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业家的痛点与G点”这篇文章从行为学中的领导力的角度洤释了当代企业家的日常状态。文章细腻生动,值得一读。企业家的困惑、痛苦和快乐都跃然纸上。我想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压力是真正的动力”、“工作几乎是我们生活的全部”。
格兰仕总裁
几年前,我们从美国人手里买下了一套行为学测评技术。据说是当前世界上最准确的行为风格测评系统。包含全世界两千多万人次测评记录的数据库和一套精密的后台运算法则构成了这套系统的核心,但是,就前端而言,倒是非常简单的逻辑:它将人的行为风格划分为五大类,分别用一种动物来代表,比如老虎、孔雀、考拉、猫头鹰和变色龙。这五种特质与价值观、道德品质完全无关,只是对行为层面特点的概括,因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完全可能会受到环境、角色等因素的再塑造而有所调整,但是一般而言天生本我的风格很难有本质上的改变,需要消耗大量精力。
80%以上都是“老虎型”
由于必须要按年给美国人缴纳知识产权费,所以我决定豁开了不限量的使用这套系统,尽可能多的在我们所服务的公司或其他组织中收集样本、进行测评。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按原理讲,五类特质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应该是差不多的,但是,在我们的测评中,有一些群体,其成员的特质出现了一边倒的高度集中。比如,在某些类型的公司中,创始人及80%以上高级管理者的主要特质都是“老虎型”。
这些公司,无一例外,全部是实业型公司。而在同期所测评的金融业或者传媒业机构中,高级管理层则没有这样的倾向。
有意思。“老虎型”或者说高驱动型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风格呢?正如老虎所给我们留下的印象,老虎型代表了一种包含高度目标导向、宏观倾向、控制欲、主动、强势、快速的工作风格,在人群中“老虎”们永远是“使事情发生”的人。他们身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简单粗暴”,沟通永远是“告知”式的——也就是说,他们认为,他说了,你听了,这次沟通就完成了。而研究表明,对于“老虎型”特质的人来说,最有效的激励方式是——权力,因为这有助于他们发挥自身控制、驱动的本能,其次才是金钱;而最严重的负激励则是——被干预所导致的无力感。同时,这个类型的人们对于批评、困难等负面反馈则普遍具有高于其他人群的良好承受力,抗压能力比较强,这与他们的本能倾向有关:目标、目标、目标,他们会高度关注目标本身,而对于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可能经历的干扰不太在乎。正如一头老虎的眼睛总是盯着猎物本身,只要能将猎物尽快吃到嘴里,奔跑中的老虎是不会为划破毛皮的荆棘分神的。
到底是“老虎”天生会选择进入实业,还是实业会遴选出人群中的那些“老虎”,我们不必急于下结论。不过与此相关的另外一个趋势也很值得关注:在我的测评经验中,对于50岁以上的实业家来说,他们无一例外的由“老虎”型逐渐转变为“变色龙”型。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地位的提高,他们主动的压抑了自身强势、控制的本能,自我妥协,使自己成为更具有适配性和灵活性的一种人,从而更容易与他人建立共识与合作。
实业家的的痛点与G点
随着一个个实业团队的测评报告不断验证上述结论,我和他们的谈话时间越来越长,在为他们一对一解读报告的过程中,我听到了大量的观点和感悟,也了解到他们所面临的困惑、压力和挑战。日积月累,听到“实业家”三个字,一闭上眼睛,就会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速写:
他们看似极其强势,但其实比一般人更善于妥协,背地里身段柔软,或者说,他们的妥协也是目标感的一部分;
他们喜欢设定看似遥不可及的高目标,但并不是完美主义者,他们为了目标,可以轻易的释怀过程中的各种不完美,只要目标能达成,过程中他们可以相当随和甚至凑合;
