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国股市“机构散户化”的罪与罚 监管层出手规范市场


来源:凤凰财经

【凤凰财经讯记者龚奕洁】“机构散户化”的概念从去年股灾之后不时被提及。所谓“机构散户化”,是指在中国资本市场,本应深耕于长期价值投资的证券公司、基金、私募等金融机构,却呈现散户化的操作行为“追涨杀跌。”

凤凰财经记者在一份监管部门对股灾的反思报告中看到,A股市场以散户为主的特征,是这一年股市动荡的原因之一,文件还指出基金、私募、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行为存在散户化现象。而监管部门已然正视并着手“去散户化”。

但是,在散户占据绝对主体、“趋势投资”比“价值投资”流行的中国股市,要求机构坚守长期价值投资理念的并非易事。

追涨杀跌的投资策略

中国股市投资者结构中最大的特点是散户占比高、机构投资者占比低。根据上交所2014年统计年鉴,散户在交易额中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机构投资者仅为15%。而按A股自由流通市值计,据海通证券的统计,散户所持市值占比超一半,而公募、私募、保险社保、券商等机构投资者所持占比相加仅22.5%。

  

“对于券商来说,贡献了80%多交易的散户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而不是机构。”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日前在北大汇丰金融论坛上说。

散户与机构投资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研究的专业性高低、操作的理性与否、风险控制能力的强弱。许多人援引美国股市的经验表明,散户占绝对主体的市场较易发生资本动荡,而机构投资者可以更多致力于长期价值投资。

事实上,“机构散户化”早在2012年就曾被提及,但在2015年6月中旬的股灾暴跌之后,这一现象愈发被重视。

2015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前副行长吴晓灵向社会公开其对股灾的研究,并强调中国股市有一个其他国家没有的特征,就是机构散户化。吴晓灵表示,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中国机构投资者占比偏低,投资者结构不合理,散户化倾向严重,追涨杀跌,导致过度投机,也是导致股灾的原因之一。

“在散户力量比较强大的时候,机构投资者难以坚守价值投资理念。”吴晓灵指出。

日前中欧商学院院长丁远在凤凰财经陆家嘴早餐会上指出,中国的机构和散户做的是一样的事情,每天上班看报纸头版头条再决定今天的投资策略等。

申万宏源宏观首席分析师李慧勇也在此次早餐会上表示,国内公募基金发展到现在,当初希望它能起到的作用都没有实现。公募基金自1998年诞生以来,以“专业”、“透明”、“普惠”为标签,一直被寄希望为股市的“稳定器”。

日前,某私募高管对凤凰财经记者表示,国内私募基金追求的是绝对收益,趋势流派顺着市场来做。市场出现大幅回流的时候,出于保护净值的考虑会进行减仓操作。“追涨”自不必说,而多数私募证券产品设置净值0.8~0.85左右的预警线和0.7~0.75左右的清盘线,因此当市场出现大的调整的话,必须要考虑回撤,也就是“杀跌”。后市不知如何操作,抓不到牛股?请关注微信号【复盘大师】或【fupan588】,让赚钱变得易如反掌。

由于上述预警线和清盘线,过去一年有超过2500只私募基金清盘,不乏在2015年牛市时高位成立的私募产品。仅就股票型私募产品而言,2015年4~6月成立的共有5251只,仅有1750只公布了2016年的净值,占总体的33%。而这1750只股票型私募产品,处于亏损状态的超过八成。至于公募基金,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以来,清盘及拟清盘的已有9只。

事实上,不仅是私募,就连公募也面临保护净值的压力。相较于美国,国内机构所服务的投资者净值普遍较低,他们对金融产品的辨别能力、对投资风险的承受能力都比较低,因此会非常在意本金保障与短期收益。

“中国股市长期流行的是趋势投资,而不是价值投资”。上述私募高管表示。

私募产品降门槛兜售

对于私募来说,散户化还表现为私募产品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对散户销售,变相公开募集资金。

证监会私募基金监管部主任陈自强在4月29日的证监会私募基金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点名指出“私募基金行业近年的发展中暴露了诸多问题,第一点就是变相公开募集,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

私募不同于券商和基金的一大特征在于,服务对象是高净值用户,对投资者有100万投资门槛。然而,在2015年牛市的行情下,大量散户将目光投向“绝对收益”的私募基金,而私募也为扩大管理规模而不断降低投资者门槛,或通过关联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公司进行“拆分”,或通过关联公司定向委托帮助散户“团购”。

