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结构性问题所在:资源错配太多年了


来源:凤凰财经综合

作者: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来源:lixunlei

权威人士在人民日报上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分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他认为,无论是地区、行业还是企业,总有一部分在“二八定律”的分化中得到“八”的好处,脱颖而出,前景光明。还有一部分,尝到苦头。这是他继2015年5月25日之后,第二次强调经济运行走势会分化了。既然经济发展中必然出现分化,那么,就应该按市场化的原则进行优胜劣汰,处置僵死企业。但从前4月的经济数据看,似乎资源仍在向低效率的地区、行业和企业倾向,这也是权威人士指出的中国结构性问题所在。

加杠杆稳增长:国企拼命加民企不跟进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前4个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0.5%,比去年全年略有上升。但从所有制结构看,民间投资前4个月的投资增速只有5.2%。过往数据显示,民间投资一般要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三分之二,国企和地方政府占三分之一。如今,三分之二的投资增幅大幅下滑,那么,要稳定投资增速,只有靠国家和国企了。统计局数据显示,前4个月国企的投资增速达到23.7%,是民企投资增速的4.5倍。

然而,从统计局提供的一张图中发现,国企总体的经营业绩要比非国有企业差多了。如第一季度国企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增速均为负的,而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都是正增长,且利润的增长要大大超过收入的增长。这说明,在当前增速回落的情况下,业绩差的国企在拼命加杠杆,业绩好的民企对于投资变得更加谨慎。

不过,从1-4月份投资的行业分布看,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资增速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的投资增速较快,分别为27.8%和23.7%。估计这些项目的收益率水平较低,民间资本不愿参与,不愿参与的原因可能还有融资成本较高的因素,如政府部门推出的那么多PPP项目,但民间投资的参与热情较低。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2.1%,比去年同期降低3.2个百分点。这说明即便是利率下行的条件下,民间投资的意愿也在下降,也从另一侧面说明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或在回落。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加,据统计,今年中资企业在海外达成了总规模达1108亿美元的并购交易,超过了2015年全年的1068亿美元的最高纪录,估计2016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境收购者。2007年以来,美国一直蝉联全球跨境并购冠军。

国企与银行:负循环游戏加剧资源错配

从央行公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看,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99.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4%,贷款的增速仍然大于投资增速,尽管贷款余额中国企的占比多少并没有说明,我估计应该在50-60万亿之间。根据财政部公布的一季度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的数据,债务总额为81.2万亿,而4月末企业债的余额只有16.23万亿,故银行贷款应该是国企负债的最主要渠道,发债、发行融资券、信托贷款等也是国企的融资手段,但占比累加起来应该不会超过30%。

为何国企对GDP的贡献占比在不断下降,估计目前也就两成以上,且经营业绩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中表现最差,但银行还是把信贷的主要投向给了国企呢?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国企信用有保障,尽管盈利状况不好,但它们的背后有政府作为隐形担保;二是国企的资产规模较大,在符合贷款条件方面有优势;三是国企参与政府主导的项目较多,也需要银行支持;四是在目前体制下给国企贷款相对容易规避道德风险。

但是,这样一种模式“银行-国企模式“的效果却令人担忧,表现为银行的不良率不断上升,国企的债务率也快速增加,这是一种双输的模式。从财政部的统计数据看,3月末,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225155.1亿元,同比增长15.6%;负债总额812024.2亿元,同比增长18.1%;所有者权益合计413130.9亿元,同比增长10.8%。国企的资产负债率达到66.3%,与2008年3月末相比,时隔八年,资产负债率整整上升了10个百分点(2008年3月末为56.8%)。

今年以来,企业债的违约率明显上升,且违约的债务人以国企居多,这是否意味着中央要有意打破刚兑?由于国企在制造业中分布于周期性行业居多,而这些行业往往存在产能过剩问题,如钢铁、有色、化工等。故业绩下滑严重,甚至出现全行业亏损。为此,人民日报权威人士指出“必须明确,依靠过剩产能支撑的短期经济增长不仅不可持续,而且承受的痛苦比去掉这些产能要更大、痛的时间会更长。比如,一些产能过剩领域的企业,亏损加大,拖欠的工资增多,银行很痛苦,职工也很痛苦,而且越拖越痛苦。怎么办?长痛不如短痛。对这些企业进行“清盘”,既可以释放出土地、信贷等稀缺资源,也使这些企业的职工在纳入社保、接受培训后走上新岗位,看到新希望。“

希望权威人士这席话能奏效,否则,银行-国企模式将把中国经济彻底带入到债务的泥潭里。2015年国企的债务余额占GDP比重为115%,如果继续按照国企18%的债务增速,名义GDP7%的增速,则到2021年,国企债务余额占GDP比重超过200%。假定今后年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10%,那么,到2021年,固定资产总额也将超过GDP。很显然,目前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

投资在不同地区间分布:错配太多年了

从前4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区域分布看,东部地区投资61833亿元,同比增长10.8%;中部地区投资35005亿元,增长13.5%;西部地区投资30864亿元,增长13.2%;东北地区投资3943亿元,下降24.7%。再看一下民间投资的在不同区域上的增速:东部增长7.7%、中部增长6.8%,西部增长2.9%,东北负增长23.1%。可见,民间投资与国有企业与政府的投资存在明显差异。即政府和国企偏向与中西部地区的投资,而民企偏向于东部地区投资。

但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东部地区的投入产出比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即不少中西部地区的省份,其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100%,如宁夏、青海、贵州等省份,全国整体也已经到了82%。记得在1999年的西部大开发之前,西部地区的投入产出比要高于东部地区,但由于政策上过于追求均衡发展,较少考虑投资效益,这就导致了资源的错配。而且,这种资源错配也使得银行的坏账率上升,国企的债务率提高。

从上图中可以发现,从2010年至今,无论是东部省份还是中西部地区的省份,投资回报率都在逐年下降,只是东部地区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中西部。但在东部中,广东、浙江的投资回报率要高于江苏、山东,说明转型成功与否,主要看对投资依赖度的大小。

我之所以在过去10多年中,一直坚持认为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政策是属于资源错配,第一理由就如权威人士所述,分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全球没有一个中等人口国家实现过区域间的均衡发展,更不用说大国了。第二个理由,则是人口在往东流,投资往西走,这是典型的资源错配。尤其在户籍管制的条件下,中西部的人口在减少,流向东部,图什么呢?不就是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好和收入高吗?但政府主导的投资却在往西走。

人民日报权威人士在谈及经济分化现象时,提到了地区、行业和企业三个层面的分化现象,认为二八现象普遍存在。按我的理解,不仅各大区域之间存在分化现象,即便小区域之间也存在分化现象。因此,在资源配置方面,就应该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但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是,越落后的地方,政府的官员的配置数量的占地区人口比例就越高,其话语权就越大。深圳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投入产出比最高的城市,就是因为它是小政府、大市场。

权威人士认为,“经济发展总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我们要扭住调结构不放松,不必太纠结于一两个百分点的起落,更不能以焦虑心态稳增长,结果事与愿违。 ”如果真能做到任GDP增速下降一两个百分点,则真没有必要煞费苦心去人为拉动投资了,更没有必要让银行拼命放贷去支持实体经济了。

[责任编辑:张博 PF042]

责任编辑:张博 PF04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0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