他们的K值(测评中的一个代表精力水平的指标)都处于高度消耗状态,幸亏天生具有比一般人高得多的K值储备,导致K值消耗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们不得不调整自我,放慢速度、关注他人,使自己更容易与外界对接;
他们并不像外界想的那么为生存环境而感到焦虑不安,移民跑路并非主流,与政治气候、社会舆论相比,他们更关心自己所处的产业趋势和经营压力,或者说他们极端务实,不喜空谈,所谓媒体和经济学家们吵成一锅粥的热点问题,对他们来说也不过就是个酒杯里的谈资而已;梁昭贤 批注1:
战略上严密论证,执行上先开枪后瞄准。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是或明或暗的“急性子、坏脾气”,但也能以同样快的速度收回自己的怒气,或者说,比对方更快的忘记自己的暴跳如雷、愿意为自己的失礼失误埋单,他们不记仇,不会因为冲突而否定对方;
在不同的管理方式中,他们普遍会选择基于权威文化的强管控体系,他们对战略、文化这样的自上而下的偏大的管理工具更感兴趣、使用的更加得心应手,他们非常在意那些可能会分散自己权利和控制力的行为,所谓的授权必须在自己的控权前提下,一旦越线,他们的反应是高度敏感并且迅速压制;
在选择不同的沟通方式时,与一对一谈话相比,他们更倾向于召开会议,他们很善于也很乐于在会议上长时间的讲话,你必须对他们的各种毫不掩饰的批评和指责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他们普遍为下属跟不上自己的速度而焦虑,但是他们却不太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辅导下属上,或者说他们认为已经进行了“沟通”而下属却认为远远不够,因为他们的“沟通”是从不听取对方反馈的,不过事实上他们并不反感沟通中的互相挑战;
他们出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症状的年龄普遍偏低,四十岁左右就患有睡眠障碍的比例奇高,呼吸暂停综合征是常见疾病,其中很多人还患有一种名为“肠激惹”的与情绪有关的应激性病症;
他们喜欢豪华车,但是只会选择豪华车里的主流款型,最常见的是奥迪A8 和宝马七系,近年来辉腾因为低调奢侈而备受青睐,越野车则会选择陆虎,他们其他的衣食住行各方面也与他们选车一样,更在意“外界影响”如何,因此他们虽然有支付能力,但只做主流化的选择,哪怕这些选择看起来比较平庸;
他们的业余爱好比较匮乏,由于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企业事务中,所以不太有精力投入那些高耗时或者高冒险性的项目中,一言以蔽之,不时髦;
他们特别需要“接地气”,擅长具象的思考而非抽象的表达,由于他们普遍是从一线或者基层管理起家的,所以当他们与一线有充分的互动时,他们身上正能量的一面会被极大地激发出来,这时候他们表现出幽默、敏锐、务实、具有超级解决能力的特点,但是当他们远离或者“被远离”实际生产经营活动,他们就变得越来越不可爱,霸道、偏执、急躁等负能量爆棚,因此过早退休或者图腾化其实是对他们的慢性谋杀;
他们每个人都曾经或者正在犯下轻率多元化的战略错误,这似乎是必要的一关,因为他们人人都认为自己所处的行业是一个更辛苦、更艰难、更复杂的行业,而对其他产业投资充满了“老婆是人家的好”式的玫瑰色的好奇和自大,但实业经验和运营思维决定了他们很难转换为投资者频道,再加上他们天生强烈的控制欲,因此这些多元化大多数以隔行如隔山的失败而告终,不过如果他们能够及时回到主业,普遍还是能做的不错。
瞧,这群人。他们一点都不“酷”,他们其实很“老土”。他们在一个迪斯科的时代选择了华尔兹、在一个穿越剧的时代选择了考古学、在一个百米冲刺的时代选择了马拉松,即使是面对未来无数的不确定性,在飞蛾扑火和隔岸观火之间,他们仍毫无违和感的选择了前者。社会生活中的现实主义者和经济生活中的古典主义者,那么的不合时宜又充满存在感,他们是穿着夹克衫来敲时代之门的那群人。梁昭贤 批注2:
甘苦自知,不分对错。
在坚守时,他们在想什么
