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

“ 宋志平董事长启示了一个很可能成真的未来十年图景:中国要慢下来,全球要慢下来,他还更给出了对应的预案,我以为对所有中国企业的决策、运营都很有启迪和借鉴。宋董事长是个善想、敢说、能做,并已十分成功的大企业家,他在中国建材、中国医药的成功管控以及行业整合实践,为本文的可信度做了最好的注脚。 ”

梁信军

梁信军推荐.批注

复星集团首席执行官

29

告别高增长时代,企业拼什么?

2013-12-3 宋志平(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
6967人参与 162条评论

“火车头”慢了,但“车皮”在加速

第一,现在究竟变化了什么,最大的变化是什么?现在最大的变化,应该是速度的变化,我们国家正从高速发展进入中速发展,现在大家都感觉到不适应,上半年7.8的GDP,三季度情况还没有出来,速度也不会太快,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究竟该怎么办?这是现在企业应该面临的问题。

今天我们讲“变局下的大企业可持续发展”,我们先说中国的变局,就是GDP,怎么样看待这个问题呢?以我个人来看,如果中国经济能以年均7.5%增速发展,像林毅夫讲的,能够持续10年、20年,我们的日子就会非常好过。但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呢?火车头慢下来了,可是后面车皮的速度还在加快,所以我们就很难适应。基础原材料业和各个大的制造业基本上按照高速发展制定自己的发展模式,我们希望国家再来一个“四万亿”,我觉得也不现实,也不可能,我们的任务是怎么样使我们的行业,怎么样使我们的企业适应中速发展这场变化。梁信军 批注1:
未来十年,我们要习惯不仅仅再比谁跑得快,更要比谁管得精细,谁活得更久,谁走得更远!

去年我去过日本,在东京见到三菱的社长,三菱的社长跟我说,宋先生,现在年轻人很怀念高速增长的工业时代,可那个年代,走在东京街上要戴口罩,河沟里满是臭水,今天日本经济增长不快,但GDP基数很大,日本经济、日本社会不也很好吗?我觉得这段话很重要,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中国去年47万亿GDP,今年如果增加七点几的话,超过50万亿的GDP,应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在这样的数字下,企业该怎样做、怎样适应呢?如果推动政府加大投资,做过去“四万亿”的事,我觉得是不通的,调头来说,行业和企业得想办法适应新的发展速度,这是我讲的第一个观点。

没行业系统配合,企业搞不好

第二个观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大企业有什么样的作为呢?怎样在变局下做到可持续发展呢?我觉得是4个字:整合、优化。 在一个行业里边应该做一些什么呢?梁信军 批注2:
行业下行周期,对每个企业运行是利润下降的灾难期,对行业龙头的整合行为,却是战略机遇期。化危为机,是需要对自己战略竞争力进行定位和执行的。
我们就是要整合,企业自身怎么样做?我们就是要优化。现在的企业如果不管系统,不管整个体系,我们也做不好。现在不光水泥、钢铁行业,很多行业一方面需求下降,一方面产能过剩,关键还有一部分新增产能,造成企业无序竞争,打仗打得很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要解决行业的“多、散、乱”,要解决多,就是要简练;要解决散,就是要重组;要解决乱,就是要进行行业自律和市场协同,没有别的办法。所以对企业来讲,今天的企业想搞好,如果没有系统的配合,搞不好。钢铁行业好你才能好,行业不好,你就不好,所以现在我们企业的利益孕育在行业利益之中, 推动行业的结构调整,推动行业的联合重组,就是对本企业健康发展所做的贡献。梁信军 批注3:
每个企业不可能指望砸了行业的锅,还能盛满你自己的企业的碗。钢铁、矿业、能源如此,奶业、医药、零售又何尝不如此?

企业自身要优化。刚才王忠禹主席讲了,企业自身要在规范制度、提升管理、技术创新上下功夫,要在做强做优上下功夫。中国建材是快速扩张的公司,在快速扩张之中,合理的管控,把快速的集团管好,而不是“集而不团”,最后轰然倒下,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我管的另一家公司国药集团,这几年也是这样做的,国药集团在三年半以前其实是不大的公司,过去这三年多的时间,在国资委的领导下,国药集团把国资委所管的中央四家医药企业进行了重组,推动在香港上市,在国内进行大规模的重组,今年销售收入预计能达到1650亿,也可以进入到全球企业500强。这两家企业,中国建材在这次500强当中排在第51位,国药排在第86位,今年的业绩,建材已经是全球500强,国药今年也会进全球500强。医药和建材都是充分竞争的领域,而且仗打得惨不忍睹,这两家企业还能快速成长,为什么呢?原因在行业的结构调整,在整合的过程中抓住了机遇,同时重视企业自身的优化,重视自身的管控,重视自身的技术创新。梁信军 批注4:
只讲整合做大,没有优化做精的本事是走不远的。

大企业的历史使命

第三,中国需要大企业。在现在的情况下,作为大企业的意义是什么呢?刚才领导讲了,国际竞争发生在大企业之间,如果我们今天看日本和韩国,如果没有两国的那些大企业,世人会怎么样看这两个东方国家呢?同样,如果今天中国没有一些骨干大企业,中国经济又会是什么样呢?作为大企业来讲,我们肩负着历史使命。

我想大企业的责任有这样几点:

1、国家经济的脊梁。

2、技术创新的平台。国家大的研究院所都在大企业里面。

3、带动中小企业的引擎。大家往往把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对比起来,实际上大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关系是产业链的关系,大河流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老希望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全世界都会是银行支持大企业,大企业把订单给了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拿到订单加现金,这样才能安全。作为大企业来讲,它是中小企业的引擎。

4、“走出去”的骨干。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是一个共同的“中国代表团”。在海外发展,往往是民营企业打头阵,大企业跟着去。经常在飞机场上接我们的就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先把路探好了,把当地的关系搞通了,大企业就去了。

5、大企业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不管是税收、就业,出现临时的灾难和灾害,大企业都得一马当先。汶川大地震时,药品都是通过国药集团立即组织的药品,运了一飞机药品到成都,对大企业来讲,承担着巨大的社会责任。

中国国药现在也成了大企业,也进了中国500强的前100名,作为我们来讲,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继续把企业做强、做优,使得大企业能够可持续支持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凤凰财经

手机扫描二维码随身看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