私募曾被曝出30万卖出单只股权产品,而私募证券型产品的门槛则更低。据财新报道,中宏富达(北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中宏富达)旗下三只私募证券基金产品的最低认购金额都为10万元,且中宏富达作为基金管理人,还参与认购上述产品20%的份额作劣后,并将投资者认购优先级份额分为三档:10~30万元;30~100万元;100万元以上。

监管层出手规范市场

监管机构“去散户化”的态度和举措逐渐显现。

分管机构的证监会副主席李超5月30日的讲话中提到“要完善合格投资者制度,规范私募基金募集行为”;在6月4日的另外一场演讲中也强调“公募基金要继续发挥领头羊的作用,促进财富管理业健康发展。”

即将于7月15日起实施的《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为规避合格投资者标准,募集以私募基金份额或其收益权为投资标的的金融产品,或者将私募基金份额或其收益权进行非法拆分转让,变相突破合格投资者标准。

配合证监会,银监会印发了《关于规范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的通知》,规定银行不得代销无照金融机构发行的私募基金产品,联合打击私募散户化。

私募基金募集“散户化”可以通过监管规范,但改善机构投资行为的短期化,则需要时间演化。目前监管部门在多次场合表态鼓励机构发展,鼓励进行长期价值投资。

市场方面对于投资结构的变化也表示乐观。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5月在中国基金业峰会上曾指出,A股市场正在发生五个微妙的变化,越来越适合长线多头价值投资,其中就包括机构投资者所持流通市值占市场总市值的比例逐渐上升。

“去散户化”的路径方向

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2016年两会期间曾说:“单从投资者结构角度来讲,我们是中小投资者占绝对主体的市场体系,未来几年,可以预见,我们的市场投资主体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也就是说,“去散户化”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美国股市经历200多年的发展,从以散户投资者为主到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是一个市场演化的过程”。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朱宁日前对记者表示。

从美国的经验来看,一方面经历数次市场动荡的教训与长期风险教育之后,散户投资者逐渐意识到自身局限性;另一方面,是共同基金(即公募基金)和养老基金为主体的机构投资者得到个人投资者的普遍信赖。因此,美国家庭倾向于将资金交给专业机构打理,通过机构投资入市。

另外,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对长期资本利得实施所得税减免政策,使机构投资者愿意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

改善投资者结构,防范“机构散户化”趋势,中国应从市场与监管(需求与供给)等方面着手。

中国的个人投资者非常在意投资本金和收益。个人投资者若要通过机构进入股市投资,对于机构的要求则更高。正如中国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在《财经》撰文所指出:“(个人)投资者的本性往往是既希望获得私募基金的绝对收益,又希望享受公募基金分散缓释风险、流动性强、费率低的益处。”

另外,中国基金管理费用较高,散户投资基金成本较高,也是散户不愿意通过机构投资股市的原因。根据2014年的一份测算数据,中国散户投资基金的年均成本是3.5%至4%,这比国际水平1.9%至2%高出了七八成,比美国同期水平高出了几乎100%。

吴晓灵还指出,机构散户化与机构投资者总是受制于短期市场排名有关。这种竞争机制必须要改善,建立良性的有利于长期价值投资的竞争环境。

春华资本集团董事长胡祖六提到,周期过长的审批,加上过于严苛的监控,是公募基金和私募难以形成规模发展的原因。而对于市场基金管理费用较高,朱宁表示,这一要求来自证监会的规定或窗口指导。

换句话说,应从监管层的角度降低机构发展的成本,以及个人投资者通过机构进入股市的成本。而要鼓励机构投资者长期持股,现行市场环境下可能需要更多支持。

大势解读,牛股捕捉,尽在微信号【凤凰证券】或者【ifengstock】 

盘后剖析A股走势,指点明日走势,请关注微信号【复盘大师】或【fupan588】 

股票早餐,股市内参,涨停股预测,尽在微信号【A股情报】或【agqb888】 

欢迎调戏小编长按识别图片中二维码即可-

[责任编辑:兰丽娜 PF020]

责任编辑:兰丽娜 PF020

推荐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凤凰财经”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或音视频),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凤凰网财经频道(010-6067600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预期年化利率

最高13%

凤凰金融-安全理财

凤凰点评:
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13.92%

混合型-华安逆向策略

凤凰点评:
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