前几天,一位在宜家全球六千家供应商中排名前五十的实业家和我聊天,说到他在宜家总部接受培训时,受邀到创始人坎普拉德家里做客,他说,这个老头厉害!我问:你觉得哪方面厉害?他回答:您看,他快90岁了,仍然会经常设家宴和供应商面对面交流,到公司和年轻设计师一起工作,穿着打折衣服坐着经济舱满世界乱跑,他始终就是和他的顾客一样的人。从17岁创业,80年,他始终在做宜家这一件事——这种人,我们中国太少了。梁昭贤 批注3:
先做500年后做500强。
说这段话的时候,你很容易能够从对方脸上看到偶像崇拜的光彩。虽然,华尔街传奇、好莱坞大佬、互联网精英也会让他们感到震撼,但是,那是一种老虎看狮子似的疏离感觉,真正能够成为他们心目中英雄的,仍然是同类。
这位实业家本身也很了不起,他从一名普通的质检工出身,历经班组长、车间主任、厂长、销售科长、供应科长,几乎经历了每一个关键岗位,30年,做成了一家营业额三十多亿的品牌企业。高中毕业的他,在我们EMBA开学时的自我介绍中,说了一段儿名言:人人都说创业难,我看实业只等闲,七分寂寞三分熬,守得本分见晴天。来找我的时候,他有点困惑的问题是:“以前公司的事太缠手,现在基本上可以授权别人了。所以我要做一个新项目,这个项目投资并不大,但是属于循环经济产业,所以概念很好,这个项目本身只需要50亩土地,但是有人出主意,让我借着这个概念,跟政府圈300亩地,然后想办法做其他开发。但是这样一来我的资金就有点不足,圈地的同时圈钱,这事儿做还是不做?”梁昭贤 批注4:
品牌就是坚持,信誉不是吹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
看多了各种圈地发财的故事,我的第一反应是:“拿地啊,能多拿当然多拿啊!”
话一出口,我立即警惕起来:他所提出的这个问题,其实代表了当下实业家们所面临的最常见的诱惑和陷阱。每一个略有小成的实业家,其实在当地都有极好的人脉,其信用和口碑也必然大大好于那些空手套白狼之辈,所以,他们其实有很多机会可以把自己做实业所积累的无形资源想办法变现,拿地拿矿拿牌照三大件儿,从熬慢工变成挣快钱。这个循环看起来很美。梁昭贤 批注5:
有舍才有得。
但是,真的走深一步,就会发现,实业家赚快钱,就和姑娘傍大款一样,一律是只有眼前路没有身后身。快钱有快钱的潜规则,快钱基本上是个圈子生意,“你是谁、你是谁的人”比“你能做什么”更重要。这一点,恰恰与实业的规则是相反的。一旦步入这个循环,那么,实业家们所面临的无外乎就是两种状态:一种是如鱼得水的融入,弃主业如糟糠,越玩儿越大的同时,越陷越深,与俏活儿和快钱相伴生的,是越来越强烈的不安全感;一种是行为风格冲突所带来的痛苦,为人所制,难以融入,左右为难,形同鸡肋。媒体上热炒“企业家移民潮”,一味指责社会环境是有失偏颇的,不信起底看看,哪个急于移民的企业家不是因为赚了快钱才跑路的。路,是自己走的,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梁昭贤 批注6:
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规则
但是,非得让人们守着百分之几的利润,付出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强度,自己穿着夹克衫在车间里溜达、经常还要接待应付各级各类部门的检查,然后看着别人赚十年不开张、开张吃十年的生意,看着油头粉面的后生们和领导称兄道弟推杯换盏,是个人,就难以淡定。
怎么办?不知道!
不过,至少我的这位打油诗爱好者朋友,终究还是选择了量力而行,不蹚浑水,坚守实业。他的说法是:我又不是三年以后就不干了,还是向坎普拉德学习,做决策的时候多想想,放在十年里看,这是不是好事儿,放在二十年里看多挣这笔土地的钱又如何呢?梁昭贤 批注7:
企业家要对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始终有一个正确判断。
为他欣慰的同时,我很清楚的知道,每一个痛点都是命运的拐点,何去何从,需要当事人摸着良知艰难抉择。他,所作出的这种放弃,一定只代表少数人,他,只是一个利益丛林中的非主流。
每一家实业企业,基本上是一头随时要发威的大怪兽:复杂琐碎的供应链系统、瞬息万变的市场情况、众口难调的员工队伍、漫长多变的业务流程、挑剔刻薄的客户群体、千变万化的监管措施。每天把这些要素想一遍,普通人就要发疯。但是,我所好奇的问题是:当他们在坚守时,他们在想些什么?梁昭贤 批注8:
为了一个企业的中国梦,以厂为家。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