业比重逐步下降,服务业逐渐成为整个经济的主导产业。

根据典型工业化国家服务业内部结构演变的典型事实,结合最新的服务业分类标准和第三次经济普查后的修订数据,对未来10年我国服务业发展长期预测进行更新。从结果上看,未来10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将继续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预计为50.8%,2024年超过60%,达到60.6%左右。具体来看,在流通性服务业比重平稳趋降的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比重持续较快上升,个人服务业比重稳中有增,社会服务业比重也呈逐步提高的趋势。预计2021年前后,社会服务业比重还将超过流通性服务业比重。

7 服务业补短板中的机会和风险

7.1 投资机会

服务业消费升级。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沿着“衣食—耐用品—住行—服务”的路径升级,服务消费增长速度远远超过物质消费,服务业消费升级市场潜力巨大。

健康与医疗。中央“十三五”规划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据麦肯锡咨询公司研究,我国将成为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医疗市场,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疗卫生市场总规模将突破1万亿美元。保守估计,至2020年,整个健康产业的潜力将达10万亿左右。

养老。中央“十三五”规划提出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在人口老龄化加速背景下,养老服务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教育。近年来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调查显示,每年全国家庭针对学前教育的支出已达到3400亿元,但优质教育供给不足。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的政策一旦落实,教育必将迎来一轮大发展。

影视传媒。近年来随着居民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增长,我国影视传媒业快速发展。2015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440.69亿元,比2014年增长48.7%,创下“十二五”以来最高年度增幅,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春节期间,全国电影总票房达30亿元,同比增长67%。按此趋势发展,我国可能很快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未来随着文化传媒产业进一步放开搞活,我国将有可能产生世界巨头级的影视传媒企业。

7.2 潜在风险

改革落地攻坚遇到阻力。

凰财知道(微信号:icaizhidao)中国最权威的财经评论,每天都有热点财经新闻的犀辣点评!

解局北京(微信号:zhongnanhai1921)跟踪北京高层与政策动态,研究解读独家投资机会。

小报告(微信号:ifengxbg)是凤凰财经重磅打造的宏观经济分析解读栏目,最前瞻、最权威的分析助你把握投资大势。

[责任编辑:张博 PF042]

责任编辑:张博 PF04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